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仙有仙路》48.第四十八章

    此刻进入殿内的那是一少年的公子, 身着常服, 不知身份,只是能在宫中自有走动也只有皇家之人,果然听得那人道:“不知此处尚有人在, 小王失礼了。”锦衣少年初时露出讶异之色,而后拱手含笑道, 态度从容而不失礼数, 叫人说不出什么来。
    来人既然致歉, 宝钗黛玉自然不能失礼,福身道:“见过王爷。”来人自称小王, 想来应当是几位皇子之一, 当今九位皇子,除去年长的几位,下剩的几位里, 八皇子和九皇子年岁相仿,应当不是, 这位年岁瞧着十七八的模样, 不是六皇子就是七皇子。宝钗脸上带着笑意,眼中却是一片冷意。六皇子生母乃是宫女,就算因为诞下皇子而获封也不过是小小的贵人, 六皇子也不得皇帝的喜爱, 岂敢在太后宫中乱走动, 这位的身份呼之欲出, 德妃好算计。
    “不知两位姑娘是哪家的?可是入宫给皇祖母请安。”只听七皇子问道。
    宝钗仍在黛玉之前, 微微侧身,好似不经意的挡住了七皇子看过来的视线回话道:“回王爷的话,正是。”多一字不言。
    “是小王惊扰了两位姑娘,你们也不必如此拘谨。”七皇子一派的儒雅之风“莫不如这样,皇祖母宫中有一处小花园,花开得甚好,小王请两位姑娘赏花,已做赔罪,还请两位姑娘莫要推却。”
    “回王爷的话,太后有旨让我等在此等候,我等不敢违逆,还请王爷恕罪。”宝钗从容回道。
    七皇子笑意顿了顿,眼看向宝钗身后的黛玉,可惜宝钗挡的严,他又为了显示风度,不曾近前,只能隐隐看到一个轮廓,见此他分外不满,只道:“你不愿意,不代表这位姑娘也不愿意。”
    黛玉听着姐姐的示意一直低头沉默不语,没想到这位王爷既然这般说话,心中不满正要上前一步,却被宝钗一个侧身压了回去,宝钗淡淡道:“好叫王爷知道,舍妹年幼,长幼有序,自然是听我这个姐姐的,难不成王爷不听兄长之言。”
    “你!”七皇子脸上怒意闪过,这个女人。
    “七皇兄!”一声疑惑的呼唤,三人看去,却见门口不知何时又来了人,为首的乃是两名女子,一着浅绿色的宫装,另一个却是熟人,正是南安王府的霍郡主。身后还跟着宫人侍女。
    七皇子怒气收敛,又是儒雅的模样“安庆皇妹可是来给皇祖母请安的,怎么到这儿来了?”
    安庆公主疑惑的看了眼立在一旁的宝钗黛玉,听得七皇子的话笑着道:“才给皇祖母请过安,这会儿皇祖母正同皇姑姑和母妃们说话,我就和霍姐姐出来玩。这两位是?”
    宝钗黛玉这才上前见礼,宝钗微笑道:“回公主话,臣女二人随长公主入宫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遣我们在此等候长公主。”
    “哦,你们就是今日入宫的林氏和薛氏。”安庆公主虽然已有猜测,但听得仍是做出惊讶的样子,忽而想到什么,对霍倩儿笑着道:“霍姐姐也不提醒我一声。”
    “何须我提醒,她们自然该给公主见礼,这不就知道了。”霍倩儿淡笑道,看了眼淡定站在一旁的七皇子忽而道:“这殿内昏暗没甚趣味,咱们还是到外头去吧!”
    “正是!”安庆公主道:“林姑娘和薛姑娘也一块,早就听说你们两个,今日难得一见,可要赏脸!”
