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大明辽东》第488章 1629——天启九年

    
    时光亨和李明睿这两个也曾高谈阔论,却被重真醍醐灌顶的儒生,一人一句便将此次“南迁北守”的争论,定义成为“毫无意义”、“高谈阔论”。
    一群自诩胸怀大志才华横溢的东林士子们,顿觉被羞辱得体无完肤。
    然而没有一个人恼羞成怒,因为时李二人已为众人指明了方向。
    ——去做该做之事,不论你愿不愿意,至少不要给官府添乱。
    筹措粮草,募捐银两,写安民告示,哪怕是去搬几块砖,也好过在此争论。
    在京师占了多数的东林士子们逐渐散去,有的沉思,有的务实。至于心学、泰山学派等年轻弟子,积累了才学,早就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金事业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便是这些年轻人的师长,对于他们的谆谆教诲。
    重真对于时光亨李明睿的转变还是挺满意的,拍拍两人的肩膀便权当鼓励了,反正这种鼓励根本就不需要他出半毛钱,古人却似乎格外喜欢。
    “或许越是古老的年代,人们就越是淳朴吧。”重真缅怀着过去,来到了广渠门的城头,他曾无数次站在这里,推演着建奴会如何布阵,如何进攻。
    而这一次,建奴真的来了,绕着京师走了一圈,最终扎营于广渠门外。
    冰雪未融,人的双脚与马的四蹄都无法扬起灰尘,然那份气势经白山黑水的锤炼,本就格外适合冰天雪地。
    他们的冰冷器军容,骑兵的矫健,步卒的野蛮,确实很震慑人心。
    但重真只需一招,便可化解京师军民心里的恐惧,那便是——预言。
    他早有预言“黄台吉必将绕至京师的西边,重点进攻广渠门。”
    因此,他下令对其余几大城门进行了极为显眼的防御布置——壕沟、鹿柴。
    广渠门的布置,却极为隐晦。
    满桂带着候世禄已先一步抵达京师,照例是不能进入京师的,绕着京师往城头一瞅,便自发地列阵于看上去守备作为松懈的广渠门外。
    袁崇焕紧赶慢赶,好歹也算赶上了,却只远远缀着,并不立刻加入防御。
    黄台吉并未第一时间发起进攻,不止因为广渠门外将防御军阵布置得密密麻麻的满桂、候世禄,也并非袁崇焕衔尾追击的原因。
    而是因为大炮——广渠门城头那黝黑发亮的炮管,以及黑幽幽的炮口。
    许久都未露脸的太阳才只探出一角,便又要落山了。
    傍晚如同一层黑纱笼罩在了雪白的大地之上,然后夜色加深,黄昏降临。
    黑夜,也终究抵临大地。寒风呼啸,旌旗猎猎,人心微颤。
    有激动,也有惶恐。无论是谁在这种时刻,都免不了患得患失。
    “建奴狗真的来了!殿下预料得没错,黄台吉真的扎营于广渠门外!”
    “己巳年,己巳战役,己巳之变,就要开始了!”
    “你们知道么?皇上与殿下从很早以前就已开始筹备此战!”
    “是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蝗虫英烈的忠言犹在眼前啊!”
    “殿下直言——权阉当道,大明沉疴已久,是时候抖擞精神,日月生辉了!”
    “希望就在前方,诸君,随我一道努力呀!”
    大明这边,无论文官武将、百姓勋贵,都于悄然变化的基础之上相互鼓励。
    后金那边,几大贝勒,一众贵族将领,也都摩拳擦掌,纷纷请战。
    “大汗,请让奴才作为先锋,夜袭满桂营寨吧!”
    “大汗,奴才愿于明日清晨率军,直登广渠城墙!”
    “大汗!请下令明日一早就发动进攻吧!杀进京师,屠宰明狗!”
    “大汗!”
    “大汗……”
    “大汗。”阿善看着黄台吉,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二人的身上。
    “大哥!”黄台吉也看向阿善,好一副兄友弟恭。
    “大汗!大哥!臣弟请战!”阿敏赫然出列。
    阿善朝黄台吉点点头,后者便赫然下令道“阿敏听令!”
    “臣弟在!”
    “令你率本部旗人,携两千披甲奴,明日一早,冲击满桂军营!”
    “喳!”
    “阿济格听令!”
    “奴才在!”
    “多铎听令!”
    “奴才在!”
    随着黄台吉一连串的军令下达,明金之间宿命般的对决,即将展开。
    这也是大明皇帝与后金大汗间的博弈,以这京师外的土地为棋盘,双方的兵马为棋子。一切都和原本的历史极为相似,又截然不同。
    至少这一场“己巳之变”并未开始于崇祯二年的十月,而是正月便开启了。
    这一年,乃是年,也是天启九年,而并非原本历史上的崇祯二年。
    天启九年,皇帝病重。
    重真得到王承恩的禀报,便火急火燎地奔入了紫禁城。
    天启又吐血了!这一次,他真的病得很重!吐血不止,一度气若游丝!
    或许黄台吉的突破入关,真的给了这个孜孜以求的大明皇帝极大的打击吧。
    外臣不得进入后宫,因此天启已从坤宁宫移居到了奉先殿。
    “袁崇焕到了没?袁崇焕到了没?”奉先殿里,无论皇后张嫣如何宽慰,天启翻来覆去就这么一句话,似乎袁崇焕的到来与否,是他怎样大的心结一般。
    张嫣与柳松、薛方以及内阁六部官员,尽皆无法理解,唯独重真知天启之心。
    也正是因此,张嫣不得不遣王承恩去往宫外,将布置防务的信王召回。
    对于大明的官员以及百姓来说,天启的生死或许无伤大雅,毕竟也有储君。
    并且储君已然以皇太弟的身份,摄政朝纲,参与朝政。
    可以说,近期的各项指令虽以天启的名义,却都是信王发布的。
    但在重真的心目当中,天启的生命却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那就是一种象征,一种象征着历史已往着好的方面转变的象征。重真一直坚信,只要天启活着,黄台吉便不可能对大明造成崇祯时期般的伤害。
    重真原本不相信命运,然而一次穿越,一次宿命轮回,令他不得不信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这套智慧。
    “信王殿下到!”小黄门一开腔,天启便如回光返照般一骨碌从床上拗起来。
    犹如垂死病中惊坐起,倒把张嫣给吓得花容失措。
    重真连忙快步上前接过天启递上来的手,顺势将他摁回床上喊道“哥!”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