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不良人》第1072章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唐不良人 热门小说吧”查找最新章节
    “陛下,你让我如何帮你”
    苏大为说出这番话时,心里有一丝异样。
    不知不觉中,自己竟走到这一步了。
    大唐帝国的皇帝李弘,居然要亲自登门,向自己求援。
    当然,随着李弘身份的变化。
    一些事也自然而然有了些微妙不同。
    比如,以李弘和苏大为过去的情份,有些话不用说出来,苏大为也会去做。
    正如苏大为向武媚娘说的不要动太子。
    只要不动李弘,他可以不管武媚娘专权。
    那是他们娘俩的事,大老爷们不掺合。
    这种事,本就不用李弘专门开口。
    苏大为自有分寸。
    但如今,随着李弘登上帝位。
    居然会特意来见苏大为,搞这么大排场,就为向苏大为请求本不用开口说明的事。
    这其中或许有向苏大为求援的意思。
    但何尝不是一种政治上的考量。
    给有心人,包括太后武氏看看。
    看,郡公苏大为,与我是站在一起的。
    这便是最强大的外援。
    哪怕朝中忠于武媚娘的那些臣子,在开口定计前,恐怕都得想一想,能否得罪得起苏大为。
    行事不得不收敛一二。
    毕竟,得罪了圣上,还有太后兜着。
    若得罪了郡公苏大为
    白马寺那堆废墟,如今还荒废着呢。
    满寺僧人如今都化作了孤魂野鬼。
    谁特么脑袋也只有一个。
    去惹苏大为这煞星做甚
    在大唐,能杀人,敢杀人的不少。
    但敢屠那么多沙门高僧大德,踏平六百年白马寺,而且还不顾圣人李治的诏令,跑出去两年,熬到李治都驾崩了。
    朝廷不但不加重责,反而百般优容,加官进爵。
    寻遍大唐,只有这么一位。
    更何况传闻苏大为修为通天。
    隐为大唐第一人。
    这种自身硬,杀人不含糊,事后没人敢追究的人,才最可怕。
    无论下黑手还是官面手段,你都没法玩过人家。
    若这等人物,再与李弘相互支撑。
    那如今大唐的权力格局,只怕又会有一番变化。
    除了支持太后,或支持李弘的臣子。
    大多数观望的朝臣,只怕内心也会有所偏向。
    权力博弈,不比战场上一刀一枪,比的就是落子布局的能力,初始润物无声,终局沛然莫当,一子绝杀。
    而且这种博弈无处不在,更加凶险。
    苏大为转念间,已经将李弘此次的意图,猜得八九不离十。
    微微一笑道“太子身边有高人。”
    这句话听着是夸,但李弘却脸色微变。
    知道自己潜藏意图被苏大为看破。
    脸上不由微露尴尬。
    “无妨,这才是君王该有的样子。”
    苏大为反而开导他“你知道阿舅我对朝中这些纷争,没太大兴趣,我是修道之人,求的是任意逍遥。如今还在朝中,那是视之为修炼道场,还须有一些劫数历练。
    待我修行足够,机缘一到,凡间之事,再不沾染。”
    “阿舅。”
    李弘脸色大变。
    苏大为这番话,是威胁
    还是告诫
    是告诉自己,若玩太多心眼,他随时可能抽身离去
    心中忐忑,脸上就有些不自在透出来。
    苏大为何等眼光,看出他那些心思,继续道“陛下无须担心,我之前已经向媚娘阿姊提过,大唐这天下,终归是李氏的,这是天下民心所向,而且,我相信,陛下会是一位好君王。”
    “阿舅”
    李弘忍不住站起身,半是真情感动,半是情势需要。
    向着苏大为行礼。
    苏大为微微侧身,受了他半礼。
    他方才话说的隐晦,但显然李弘是听懂了。
    苏大为是偏向他的。
    有这句承诺,只要苏大为在。
    李弘之位,定能稳如泰山。
    强势如武媚娘,若有别的想法,也需顾忌苏大为的反应。
    这一瞬间,自从登上帝位,便无日不处在惊惧中的李弘,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全感。
    那种心里踏实的感觉,令他眼眶微红。
    长吸一口气,也向苏大为道“阿舅放心,我定会用心,做一位好皇帝,保证大唐秩序,让对我大唐有功之臣,都得重用,与他们共享太平。”
    苏大为颇有些意外的看了李弘一眼。
    这话,说得有些水平。
    大唐秩序,有功之臣。
