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的娇小姐》82.长大(四)

    三天后显示章节 田高升进院就见外面站了两个孙府小厮, 领着三个年约三旬的丰满妇人。
    田高升只略打量一下,笑容满面走进大厅。
    一个魁梧的壮汉坐在左上首,来顺坐在末座陪侍,那壮汉见了田高升进来。
    起身大笑的道:“田老爷来了, 咱与老爷可有日子没见了!”
    田高升也笑道:“我可听说孙管事到江宁有要事要办,如今回来想必办妥了, 有望高升!”
    小孙管事迎上前来, 打了个千, 田高升忙扶住他,两人推拒一番,分了主次坐下。
    小孙管事又用他豪迈的嗓音笑了一阵,道:“幸不辱命,没办砸咱二爷交代的事, 可不敢说什么别的!”
    田高升又恭维他几句,客气的道:“我家的这点小事, 何必劳烦亲自过来,孙管事才回来正该好好休息才是!”
    小孙管事那一直略显狰狞的脸居然红了一下,有些扭捏道:“咱给您说实话吧,咱要娶婆娘了!”
    田高升连连恭喜他, 笑道:“孙管事大喜, 那日办酒, 我必去道贺!”
    孙管事这样一个壮汉反而颇有些不好意思, 只道:“定了日子再通知您。”
    又笑道;“还是先办差, 这事我还有麻烦您的地方, 您可一定不能不帮!”
    田高升有些奇怪,只道“一定”。
    小孙管事又把这三位乳娘的情况一一说明。
    这三位一位是梁奶娘,曾在江宁给有名的钱德隆纺织厂的赵家的小公子做乳娘,她因服侍的好,本是留下一直照顾小公子,可当年她男人刘大凭着她媳妇的得的赏钱在江宁贩卖些次等丝绸给那些客商,发了笔小财,就想一家子赎身。赵家本就素有仁善之名,赵大太太念梁氏照顾孩子素来妥帖,直接放了他们一家子良籍。
    谁知这刘家一家子大概没有福气。刘大卖的丝绸被一位客商以质量问题报了官府索赔,家底全赔进去不说,原来的几家客商也闻讯而来。
    可刘家也榨不出二两油了,还是赵家顾念主仆之情,圆了此事。
    小孙管事颇有深意的笑道:“这事您就听个意思,您放心,这位梁氏照顾孩子绝对没问题,如今一大家子拖累,您聘她三年五年都行。”
    田高升淡淡道:“故事我听听罢了,只恐还有后文。”
    小孙管事想了想,道:“咱给您透个底,如今这刘大就在咱手下,这事水深着呢,咱是听二爷的吩咐,人您只管放心。”
    田高升心里明白几分,不在多说,又听小孙管事提了另外两个楚氏马氏,倒都经历相似,是她们伺候的主家婆婆与儿媳妇斗法,也都是放归,品行没问题。
    田高升笑着对小孙管事道:“这事你和我说句实话,这奶娘我该选哪个?”
    小孙管事见田高升脸上虽带笑,眼睛里却没笑意,心知他恼了,忙道:“田老爷,这人自然是随便选,咱和您说这些不过是您不是外人,二爷的吩咐,咱可不敢打磕巴,这梁氏您觉得不好,我这就让人带走!”
    田高升这才真心笑道:“我知道孙管事的意思,能给大哥帮上点小忙,我也是高兴的,只人是我夫人来选。我让人带她们去后院,选上谁是谁。”
    小孙管事连道好,他人虽然看上去粗犷,可是粗中有细。
    收服刘大这事,不是光给予钱财就行,让梁氏出来做工反而能安他的心,他给田高升说一部分实话,也是怕万一田高升不满,惹来二爷迁怒。
    这也是他能在受伤后孙管家能让他掌管一府的本事。
    孙管事不觉得能平平安安在赵家做奶娘的梁氏会选不上田家的乳母。
    田高升对此也心知肚明,他说的其实也不假,能给孙有茗帮点忙他是乐意的。
    他也确定这小孙管事不敢坑他,只是不能让他觉得自家太好说话。
    田高升吩咐来顺带着三位妇人去后院见太太,他和小孙管事继续喝茶说话。
    田家小厮又换了热茶,小孙管事端起茶盏,有些欲言又止。
    田高升笑道:“刚才孙管事还说大喜要我帮忙,这有什么不好开口的吗?”
