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有神级建城令》第六十四章 谁给他的勇气

    [.net]
    “陛下,陇西地区要是全面退耕还林,那百姓的收入怎么办。”农业部的大臣问道。
    在农耕时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是靠种地过日子。
    一旦进行退耕还林,那么百姓就没收入了。
    “让百姓去种树,在渭水河畔跟黄河两岸种树。种活一棵树,奖励块钱。
    工业部派人,在陇西地区建立一座工业园区,让百姓们去当工人。
    至于剩下的耕地,让百姓不要过多的种植粮食,可以让他们种植棉花、中草药,还可以gao养殖。
    总之就是一句话,全面恢复陇西地区的环境,让渭水不再有泥沙流入黄河。”
    “臣等明白。”
    农业部和工业部的大臣点头回答道。
    “陛下,江南地区的退耕的百姓,如果只想种地,不想进城当雇工,该如何处置?”国土资源部的官员问道。
    “把这些只想种地的百姓人数,在年轻统计出来,然后在明年春耕之前,把他们送到辽东地区,在那里给他们分配田地。”
    刘煜想了想说道,毕竟这样的人,还真有。
    “臣明白。”
    “你们还有事情吗?”大事都处理完了,刘煜起身问道。
    如果没事的话,朝会就算结束了。
    “陛下,秋收已经结束,陛下大婚不能再延误了。”礼部官员站出来说道。
    “嗯,去找钦天监的人,算一个好日子,然后筹备吧。”
    “陛下,请陛下指定,先迎娶那位贵人?”
    “一起。”
    刘煜说完就离开了承天殿,这种事情还要分几次吗?
    开玩笑,古代的皇帝的婚礼,简直繁琐的一塌糊涂。
    一套程序走下来,晚上连进洞房的力气都没有了。
    他可不想多受几次罪。
    所以,还是一块娶了吧。
    礼部大臣虽然还想说什么,但他看到刘煜都已经走了,最终只能无奈的叹口气。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
    刘煜怎么说,他就只能怎么办了。
    至于礼法,去特么的礼法。
    随着礼部开始忙碌,天下人都知道,皇帝要大婚了。
    在古代,皇帝大婚绝对是大事。
    尤其是刘煜,他是开国皇帝,而且年龄都二十三了,还没有皇子。
    这对于整个天下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现在,刘煜终于要娶妻了,天下的百姓都很高兴。
    他们可不想现在的生活,因为刘煜没有子嗣,而出现问题。
    百姓们高兴了,但其他地方的人,却不是那么高兴。
    比如说西北地区,那里的人就很不高兴。
    靠近华夏地区朦国有三大部族,分别是卫拉特、喀尔喀和察哈尔三大部族。
    这三大部族在十年多前,臣服于皇太极。
    不过在去年,刘煜先把满清和察哈尔部打败,又在冬天把喀尔喀和察哈尔彻底灭掉,草原上幸存的人员,还在大同挖矿呢。
    现在整个朦国部族,只剩下占据天山以北广阔草原的卫拉特朦国。
    而卫拉特部朦国又分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和土尔扈特四部。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人,那就是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
    嗯,他就是后来被康麻子灭掉的准格尔汗国的首领,准葛尔丹的老爹。
    这个时候的准葛尔丹才岁,所以不用提他。
    就说这个巴图尔珲台吉,他现在是卫拉特部蒙的实际领袖,统管着四部。
    在满清和大明在辽东打生打死的时候,巴图尔珲台吉却带着卫拉特四部族人,在跟哈萨克族(哈萨克斯坦)火拼。
    然后……打输了。
    打输了之后,巴图尔珲台吉不服。
    他从沙俄那里买武器,在吉尔吉人那里买马,准备报仇雪恨。
    结果,去年冬天的一场雪,导致四部损失惨重。
    虽然当时他们没有向大汉朝臣服,所以刘煜无法控制西北地区的天气。
    可是整个朦国加上半个沙俄都在下大雪,在这样的气候影响之下,西北地区照样受到的牵连。
    好不容易熬过了冬天的大雪,沙俄的人又来了。
    沙俄的人给了巴图尔珲台吉两条路,第一是臣服于沙俄,沙俄给他们过冬的粮食。
    第二是沙俄支持吉尔吉人占领他们的牧场,并且派兵来攻打他。
    面对沙俄的使者,巴图尔珲台吉很郁闷。
    早在几年前,沙俄就不断向西北扩张,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联系他了。
    以前他有底气对抗沙俄和周边的部族,可是现在,他们连这个冬天都很难熬过去,别说在跟沙俄和吉尔吉人打一仗了。
    没办法,巴图尔珲台吉只能把目光投向大汉朝。
    听说大汉朝今年丰收,粮食堆积成山。
    那么,是不是该给我们一点。
    就这样,巴图尔珲台吉派出使者,前往大汉朝。
    距离大婚还有三天的时候,巴图尔珲台吉的使者来到了北京城。
    “啥?想要跟朕和亲,还想让朕给他们粮食?
    还威胁朕,不和亲不给粮食,他们就跟沙俄联合,攻打大汉朝。
    梁静如的祖奶奶都还没出生呢,谁给他的勇气?”
    &bp;&bp;&bp;&bp;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