    秩序靠谁守护,功臣,又是哪些功臣
    那自然是维持李弘帝位,对李弘有用的臣子。
    这无异于对苏大为方才的话,做出承诺,投桃报礼。
    只要苏大为保着他。
    他也会尽力保着与苏大为有关的人。
    居移气,养移体。
    看来坐上帝位后,李弘也开始懂得说一些官场黑话了。
    苏大为正想再说点什么。
    突然听得噔噔噔连响,有人以急促的脚步从楼梯上来。
    李弘忍住将要出口的话,与他一起扭头看去。
    这个时候,敢上来打扰君臣说话的人不多。
    而一路未受阻挠,应该是自己人。
    而且级别足够高。
    必然是有十万火急之事。
    否则不会这样失礼。
    这些念头从李弘心中闪过。
    就见楼梯尽头,现出都察寺卿严守镜的身影。
    “参见陛下,见过苏郡公。”
    严守镜上来,叉手行礼道“有紧急军情。”
    “嗯”
    李弘一怔,向苏大为看去。
    却见苏大为眉头一皱“西面出事了。”
    “阿舅,你如何得知”
    李弘心中惊讶。
    “之前高句丽虽有叛乱,但安东大都护应对及时,那边翻不起大浪,现在大唐的危机在西面。前次李敬玄在西域大败,损兵十万,西线震动。
    而且我看了去年的军报,波斯国主请求内附,已经被安西大都护裴行俭收容。
    大食国扩张甚急,已经向着怛罗斯和碎叶水方向侵入。
    与裴行俭在那面对峙许久,天气骤寒而退。”
    李弘转向严守镜。
    只见这位都察寺卿站在那里垂手而立。
    面容皎美。
    手指纤细,身姿如鹤。
    仪容上佳。
    若是忽略他的喉结,简直便是亭亭玉立的美人儿。
    都察寺卿只向大唐皇帝负责。
    连兵部尚书未得皇帝许可,也不能从都察寺调档。
    李弘心念转动,见严守镜眼观鼻,鼻观心,气度从容而镇定。
    心下便对苏大为的判断有些怀疑。
    阿舅虽然是名将,但久不经战阵。
    最近最严重的便是辽东叛乱。
    据闻高句丽背后,还有新罗支持,还有倭国蠢蠢欲动。
    动静很是不小。
    西域那边虽然大唐输了一阵,但都是从长安派发的府兵,并未折损安西大都护的兵员。
    有裴行俭在西域,应当能稳住。
    何况去岁因为李敬玄兵败之事,朝廷已经紧急征发五万兵马,派大将军薛礼率大唐精兵强将,奔赴西域。
    薛仁贵亦是名将。
    有他这支生力军,西域断不会有事。
    心中猜测着,嘴里道“我阿舅是兵部尚书,既是军情,那便说出来一起听听。”
    严守镜闻言,叉手行礼。
    他的手势与别人不同,修长的尾指微微翘起,形如兰花。
    透着一种阴柔雅致。
    口中的声音,低沉而柔和。
    若是闭上眼睛,几会错以为是女子声音。
    “陛下,苏尚书,都察寺最新情报,春二月,薛仁贵与大食军在怛罗斯遭遇,大败。”
    哗啦
    李弘大惊失色。
    他身边苏大为更是突然起身,将桌上的杯盏都打翻了。
    当今之世,能让大唐皇帝李弘失态的事不多。
    能让苏大为失态的事更加不可能。
    但这一切,却偏偏发生了。
    唐军的战报很有讲究。
    顿挫、少挫、溃、败、大败、覆没。
    大败,已经是少见的惨败。
    仅比李敬玄那次稍好一点。
    意味着唐军此次失败,是成建制的损失。
    薛仁贵亦是大唐名将。
    这十几年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甚至唐军上下认定,天下强军,论披坚执锐,骑兵冲锋之猛烈。
    无人出薛仁贵其右。
    仅有过世的苏定方,胜过薛仁贵。
    现如今,环顾大唐。
    苏大为是帅才,自不可能再冲锋在前。
    论大唐名将中。
    能把骑兵玩出花样,能万军中,斩将夺旗。
    摧毁敌人防线的,只有薛仁贵。
    猛将薛仁贵。
    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
    但,这样的大唐名将,居然惨败于西域
    “怛罗斯,在哪里”
    脑中回忆一下,依稀记得在碎叶水附近。
    再进,便是安西四镇,大唐在西域的门户所在。
    这一瞬间,李弘浑身的血液都凉了。
    他惊惧且失态的看向苏大为。
    这纯是下意识行为。
    既惊于苏大为料事如神。
    又震骇于,大唐居然在西域第二次失败。
