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书》22.马克思主义在欧洲

    如果你细读《毛选》四卷之后,与马恩全集相比较,你就会深刻地发现,作为中国卓越领袖的□□,具备了狭隘性与大陆封闭性,与作为世界公民的马克思有诸多不同。
    从本质上,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大工业革命的城市理论,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展中出现的,相对于全球的资本主义化诸多弊病批判对立面产生形成的。
    但万事万物相反相成,所以,只要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哪里,马克思就会如影随形的跟向哪里。
    如果说资本主义是现代世界发展史上必然的不可阻挡的世界浪潮,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是不可遏止的思想浪潮,也就是说如果世界各国必不可免的要西化,则马克思主义就会接踵而至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后期才出现的,实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程度相当深广的形势下产生,是作为后工业思潮,以批判剖析的态度对待资本主义的。
    因而,在西方普遍资本主义化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当社会日益形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就是说,农民、小资产阶级、日益破产转化成为无产阶级,地主、贵族、责日益资产形成转化为自由贵族及农业资本家,那么马克思主义的单一模式,就会极为普遍的适用于各国。
    但同时又出现另一种重大现象:马克思主义是在英法德三个相当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理论基础上形成总结出来的,因而,与那些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如挪威、瑞典、特别是横跨欧亚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如同资本主义出现二重性,正如马克思深刻论述的:它既苦于资本主义的发达,以苦于资本主义的不发达。
    在整个西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极大不平衡,资本主义的波浪式发展形态,从而造成英法德颇先进,俄国相对于西欧则是最落后的。
    就出现了无产阶级资产阶级都十分软弱的政治格局,无论谁都无力单独的推翻沙皇的专职残暴统治。所以各自感到自身力量的不足,于是,各自寻找能同自己联合的可靠同盟。
    以地主阶级为基础的沙皇政权,深感二者的巨大威胁,亦是急切的四处寻找,故而,三大势力既斗争又联合,各怀格的相互利用。
    最终呢?无产阶级先帮资产阶级推翻了沙皇的残暴统治政权,这就是“二月革命”。
    随后又一鼓作气的推翻了资产阶级,这又是“十月革命”。
    中国革命大致类似,但手段策略大有不同。
    俄国由于后工业化浪潮与反工业浪潮的联合,推翻了资本主义制度,但胜利后便陷入了困境,遭受到内外的夹击,腹背受敌。外则处于充满敌意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内又受到小农经济的包围。
    俄国,从根本上,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要想强大,成为工业大国,必须要向西方学习,于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生产方式,在农村,推行集体农庄化。
    然而,最终太过损害农民的利益,以致遭到农民的仇恨与敌视,农民在政治上,与工人阶级分道扬镳。有一利则有一弊,得到即意味着失去。
    1999.03.21
    2007.11.01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