《大唐:无敌玉公子》005李二心向秦怀玉(求鲜花)

    [.net]
    李世民早就叫贴身太监张莲安排好了。(书=-屋*0小-}说-+网)
    话音一落,宝座上坐下来,一个眼神示意。
    “咳咳……”
    张莲清了清嗓子,手中拂尘一扫,尖音高调道:“来人啊,为各位大人赐桌、斟茶!”
    很快!
    宫中御用的下人们,搬来一张张桌子,摆在了殿下两边。
    为体现皇上之威严,那些桌子皆是矮小,所有人只能席地而坐。
    魏征和房玄龄因长孙无忌不在,自然官职上冠绝群雄,两人坐立两排之首,其他人依次各自找寻位置坐定。
    此刻!
    后世历史记载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除去已经逝世的几位,外加上还在玄武门撅着屁股挨板子的长孙无忌。
    另外人等皆在。
    虽有数人平日里本不在长安城为官,有各自封地。
    但正因李丽质快要大婚将至,诸臣便是提前来了长安城恭贺。
    因此,此刻则选良婿,可谓人员齐整,绝不会遗漏任何,担得起长乐公主下嫁之名的英年才俊。
    众人被赐桌坐下,所带家中当年子嗣,就立于每人身后。
    一个个英姿勃发,还未被李世民选拔,便已经开始了暗中较劲。
    这会儿的魏叔玉一脸胸有成竹,他现在只需要一句话来形容当下的场面。
    “等下,在座的将都是垃圾!”
    胸有成竹自然需要资本。
    就在刚才,李世民扬言取消了李丽质和长孙冲婚事之时,魏叔玉已经又获得1点成就值。
    除此之外。
    系统给予了又一次的辅助,为了魏叔玉被选为驸马保驾护航。
    李世民则选良婿,考量的标准无外乎文武。
    所以!
    这会儿魏叔玉已经得到了项羽之力,之于武的辅助就位。
    至于文?
    魏叔玉可是B大历史系的高材生,根本不需要这方面的辅助。
    无论等下李世民要求作诗还是弄文,亦或是高谈阔论国家大计,魏叔玉皆会手到擒来,出口便是文章。
    ……
    整个大殿里的氛围,变得一触即发。
    各显神通之前,安静异常。
    一切准备就绪,李世民自殿上走下,张莲立刻相扶。
    来至殿下走了一遭,李世民回到了殿上宝座而去。
    随即,一个眼神示意张莲。
    张莲跟随李世民多年,心领神会,立刻对着殿下喊道:“来人啊,赐酒……”
    张莲分别念到了魏征和房玄龄还有秦琼的名字。
    此意何为,不甚明显。
    所有人都明白,刚才李世民殿下走了那一遭,是在如伯乐相马一般。
    这分别赐下的三杯酒,便是表明,在面相上考量,魏征之子,自然就是魏叔玉,还有房玄龄之子房俊,秦琼之子秦怀玉,最得他心。
    李世民自然不会是那种外貌协会之人,可此举还是使得魏叔玉和房俊还有秦怀玉拔得头筹。
    其实!
    李世民对于选婿之人,早就心有所向。
    这也是他一直相中的人选,此人乃是秦怀玉。
    因秦怀玉未成年之时,就深得过李渊厚爱,做过千牛卫中郎将。
    其武之建树,可谓是大唐贞观武将后辈之无人能出其右的佼佼者。
    而在文采方面,却也当仁不让,不说独领风骚,倒也上乘之属。
    综合素质,李世民自认为,难有贵臣子嗣可以媲美,哪怕是未被抓包风尘寻欢,号称文武双全的长孙冲,尚不可及。
    李世民的这点儿小心思,瞒得了别人,可却瞒不了魏叔玉。
    他早就看到了刚才李世民下来的时候,对秦怀玉多扫了几眼。
    这会儿,魏叔玉心有所想。
    “李二,你就等着掉下巴吧!”
    这样的小插曲无关紧要,魏叔玉已经做好了,要把所有人惊掉大牙的准备了。
    李世民既然心有所向,故此不想浪费时间。
    文武之比,竟然率先选择了比武,倾斜于秦怀玉的天平,已经在此刻显露了。
    这太极殿定然不是可以随便舞刀弄枪之地,所以,比武选为了力气较量。
    很快!
    有御用下人,抬上了突厥进献的良弓一把。
    李世民道:“此弓乃为千斤弓,欲将其拉满,必然千斤之力!现在,在座青年才俊,有一位算一位,皆可出来尝试,拉得满弓者,赏赐美酒五杯,次之四杯……此比作罢,再行文比。”
    “谁先来啊?”
    “皇上,铁牛愿意先来!”
    这时程咬金之子,年方十八岁的程铁牛出列。
    大踏步走到了那两个抬弓下人身前,程铁牛一把就将那千斤弓抓到了手里。
    千斤弓分量足有五十几斤,说不得重,但一把弓箭这等重量,确实不轻。
    只见程铁牛拿起弓箭,还给自己加戏耍了耍,然后摆开屈膝之姿,拉动弓弦。
    弓弦半满之时,程铁牛脸色突然憋得通红,显然,他低估了这千斤弓。
    “呀!”
    程铁牛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可惜蛮力有余,技巧不足。
    拉这千斤弓,需要一时之寸劲儿,稍有停顿,再想拉得满弓,那可不是单纯的力量可以做到的了。
    最终程铁牛灰头土脸的将弓箭放回了两个下人手中。
    李世民一摆手。
    张莲道:“赐酒两杯!”
    紧随程铁牛之后,李靖之子李德謇出列。
    李德謇年方十九,比之程铁牛之力,若有几丝不及,但是人很聪明,在程铁牛拉弓之时,便领会了几分这千斤弓的技巧。
    拿过千斤弓,李德謇咬紧牙关,一蹴而就,用出全力。
    寸劲儿是使出来了,可他的寸劲儿不够,加之他的力量本就弱于程铁牛,所以结果和程铁牛如出一辙。
    成绩同样不够理想,一样只得到了两杯赐酒。
    ……
    ……
    本书由飞卢网提供。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