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谷为陵》第十四章 提亲

    “姐姐做的对。”一个男孩从内院走出来,“元宏,你在这儿做什么?”
    “做啥?我跟威光兄道别,刚好听到啊。”元宏是小孩儿,威光的脸色极差,今儿母亲做的太过,回去只怕……唉。
    “我我……”妇人语无伦次,对儿子吼道:“还不离开,杵在这儿做啥?”
    “儿子,儿子离开便是。”威光说着离开了。
    “小妇人也是三原人,只是请求姑娘……”
    “这事儿,成与不成的,也要看缘份。”月奴冷然,懒得看她。
    “那不成,我们母子今儿这一趟岂不白来,哪有不答应的道理?”她这是要赖上了。
    “不应,我今儿还不走了。”那妇人撒泼一般往地上一座,刚才还矜持,这会儿全不见了。
    “你娘家姓丁是吧?”昭德地夫人问,那妇人不开口,昭德夫人唤道:“元宏。”
    “母亲,母亲请吩咐。”元宏朗声应了近前。
    “你套上车,再叫上元二,把这人送到十里开外丁尚集的丁大猫家。”
    这妇人这才慌了,赶忙从地上起来。
    妇人上了自家的马车,他儿子站在外头,阿兰双眼含泪,威光走到她面前:“今儿的事儿,怎么会这样?”
    阿兰的泪水夺眶而出,却没再说话。
    “阿兰,珍重。”威光坐在车上朝阿兰说了声。
    阿兰也对他道:“珍重。”
    第二日午时,李彩回到李园,明月高兴地说:“你不回去看看,你母亲、母亲都回来了。”
    “啊?”
    她很高兴,就要往外奔,“小彩,”明月奴叫住她,半天才说
    :“去吧。”
    李彩没听清:“姐姐想要
    讲什么,妹妹不明白,回头再说吧。”
    李彩回到自家院子却呆了,正屋前后墙都裂了大缝子,能看到里面的情形,屋顶半数已经榻陷,露出的椽子也发黑了。她进了门,里面的家什已经不能用,只有大梁还好。
    院子里芳草胡棵的,东边也只有一棵桂花树还好,远远的闻见芳香。
    “母亲这房不能住了,咱们还回来做啥?”
    “东屋还能用。”母亲淡淡的回答。
    “回坊间,回坊间。”她小弟弟嚷嚷。
    “回坊间也是好的。”她说。
    “回不去了,全都封了。”
    “封了,为何封了?”李彩不敢置信。
    “是封了。”后面一个声音响起,是她沉稳的父亲。
    明月奴也来了,她说:“不光是坊间,汝州府也成了别人的。”
    李彩呆在那儿,不说话。她的父亲,从来清正廉明,不收他人财物。
    “这是好的。”她说:“受了别人的牵连,那人倒还无妨。不过,这都是暂时的,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明月奴说:“上面也是为了保全志贞兄。”
    明月说:“诗经有云:‘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世上的东西哪有一成不变的?”
    头发花白的老祖父李正明来了,拄着根拐杖,晃晃悠悠的:“志贞回来了?”
    众人赶忙行礼“父亲大人安好。”
    “叔父安好。”
    “祖父安好。”
    “好好,都好。”李正明八九十岁了,看着倒还年轻,不像那么大的人。
    “你这一回来,我便把宗祠那边的地全要了过来,你们兄弟几个已经划了片儿,今年各收各的吧,总不至于没饭吃。”老人家见惯了风箱:“收拾收拾,还能住。”
    房子收拾收拾,还能住。
    马蹄声响,李彩等候在亭子外头,看见远远的一骑乘,那人正是他的外公李道裕,她兴冲冲的跑上前,大声喊:“外公,你来了?”
    马上的人见了她,赶紧拉紧缰绳,喊:“小彩,你在此做啥?”
    “母亲说外公这两日会来,我在此等候,原以为今儿不一定能等到,外公明儿才到,不想今儿就到了。”
    李道裕翻身下了马,后面过来两个小童,从李道裕手里接过缰绳,拴在旁边一棵香椿树上。
    “外公,家里可好?”