    “公主之命,莫敢不从,只是太后让我们在此等候,若要出去,该禀明太后娘娘。”宝钗笑道。
    “这且放心,春草去同皇祖母禀报,就说我请两位姑娘去游玩。”安庆公主吩咐道,立刻就有一个宫女福身退下。想来是去禀报此事。
    “既然如此,皇妹可介意为兄同行。”七皇子问道。
    安庆公主看了看其他几位略做为难道:“皇兄若是无事当然可以。”
    “我已经给皇祖母请过安了,母妃正陪皇祖母说话,我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七皇子道。
    听得这般说,安庆公主自然不好再退,一行人这才离了殿内。
    一路上,宝钗都让黛玉紧随自己,私下暗示她不许多言,尤其不许出风头,几次安庆公主询问都是宝钗代答了,除非问及黛玉,否则黛玉一字不言。
    七皇子虽然有意接近,但不知霍郡主是有意还是无意,偏又站在了黛玉的另一侧,正好同宝钗一起把黛玉挡在了中间,七皇子同安庆公主走在前头,后面宝钗黛玉霍倩儿并行,之后才是跟随的宫人侍女。
    太后宫中的花自然极好,可在场的人却都没心思在这里。安庆公主折了一只牡丹在手轻轻摩挲只笑道:“这牡丹开得好,常听闻林姑娘有咏絮之才,不知今日可否为牡丹作诗一首,让本宫开开眼界。”
    黛玉微蹙眉,飞快的看了眼宝钗,方回道:“公主过誉,臣女才疏,不敢献丑。”
    “是不敢还是不能。”安庆公主道,目光却是落在了宝钗身后,区区一个商女果然了得,原本她还以为只是旁人言过,现在看来只怕未必。安庆公主倒未必是对黛玉有多大的意见,只是瞧不上她事事皆听一个商女罢了。
    黛玉虽聪慧但绝非忍气得性子,原本不多言不过是听宝钗的话,如今看公主这般,自然不会忍下,低垂的头抬起对上安庆公主略带鄙薄的眼张口就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言罢,再次福身道:“臣女才浅,抛砖引玉,还请殿下赐教。”
    安庆公主还在细细品味这诗,就听到这话,顿时脸色微红,分外气恼。
    宝钗嘴角扬起,眼中染上了笑意,她不让黛玉出头,不过是不想那位七皇子得逞,不过玉儿呀!实在调皮。见安庆公主真的气恼了,毕竟这会儿还求着她,要真的拂袖而去,她们反倒是麻烦了。不过这会儿她却是不好开口,只不着痕迹的看了眼霍倩儿。
    霍倩儿正百无聊赖的把玩着手头的花,收到宝钗递过来的眼神,扬了扬嘴角嗤笑了一声,随后上前几步将手中的花簪在了安庆公主头上“牡丹国色,正配你,我瞧着很好。”
    安庆公主斜睨了她一眼,摸了摸头上的花对着黛玉冷哼一声到底没再说什么。一旁静观的七殿下方笑道:“太傅大人探花出身,林姑娘果然家学渊源,真该叫那些才子们看看,什么叫真才学。不知林姑娘可愿让小王将此写下,好生品味。”
    宝钗怒,这七皇子当真是不肯死心,她正要开口就听见前头来了一群人,当先的不是徒元静和穆轩是谁,宝钗一笑,正好不用她动手。
    徒元静和穆轩近前,虽则众人都在,不过徒元静的眼里也只有黛玉,他对着安庆点了点头,至于七皇子,却是似若不见。安庆早已经习惯了这位皇弟的性子倒是计较,七皇子却是脸色微沉道:“九皇弟如今也大了,不比从前,又跟着太傅学习,总要有些规矩,为兄是不介意你如此,只是在外头叫人看见了只怕会叫御史弹劾你不知礼数。”
    徒元静正要和黛玉说话,听到这个转过身看向七皇子,眼中却是一闪而过的茫然“你是谁?”
    这话一出,众人都呆住了,还是穆轩咳嗽了声低声道:“殿下,这是七殿下。”
    徒元静闻言点了点头“七哥好!”
    这回更静了,七殿下脸都黑了,“九弟未免太过分了,我为兄长,你不问礼也就罢了,还故作不识,是否太过分。”
    徒元静面色淡然的听他说完才道:“我真的不识得你。”
    黛玉看着气得快冒烟的七殿下,才觑了眼脸色都不带变一个的徒元静,忍不住想笑,忙低下头掩饰,虽然不厚道,但她觉得九殿下可能说得是真的,只是七殿下就不这么认为了。
    果然七皇子再也呆不住了,直接拂袖而去,临了给徒元静一个你等着的眼神。众人一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徒元静最淡定,没了人打扰,他终于可以同林妹妹打招呼了。
    “林妹妹,我又做了很多诗,你要看吗?”徒元静一脸认真的道,他很努力的想露出笑,可惜不大习惯,有些古怪。不过就算如此,也叫安庆公主愣住了,宫中谁不知道九皇子身带疾病,不哭不笑,不爱说话,说是病,其实就是傻了。但是现在听听会说话,竟然还会作诗,刚才还笑了。安庆公主只觉莫不是往日的传言都是错了,九皇弟早就好了。
    黛玉倒是习惯了徒元静这样微微一笑:“殿下的诗该给父亲看的,教父亲指导。”
    “不要,这是给你写的。”徒元静皱眉拒绝。
    “殿下说笑了,就算妹妹会作诗也不会改诗,殿下还是给义父看的好。”宝钗笑盈盈的插进来,隔开了两人,把黛玉往自己身后藏,递给一旁看戏的穆轩一个严厉的眼神:还不把人带走!
    穆轩拿着扇子轻点额头脸上带笑:过河拆桥可不对。
    宝钗很想撕了他的扇子,她就过河拆桥又如何,七殿下不是好的,九殿下不遑多让,瞧瞧,说得什么话,玉儿的闺誉还要不要了,哼,想娶玉儿,没门。
    徒元静见不到黛玉眉头微皱“让开!”
