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是一个十分忠心的人,这样的组织交给他是最令人放心的。沮授很快就进入了新的角色,就许多细节问题与刘欣进行了商讨,提出墨香斋只能用来收集和传递信息,不能主动刺探情报,秘谍组织还是要另外成立的。刘欣只要他肯答应接下这份差事,自然一切照准,为了方便运作,还将荆州的财务也交由他负责。
刘欣现在精力充沛,交代完这件事,又忙着赶往军营,前段时间老是浑浑噩噩的,军队的事情他还真的没有怎么过问,就算是出于象征意义也该去看看了。
襄阳城外的军营由张飞、赵云负责,而典韦、许褚仍然负责飞虎卫。这处军营里有一万名士兵,都是刘欣来到荆州后征召的新兵,这些新兵大多数都参加过收复南阳的战斗,也都明白了战场的残酷,又经过张飞、赵云的严格训练,精气神都是焕然一新。
在张飞、赵云的指挥下,士兵们向刘欣演示了刀盾兵、长枪兵、弓箭兵的战法以及几种简单的阵法。校场上旌旗招展,鼓声震天,人喊马嘶,场面十分壮观。
刘欣皱了皱眉头,说心里话,他对这些年轻的士兵们的表现还是满意的,但这样一支军队在将来的争霸中能起多大作用,他还是没有底气,人数少不算,而且基本上都是步兵。
看了一会,刘欣转头对张飞、赵云二人说道:“军队的训练,你们还要继续抓紧,除了基本战斗技能,还有几件任务交给你们。一是要设法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二是毕竟荆州一带马匹不多,要考虑步兵克制骑兵的战法,三是挑选一批身体素质好,武艺高强的士兵,组建一支特殊部队。至于具体怎么做,你们好好动动脑筋想出个章程来。”
这些都是刘欣近几天苦思冥想总结出来的几个急需解决的事情。说实话,刘欣能想出这三点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具体该怎么做,刘欣确实说不出来,因为不要说古代军队的训练方法,就是现代军队的训练他也是一窍不通。
张飞、赵云互相看了看,一齐挠了挠头,都是一脸为难的表情。
许褚看着他们两个,咧着大嘴笑道:“幸亏当初没让我来军营,不然就是三天三夜不睡觉,我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哈哈哈……”
刘欣见他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忍不住说道:“你得意什么!元皓先生最近有信过来,长沙常有山贼作乱,他那里没有得力的将领,不大应付得过来。你回去收拾收拾,带上一千人去长沙帮助元皓先生。”
许褚嘟着嘴,一脸不情愿的样子,心中却暗暗高兴,嘻嘻,这下终于有仗可以打了。
张飞、赵云看了许褚搞怪的模样都笑了起来,气氛一时轻松了许多。
赵云对刘欣说道:“大哥,宛城失陷以后,有一批原南阳守军溃退到襄阳,约有三千余人。这些人也是官军,但军纪涣散,训练松弛,常常骚扰百姓,为祸乡里,请问大哥,是不是将这些人全部解散了?”
刘欣奇怪道:“这支军队不是交给蒯良,让他归入襄阳军中了吗?”
赵云说道:“大哥有所不知,蒯先生根本指挥不动这些兵油子,也是左右为难。”
刘欣眉头紧拧,又问道:“难道他们中间就没有官长约束?”
张飞粗着嗓子说道:“军官们都在城破时陷于贼手,这些士兵当中还剩下两个队长。昨天我去他们军营看过,只有一个喝得大醉,躺在营中不省人事,另一个却早不知去向了。”
刘欣一听,大怒道:“这还了得!典韦,你带上五百飞虎兵,随我过去看看。”
南阳溃军的驻地离此不过两三里路,须臾便至。刘欣步入军营,只见整个营地乱哄哄一片,士兵们也不操练,三三两两四处游荡,不少人还散发出阵阵酒气,辕门处更是连个哨兵都没有。刘欣心中不悦,对身边的亲卫说道:“去将蒯良找来。”
蒯良匆匆赶来,走到刘欣面前,看到他脸色不善,忐忑不安地说道:“主公。这支南阳溃军桀骜不驯,属下差来的校尉都被他们赶了出去,现在更是无法无天,做出了许多非法之事。”
刘欣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道:“子柔,你为人仁厚不错。但这些溃兵收拢至此也已经一个多月了,你不对他们严加管理,就是对襄阳百姓的不仁!”
蒯良汗如雨下,面红耳赤地说道:“回主公,属下也派人暗中调查,已经掌握了二十七人的不法事实,这些溃军都抱成了团,属下担心贸然抓捕会激起兵变,所以未敢轻动。”
刘欣冷笑一声:“哼,抱成团?面对黄巾贼寇的时候可没见他们抱成团,欺负老百姓倒会抱成团了。那二十七个人可在这军营之中?”
蒯良赶紧回道:“这些人似乎已经有所察觉,最近都躲在营中不出。”
刘欣转向典韦说道:“恶来,击鼓点兵!”
三通鼓响,营中的溃兵们才慢吞吞地走到军营中央。点将台上,刘欣冷眼看着下面,聚焦到中央的的士兵不足两千人,他沉声说出两个字:“拿人!”
飞虎亲卫们按照蒯良手下人的指点,凶狠地扑向队伍中,片刻功夫,便将十八个士兵押了出来。另一队亲卫也已经从营帐中将一群士兵拖了过来,大多数人仍宿醉未醒,蒯良的手下又从当中指点出九个人来。
刘欣咬牙切齿地又迸出两个字来:“斩首!”