    这印证了苏大为之前的判断。
    同时也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大唐在西域的力量,还能不能守得住。
    这已经不是唐军战线动荡的事了。
    接连两次失败,已经伤了大唐在西域的统治根基。
    那便是唐军百战百胜,武德充沛。
    而一但西域有变,就是震动国本的大事。
    大唐能雄踞天下,打得四夷无法抬头。
    除了唐军勇猛,名将辈出。
    更是靠西域贸易,这条富得流油的黄金商路在支撑大唐的国力。
    武力与财力,两手都硬。
    一但西域之事出现反覆。
    相当于切断替大唐财赋输血的大血管。
    凶险异常。
    历史上,大唐也正是被吐蕃攻下了安西四镇,断了西域商路后,国势开始萎靡。
    直到唐玄宗时期,重新与吐蕃争夺西域。
    一度占据上风。
    最终到玄宗晚年时,安史之乱爆发。
    大唐无遐顾及西域。
    从此国势大颓。
    就算平息了安史之乱后,因为丢了西域,大唐也从世界级的帝国,缩小为区域性强国。
    数次被吐蕃人冲入长安,烧杀抢掠。
    再也无法恢复“天可汗”时,万国来朝的极盛局面。
    “阿舅,怎么办西域,还有辽东那边”
    “陛下勿慌。”
    苏大为两眼射出鹰隼般冷静的光芒。
    眼瞳如冰晶般透明。
    隐有煞意透出。
    这一瞬间,他仿佛从沉稳的朝廷重臣,又变回那个战场之上,指挥若定的统帅。
    “这份情报,从西域传回来,就算有快马驿站,最少也是数个月前,现在慌张于事无补。”
    “那怎么办,阿舅,西域那边会不会”
    “有大都护裴行俭在,局势应该不至于靡烂。”
    苏大为缓缓道“现在最重要的,一是确定我军损失,西域局势,然后再考察东西两线,何为主,何为次,如何调配资源,迅速稳定局面。”
    他的声音不疾不徐,自有一种令人信服,安定人心的力量。
    李弘听了心下稍安。
    “阿舅不是说辽东叛乱不足为惧”
    “辽东本无大事,但若是我们把注意力全投在西面,忽略一些事,有可能给敌人可趁之机。所以需要综合考量局势,再合理调配兵力。”
    苏大为的话,听得李弘连连点头。
    大唐几代帝王里,李渊的战略水平相当高明。
    起事时合纵连横,每一步都精准老辣。
    李世民更不用说,乃是不世之天才。
    天策府上将。
    纵然是在大唐开国的一批将领里,也无人能出其右。
    后世教员曾夸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到了李治这一代。
    李治本人虽然没经过战阵,不懂军略。
    但他政治手腕高明,看人极准。
    而且还有太宗时期留下的一批名臣名将。
    唐军在战场上依然相当猛。
    打得西突厥、高句丽、倭国、吐蕃,全都跪下唱征服。
    但是到了李弘这里。
    显然比李治又有些不如。
    无论从名臣名将,还是李弘自身的权谋和看人的眼光。
    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李弘虽然不懂军事,但还算能听苏大为的话。
    能虑心纳谏,有容人之量。
    若再传一代帝王,只怕就容易出昏聩之主了。
    这是天数使然。
    “阿舅,既是如此,我们现在便回宫,速召朝臣议军事。”
    “稍待。”
    苏大为制止道“这消息既然传到我们这里,太后那边想必也很快会知道。”
    嗯
    李弘先是一愣。
    接着脸色大变。
    苏大为的话提醒了他。
    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如若不是薛仁贵惨败于西域。
    大唐局面还算稳定。
    那么苏大为可以坐镇中央,护着李佑。
    但眼下的局面,西域局势随时靡烂。
    此时大唐内,唯一有能力力挽狂澜的名将,舍苏大为,还有何人
    而苏大为若出战。
    朝中还有谁能护住自己
    这一瞬间,想通这些关窍的李弘,面如死灰。
    黄沙弥漫。
    天空是灰朦朦的。
    烈日炙烤着大地。
    热气蒸腾。
    地面的景物,都因高温而扭曲。
    噗
    陈二郎一口带血的唾沫吐出,喘了几口气,然后用牙齿帮着一只手,将手臂上的创口包扎起。