    “殿下还请回,我们该回去等王妃了。”宝钗才不会让。
    两人僵持之下,看得安庆公主大开眼界,好吧,她错了,薛氏女好胆色。
    黛玉在后头拉了拉宝钗的衣袖低声道:“姐姐!”
    宝钗正要叫她不许说话,就感受到一阵威压,她转回头看向身前的徒元静,只见他像是变了个人,“离璟!”她低声惊呼,被那双眼瞪着,她忍不住后退了两步,正好露出身后的黛玉。
    “姐姐?”黛玉疑惑道。
    宝钗回过神来,徒元静还是那幅没有表情的样子,刚才的那一下像是错觉,徒元静才不管宝钗如何,他又站到了黛玉身前“妹妹,”说着递给她一块玉佩。
    黛玉苦笑不得“殿下,我不能收。”
    被拒绝了,徒元静的眼露出了失望之色,那模样就像一个小狗,黛玉觉得自己花了眼,只是瞧着他可怜兮兮的模样有些不忍心,偷觑了眼宝钗的神色,见她没说什么,忍不住低声道:“这玉佩太贵重了,我不能收,若是殿下真的想送,我这些日子正学画,送我些画具可好?”
    徒元静瞬时就打起了精神,眼中露出开心的神色“嗯,我马上去找!”说完转身就走,走了一半又道:“林妹妹,你等我!”
    “殿下,我们待会儿就要出宫了,若殿下找到了,不若交给家父就好。”黛玉道。
    徒元静立了一会儿才道:“我想亲手送给你。”说完就跑了,想来是去寻画具了,穆轩用纸扇敲打着手心晃悠悠的上前道:“母亲只怕说完话了,我送你们过去。”又对着安庆公主霍倩儿道:“今日多谢公主和郡主。”
    安庆公主道:“可别谢我,我也不过受人之托。”说着拿眼瞧霍倩儿,又看了眼宝钗,眼中掩不住的好奇。
    穆轩微微一笑:“公主不必推辞。”却不再多说,两方告辞,穆轩送宝钗黛玉回去。见人都走了,安庆公主取下头上的花在霍倩儿的眼前晃了晃“怎么,还舍不得?”
    霍倩儿收回目光,接过那花淡淡一笑:“有何舍不得。”
    穆轩宝钗一行赶回去,正碰上王妃身边的人来寻,道是已经同太后告辞正要出宫。三人一道赶过去,王妃扬了扬嘴角道:“往日里进宫也没见你过来,这会儿倒是知道孝顺了。”嗔了穆轩一句,就领着宝钗黛玉上了马车。穆轩无言,护卫在马车旁。
    初时尚在宫中,王妃没有提起,待出了宫门回到王府,方问起今日之事,宝钗也正有此意,故而将今日之事和盘托出,毕竟这京中之事,她所知有限,与其自己猜测,倒不如听从长辈建议。
    宝钗说得时候,黛玉兼或补充几句,她一直听姐姐的话不多言语,却更便于观察在场之人的情况。待两人说完,王妃才道:“ 你们怎么看?”
    宝钗黛玉互视一眼,黛玉先道:“七皇子来得巧,看着是意外,只怕是有心,且当时外头应该有人候着,可等咱们离开,那些人也不见踪影。至于安庆公主,只怕也不是巧合。”
    王妃点点头又让宝钗说,宝钗看了眼黛玉略带迟疑,王妃道:“玉儿不小了,你事事瞒着她,岂不是叫她多想。”听得王妃这话,又见黛玉在一旁努力的点头,宝钗无奈,点了点她的头:“既然不小了,今日怎么都不听话。”黛玉知道是说她今日强出头作诗的事,忙低头认错“姐姐,玉儿知道错了。”
    一番情状惹得王妃宝钗失笑,屋里的气氛也松散了许多了,笑过之后宝钗才道:“七皇子的意图再清楚不过了,我和玉儿不过是闺阁女子,若有企图也不过是为着府里。七皇子乃是德妃之子,获封忠义亲王。如今甄贵妃倒了,忠顺王爷也觉没了可能,德妃娘娘只怕也生了……”后面的话宝钗只是做了口型,但屋里的人都是明白的。
    王妃深看了眼宝钗才道:“依你看,德妃可能?”
    宝钗脸上的笑意浓了些“娘娘以为?”
    王妃闻言笑了笑:“今日个,你们走后,德妃在母后面前话里话外的夸玉儿,我就知道她的妄想,不过她到底是有些得意过头了,难怪这些年被甄贵妃压着,子以母贵,母以子贵,皇后不在,贵德淑贤四妃,甄贵妃已废,淑妃无子无女,贤妃无子,膝下只有安庆公主,她自恃宫中无人能与她抗衡,也不看陛下是不是有这个意思。这事你们不必再管,德妃既然动了这心思,少不得做些什么,玉儿这些日子少出门。”
    “是。”黛玉听话的应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