    李道裕点点头,问她:“小彩,你父亲可好?”
    “父亲还好,母亲也好,只是我不大好。”
    “你怎么了?来,外公瞧瞧。”
    “你看,外公,这家咋变了?”
    “家?”家还是那个家,只是住的地方不一样了。
    “房子不好了?”
    “也不全是,人都变了。”
    以前与现在相比,有云泥之别,世人见高踩低者众,知己者少。世态炎凉,可见一斑。
    李道裕拉着她的手,来到亭子上,指着左边右边的杨树问:“你说说,这两边的杨树有何不同?”
    这,左边的是她们家杨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的,无论大小,棵棵都挺拔笔直,高的那些几乎耸入云层,右边的是杂乱无章,如人弯腰驼背。她看了看曾经见了无数次的杨树:“外公,这根本就没法儿比。”
    “你可曾想过,为何会这般不同。”
    “这个,我记得今年还有人爬上去砍了树枝呢,右边的是三不管地儿,这树是自己发的芽,也没人敢说是自家的,今儿你砍一棵树,明儿你把树折断弄走,也没人管,若成材了,怕是还要有人争呢,索性都不维护,任其自生自灭的。”
    “对呀,树在成长之中,难免有旁枝侧枝,为了让树长得高大,自然是要砍去的。树与人又何尝不一样呢?都要经刀斧之痛,才能更好的成长。”
    哦,“那些大树,能长成栋梁之材,那边的呢?”
    “也就点个火、烧个饭罢了。”
    “对,这每一个伤痛,都曾经有过一的旁枝,都经过一回刀斧之痛。伤口好了,就留下一个个疤,你再看看那棵最高的树。”
    二人慢慢走过去,那树的树干很大,得三四个人合抱才能围一圈儿,李彩说:“这是祖父的树。”
    “你祖父离九十不远了吧?”
    “是的,外公。”
    “这棵树也历经风雨,你看。”二人向上看去,树身一个个的疤自上而下,李彩围着树转了两圈,“当树梢从高处往下看他自己曾经经过的路,他会发觉,每次受的痛其实都是一次成长,成长到更高的高处。左边杂乱的杨树未经刀斧,只能虬枝满身,不堪大用,只能成为辟材。”
    李彩沉思不语,外公慈祥地说:“你父亲如今就如同那棵成长中的杨树,是希望成为栋梁之材还是炊煮之柴?”
    李彩笑了,这儿没她的树:“外公,我可没树。”
    “一样的道理,这里没有你的树,你心里要有一棵自己的树。树要成材,人要成材,都要经历伤痛,莫要怕,一时的疼痛,当你成为参天大树之时,你会发现,累累的伤痛是心灵的一次次洗礼,人这一辈子,最难得的经历便是受伤,大起大落之时,更能体味人生百态。当你老之将至,回望那些伤痕,就会知道当初的疼痛算得了什么?”
    “祖父,小彩受教了。”
    “放心,你父亲是我最中意的女婿,不会这么轻意就被打垮的。”李道裕笑吟吟的。他有四个女儿,自然最疼的便是这个小女儿了,懂事善良又心灵手巧,还因为……
    “走吧,你母亲怕是等急了。”
    二人快走到家门口,只见李志贞焦急的在门口张望:“岳父大人,小婿这厢有礼了。”
    李彩看到外头停的几辆马车,问:“怎么了,父亲,谁来了?”
    “谁?还有谁?有人上门提亲了。”
    “提亲,给谁提亲?弟弟还那么小,早着呢。”
    “自然是给你了,好好的,跟着你大姐二姐出去做什么?被人看上了。”
    不会吧,她也没见什么人呀。
    “父亲不答应就是了,说女儿尚未成年。”
    “你知道,咱们家的儿女订亲都要陛下批准,为你自然不答应的。”
    “那就好。”李彩终于放心了,蹦蹦跳跳的去了后头李伯瑶家。
    远远的看见李伯瑶和一少年的背影,李彩喊:“伯瑶哥。”
    那人回头叫道:“李彩。”
    不是吧,玉树临风的,洛洢?
    “你,你怎么来了?”李彩问。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