    小孙管事嘿嘿一笑,道:“咱也这把年纪了,婆娘没了,给咱留个儿子,本没想过要续娶,”
    他喝了一大口茶,嘿嘿一笑,道:“也是托您的福,我奉二爷的命来过这下河村几回,我新找的这个婆娘就是在村前码头认识的。”
    田高升有些惊讶,笑道:“这也是缘分使然,嫂子是下河村人氏?”
    “这倒不是,她是王家湾的,姓卫,是个寡妇,”孙管事放下茶盏,搓了搓手,
    道:“鳏夫配寡妇,咱跟她也算般配,只是她那婆家娘家都不是东西!”
    孙管事说到后面忽然声音高昂起来,骂了一句。
    田高升想着岳家所在的王家湾的卫姓寡妇,仿佛听月娘提过,他思索了下,
    又听孙管事道:“云娘,”他看了田高升一眼,
    道:“就是我要娶的那婆娘,她当初就是被她爹妈卖给王家做童养媳,生了个女儿,没两年她男人没了,那王家也是好东西,赖到儿媳妇身上,说她克夫!他家儿子自个儿命薄,怨到女人头上!”小孙管事是说两句骂两句。
    田高升想起来了,三娘还和他唏嘘过此事。
    说这卫云娘是个再温柔不过的女人,她被卖给王家后,干活也勤快,还学了绣活养家。
    十里八村都说这王家是上辈子肯定积德行善才有了这样的好媳妇,结果他家儿子不知道干什么偷鸡摸狗的事,被人套了麻袋打了一顿,一病去了,王家父母反而怨怪儿媳,认为她命不好,克夫。又因为卫云娘只有一个女儿,就要把她们娘俩卖了,给小儿子盖新房娶媳妇。
    卫氏的娘家出来拦,道女儿如今是寡妇,自由身,应当返回娘家,阻拦王家卖女儿。
    卫家也不是什么好人家。
    他家想着,女儿返家,可以在卖一回。
    卫家只拦了卖卫氏,王家就想先把三岁的小孙女卖了,卫云娘虽然生性温柔,可为母则强,硬是拼命留住了女儿,王家湾的里长和村的的老人,邻居也去说和,可这两家只认钱,都想卖了卫氏母女,虽然里长说律法是不容许,可他们又改了由头,说给媳妇/女儿找夫婿,谁出的聘礼多就把卫云娘嫁谁。
    若不是这两家人谈不拢,卫氏母女早就遭难了。
    卫云娘咬牙带着女儿搬了出来,在村里人的帮助下盖了两间草房住下来。
    平日就接些帕子荷包的绣活养活她们母女,卫云娘带着女儿逃跑,可王家卫家都有人盯着她们。
    小孙管事在上河村的码头那次,就是其中一回。
    小孙管事当时见到带着女儿满脸惊慌。却看起来仍温柔似水的女人时,不知怎的就帮她们躲了起来。
    “咱家当时一见云娘,就想娶她当婆娘,带她到镇上帮她们娘俩租了房。”
    小孙管事说道。
    就这样不到半年,卫云娘感激小孙管事的帮忙,大概是为女儿考虑,就同意嫁给小孙管事。
    小孙管事笑道:“咱前段时间出去,说好回来后就和云娘办喜酒,可云娘的户籍还在那王家,要回来简单,可还有妞妞,咱也是把她当亲闺女的,也是要王家写一份过继书。”
    田高升也知道国朝在户籍人口方面管理严苛,黑户极少,卫云娘的女儿三岁年纪,应该赶上了三年前的户籍登记。
    田高升豪爽道:“孙管事是要我帮什么忙,尽管说!”