    这伤口是半个时辰前,和大食的前锋军遭遇,被一名蒙脸的大食骑手,用弯刀在臂上划出的。
    那些大食人,和唐军以前遇过的敌人很不一样。
    他们军阵混杂,判断不出具体的战术。
    军中轻甲和重甲兼有。
    喜用弯刀。
    弯刀这玩意,唐军不陌生。
    以前突厥人也用过。
    但突厥人的弯刀,大开大合,没有大食人那样诡异。
    一把弯刀上下飞舞,角度刁钻,稍不住意,就在唐军衣甲缝隙上,划出一道血口。
    虽然每一道都不致命。
    但若砍中血管,持续放血。
    基本就死定了。
    陈二郎这处伤口,入肉不算深,没伤到骨头。
    但是这个天气,哪怕做了包扎处理,也不能避免创毒。
    也就是后世的细菌感染。
    能不能活就看天意了。
    “贼你妈的大食人”
    陈二郎低声咒骂着。
    在他左手十余步外,一个躺着一动不动的唐军尸体,突然翻身坐起,骂骂咧咧道“陈二郎,闭上你的鸟嘴,省点力气。”
    “贼你妈的”
    陈二郎吓了一跳,下意识抄起手边断刃的横刀。
    待看清那人,才松了口气,骂道“萧二郎,你没死我他娘的还以为你死透了,准备把你留给野狗。”
    “嘿,我命硬,野狗都要绕道走。”
    萧二郎嘿嘿一笑,带着血渍尘土的脸上,笑出一口白牙,甚是憨厚。
    陈二郎知道,萧二郎从前是征过吐蕃的,好像曾在吐谷浑那边石头保驻扎过。
    本来已经退伍回长安了。
    后来不知是犯了什么事,又跑来西域。
    起先在四镇任游骑。
    后来朝廷派大将军薛礼率兵增强对大食人的防线。
    萧二郎和他一个伙伴,叫魏三郎者,一起被召入薛礼的麾下。
    说起来有些奇怪。
    薛大将军,那是何等身份。
    但是初来碎叶附近,居然还特地召两人问话。
    军中传闻,这两人过去可能在长安,与大将军有旧。
    不过有旧也不顶用。
    这一场仗下来,大将军都不知被打散逃到哪里去了。
    剩下他们这些小卒子,如孤魂野鬼般,一边逃命,一边乞活。
    “魏三郎还活着吗要不要帮他挖个坑埋了”
    陈二郎记得萧二郎和魏三郎关系极好。
    是以有此问。
    萧二郎摇动大头道“我都没死,魏老大怎么可能死。”
    话音刚落,稍远处覆着沙砾和断肢,被友军尸骸压着的一个人,突兀的坐起。
    动作直挺挺的,宛如僵尸一般。
    这个非人的动作,吓得陈二郎头皮一炸,喉咙里尖叫着抄起断刃对准那人。
    待看清那人的长相,正是方才嘴里说的魏三郎,忍不住往地上啐了一口“魏三郎你们俩一个赛一个的,跟鬼一样,要吓死人啊”
    “嘿,战场上连死都不怕,还怕鬼吗”
    魏三郎比萧二郎他们,要沉默得多。
    平时甚少言语。
    但此次从鬼门关里走一遭,能活下来已是万幸。
    居然也有心情开起了玩笑。
    “妈的,你们两都没事,应该还有活着的人吧四下看看,多个兄弟,多点希望。”
    陈二郎拄着断刀,喘息着站起来。
    萧二郎看了他一眼,手脚并用的爬起“陈二狗说得不错,我来帮你。”
    “滚萧大头,你才是狗,你们全家都是狗”
    “我家就剩我一个了”
    “那也是狗”
    侥幸活下来的唐军士卒,好像要借着相互咒骂发泄心中的惊恐和不安。
    互相搀扶着,在遍地尸骸的战场,寻找可能活命的唐军。
    若发现敌人有喘气的,便补一刀。
    若有友军,便看能不能救醒。
    方圆数十里的战场,几人花了一个多时辰,才算又捡回了八名唐军。
    加上他们,一共十一人。
    “先帮他们包扎处理伤口,然后再找找有没有军粮,还有兵刃也找找,箭矢。”
    魏三郎指挥着陈二郎和萧二郎两人。
    再加上刚刚救起一个叫南十一的年轻兵卒。
    “动作快点,那伙大食的轻骑不知什么时候会回来。”
    “应该没这么快吧。”
    陈二郎反驳道“你看他们都没来得及打扫战场。”
    萧二郎跟着点头,只觉得甚有道理。
    大食人急着跑路,说不定他们也遇到危险了。
    或许唐军主力就在附近。
    要么就是裴大都护的援军来了。
    “天真。”
    魏三郎冷冷的,从齿缝中吐出两个字。
    “不会有援军,这里,我们,就是唐军在西域最后能出动的兵力。”
    他说完这一句,便不再多话。
    一旁的萧十一一脸呆滞的看着魏三郎。
    还没明白过来。
    他是第一次入折冲府,顶替父兄的位置。