    小孙管事阴恻恻道:“咱是不怕那帮混账东西的,只是这事能办的漂漂亮亮云娘高兴,咱也高兴。”说到后面,语气又转柔。
    “咱知道田老爷。您岳父是王家湾的举人,到时想请他做个见证,云娘与王家再无瓜葛,还有王家的过继书,也想请杜举人和里长一起做个见证。”
    田高升没问卫家怎么摆平,王家怎么同意,他想了想岳父的秉性和岳母的脾气,觉得问题不大,笑道:“岳父大人的为人有些迂腐,不过有岳母劝说就可以,我先应了此事了。”
    小孙管事才不管杜举人心里情不情愿,他听了田高升的话,喜道:“那就多谢田老爷了!”
    小孙管事又道:“还有一事,说来却有些难为情。”
    田高升本就机敏,他道:“孙管事可是在苦恼送嫁之所?”
    “正是,云娘坚持为夫守孝一年,如今还有不到一月,她性子倔强,不肯在没过门前拿咱的钱买宅子住下,如今还是在镇上租房供她们娘俩住。
    喜宴虽不打算大办,可花轿还是要坐的,在租的宅院出嫁也不好看。所以咱就有个不情之请,田老爷若为难只管说,不必顾忌!”
    田高升笑道:“内子与卫娘子只怕还是旧识,她也常叹息卫娘子的遭遇,知道卫娘子有福嫁给孙管事,也会替她高兴。
    孙管事问问卫娘子,若是愿意,就从我田家出门,当半个娘家就是。”
    小孙管事起身作揖,连连道谢,郑重道:“咱不说旁的,我孙五谢谢田老爷了,老爷若愿意,也交咱这个朋友”!
    田高升回礼道:“如此我就称一句孙五哥,从前都是看在大哥的颜面上,孙伯和孙五哥叫我声老爷少爷的,如今孙五哥交我这个朋友,就叫我的名字高升即可,也是诚心认我这个朋友!”
    小孙管事笑道:“私下咱可以喊你的名字,在二爷面前还是要有礼,也请高升你见谅!”
    田高升笑着应是。
    孙管事漂漂亮亮完成此事,高兴的不行,他活了半辈子,就娶过一个婆娘,后来有钱有权,女人见过不少,可就卫云娘一下就进到他心窝里了。
    他只想把事情办的漂漂亮亮的,让云娘高高兴兴风风光光的嫁给他。
    经了此事,两人的气氛热情起来,悠闲自得的等着内院的消息。小孙管事还告诉田高升一件事,赵娘子因为女儿昨夜发烧,最早估计也得下午来了。
    原来这杜三娘在其父尚未中举时便是双河镇有名的好姑娘,不但承袭了其母一手出众的针线女工,而且读书识字,模样标致,从七岁便随其母一起做针线补贴家用。
    自五年前杜秀才中了举,杜三娘就成为了目前双河镇许多人家心目中的媳妇人选。
    陈桂花见儿子态度坚决,也怕儿子反悔,就命人去快请陈媒婆前来,说了自家的要求。
    陈媒婆听后笑道:“少爷真是好眼光,杜家三娘可是咱们双河镇数得上的好姑娘,既然太太有命,我今天就可以去杜家走一遭。"
    陈桂花忙谢道:“有劳,若是能成,必然好好谢你!”
    陈媒婆不紧不慢的喝了一口茶,道:“太太客气了,我也不和太太说虚的,只有两件事要先问贵府,若是能答应,这我媒就有八分把握了,不行,太太,我也替您家走一遭,只是却不敢打包票!”
    “什么事?”却是田高升应道。田高升一直在旁边听着,听到陈媒婆只要能应其两件事,她就有八分把握,不由出声询问。
    陈媒婆也不卖关子,道:"这第一件事就是少爷您成婚是否还继续出远门,少爷您是田家一根独苗,家有良田千亩,万贯家私,您这样的条件谁嫁过来都是享福的命,可杜家如今也是举人门第,如今向杜家求亲的也都是殷实人家,虽然家私比不过贵府,可多是双河镇本地人家,这几家的儿郎也不像少爷您常常出远门,不会有夫妻两地分离之苦。我陈媒婆不给您说大话,若是您应了此事,就有了五分把握,太太少爷看如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