    也是第一次初战,在战场的敏感度上,比魏三郎这种老兵,差得太远。
    陈二郎猛地冲上来,双手攥住魏三郎胸前衣甲吼道“你在说什么在说什么给老子说清楚”
    “二郎放手”
    萧二郎忙拉住他。
    魏三郎冰冷的目光落在陈二郎的手腕上。
    双手一托一拧,将陈二郎高壮的身体狠狠摔在沙地上,单膝压住陈二郎的胸口,一手闪电拔出腰间短刀,横在陈二郎的脖颈上“再对我出手一次,你就死定了。”
    平静的话语,没有故做威胁。
    但话里的杀气,瞬间令陈二郎认清了现实,怂了下来。
    “我我错了,别杀我”
    “怂货”
    魏三郎起身,又踹了陈二郎一脚。
    “三郎,别生气,二郎他也是心焦,如今的局面,我们的活路到底在哪里。”
    萧二郎凑到魏三郎身边,低声道“你方才说不会有援军”
    “短时间内,不可能。”
    魏三郎冰冷的目光扫过陈二郎和萧十一,还有那边几个瘫坐在地上,只剩喘气份的伤病唐卒。
    “大都护在西域只有三万兵力,若加上四镇,也不过三万五千余人。平素都是以调停各部族纷争,充当仲裁。
    若有人不服大唐管束,以是以天可汗大都护之命,号令各部族出动仆从军,为我大唐击碎敌人。
    我军始终只是保持对西域的威慑。”
    魏三郎极少一次性说这么多话,他喘了口气继续道“前次李敬玄来西域,对付叛乱的突厥人,已经征召了部份都护府的镇军。
    这次薛大将军,又借走了些人。
    结果两仗皆大败,兵卒十不存一。
    现今大都护手上,只怕已经抽不出可用之兵了。
    他那点人手,连维持都护府都难。
    接连两败,唐军在西域,已经失去了威慑。”
    他的双眼隐隐泛红,狠狠盯向陈二郎“若你是胡人,你会如何”
    陈二郎被他如狼一般的眼神盯着,只觉得的后背发寒。
    一时说不出话来。
    魏三郎接着道“既然没有唐军援兵,方才那伙大食游骑击溃我们又不打扫战场,说明他们发现更大的鱼或许,待他们吃下那边的大鱼,就轮到我们了。”
    他肯定的道“这些大食人还会回来的。”
    何况,唐军如今在西域,敌人又何止是大食人
    复叛的突厥人。
    还有西域诸胡。
    大唐强盛的时候,他们自不敢有异心。
    可大唐接连失败
    胡人畏威而不怀德。
    就算不说出来,所有唐军也明白。
    大唐在西域号令天下,统驭诸胡的大好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人尽敌国。
    就是如今唐军在西域的局面。
    “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收集可用的物资,看还能救多少兄弟,向四镇退吧”
    魏三郎黝黑的脸上,望向西边,眼中露出忧虑之色。
    就是不知道,他们的两条腿,跑不跑得过大食人的战马。
    “三郎,你刚才说不会有援军”
    十余名唐军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向东而去。
    “废话大都护手里没兵了,这些胡人现在哪会听大都护的,不来杀咱们就不错了。”
    “想要有我军援兵,唯一的希望,只有朝廷发大军,但是从西域到长安、洛阳,一来一回,少说一年时光。”
    魏三郎露出讥诮的笑容“到哪时,咱们的尸骨都凉了吧。”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年纪最小的萧十一哇哇大声嚎啕。
    “闭嘴,你想把敌军引过来吗”
    陈二郎眼疾手快,将他的嘴死死捂住。
    “无论如何,向东走吧,向东就有希望。”
    萧二郎舔了舔干裂的唇,抬头看了看日头,再次确定方向。
    魏三郎嘴唇蠕动了一下,没有出声。
    他想说,敌人也知道咱们会向东逃。
    那些大食人,一定会追着咱们的屁股,挥舞着弯刀,将咱们赶尽杀绝。
    可是
    可是除了向东走,这么大的西域,又还能去哪里呢
    “若朝廷派援兵,不知派谁为将。”
    “可别再找李敬玄那种人了。”
    “别说李敬玄薛将军不也是名将吗还不是中了大食人的计,输得底裤都没了。”
    “哎,也不知薛将军是不是还活着。”        大唐不良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