底下的人群发出一阵骚动,有一个大声叫道:“这样不公,他们没有死在黄巾手里,却要死在自己人手里。”
刘欣厉声喝道:“他们没死在黄巾手里,却来祸害自己的百姓,简直连黄巾都不如!斩!”
刀光闪处,二十七颗头颅冲天而起,点将台下,鲜血洒了一地。
刘欣看了眼那群仍醉意十足,瘫倒在地上的士兵们,吩咐亲卫:“将他们全部泼醒。”
这些南阳溃兵没有想到刘欣下手这么狠,一下子全被镇住了,现场顿时鸦雀无声。
刘欣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你们既然身为大汉的军人,就要清楚自己的使命!你们的任务不仅是保家卫国,还要保护老百姓的安全!”
刘欣指了指地上那二十七具无头尸体,说道:“这些人横行不法,死有余辜!你们军纪涣散,纪律松弛,也要受到惩罚!从今天起,所有人每天要帮周围的百姓做四个时辰的义工,要连续做满十五天,担水、砍柴、插秧、除草都可以。这些醉酒的和那些离开军营的,每人再加十天!听说你们营中已经没有了军官,只剩两名队正,在哪里,走到前面来!”
第62章 抓周
一个精赤着上身的魁梧大汉,被推了出来,他摇摇晃晃,双眼迷迷登登,有些神志不清,还未到刘欣的面前,便传来一股浓烈的酒气。士兵们看着他,就像看着一只待宰的羔羊,不由都替他捏了一把汗。
蒯良附在刘欣耳边,小声说道:“此人叫文聘,虽只是个队正,在南阳军中却有些威望。另一名队正似乎不在营中。”
“文聘?”刘欣吃了一惊,双眉紧锁,难道这就是素有忠义之名,智勇双全的文聘?他扭头对蒯良说道:“先将他绑起来,待他明日酒醒后再送到我那里去。另外安排人手,将另一名队正抓过来见我。”
刘欣从军营回到州牧府,余怒未消,却见府里一片喜气洋洋。
马芸见刘欣回来,嗔怪道:“老公,你一大早就往外跑,到这半晌才回来,今天是什么日子,你可知道?”
刘欣奇怪道:“今天的日子有什么特殊吗?”
卞玉也闻声走了出来,朝他道了个万福,道:“老爷,今天是大少爷的周岁生日啊。”
自从刘欣纳了卞玉,并没有因此而冷落了马芸,夫妻间敦伦却不似往日一般用狠,反而放出许多温柔手段,多了许多新鲜活儿,马芸感到生活比以前“幸”福了许多。马芸知道卞玉出身青楼,这些花样儿定是刘欣从她那里学来的,马芸本来性格开放,倒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姐妹俩仍旧相处甚欢。
只是卞玉注重礼节,除了与刘欣二人相处叫他老公,在外人面前必定称呼他二人老爷、夫人,就是对刘裕也一直以大少爷相称。刘欣说过她多次,但她执意不改,也只好由她去了。
刘欣这才如梦初醒,用手一拍脑袋道:“瞧我这爹当的,多不称职,该罚,该罚。”
卞玉又说道:“夫人准备了一天,安排了个节目,叫抓周,就等老爷回来主持呢。”
“抓周!”刘欣惊讶地扑向马芸,只见她嘴角露出得意的微笑。
这个年代并没有抓周这一习俗,但马芸对自己的儿子十分宠爱,抓周这个过程自然必不可少。其实马芸也只是记得抓周这回事,究竟要准备些什么她也不是很清楚,反正这是普天之下第一次抓周,她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屋里并没有外人,只有巧儿、莺儿、小刘裕和朱氏母女。邹蕊小姑娘手里捧着一个大漆盘,里面放着马芸收集来的一些东西,有毛笔、砚台、铜钱、木头削的小刀、小枪,还有鲜花、首饰、算盘、点心。最让刘欣惊讶的是上面还放了一本书,这是用最好的纸张裁开后,再用丝线装订起来的,这大概是最古老的线装本了。
刘欣随手拿起这本线装书,封面上竟然写着两个他熟悉的简体字——科学。轻轻翻开,里面满是娟秀的小楷,写着许多科普知识,当然用的全是简体字。刘欣忍不住转向马芸,一竖大拇指:“老婆,想不到你的毛笔字写得这样好!”
马芸捂了嘴,“吃吃”地笑着,说道:“这哪是毛笔写的,你好好看看,分明是硬笔书法嘛。”
“硬笔?”刘欣更加奇怪了,“你哪里来的钢笔?”
马芸笑道:“你就别乱猜了,先主持裕儿的抓周仪式要紧。”
刘欣也来了兴致,放下手中的线装书,说道:“好,你们等一会,我再加个东西进来,看裕儿喜不喜欢。”
片刻功夫,刘欣便从外面匆匆返回,往漆盘里轻轻放了一个铜疙瘩,众人仔细一瞧,原来他竟然将自己的官印拿了过来。
马芸将刘裕抱到大漆盘面前放下,所有人的眼睛都紧紧盯着刘裕的双手,马芸站在刘裕的身后,最是紧张。
刘裕看着满盘的稀奇玩艺,一时手足无措,不知道拿哪一样好。抓周的目的是为了预测小孩子未来的志趣、前途和职业的,虽然作不得准,但马芸过于重视,便不许旁人说话提示,任由刘裕自己挑拣。
刘裕的一双小手在漆盘上舞来舞去,终于右手一伸,紧紧地抓住了刘欣的官印。
刘欣虽然知道这不过是个小小的游戏而已,但他已经有了争霸天下的决心,见刘裕选择了他的官印,这可是个好兆头,不由得意地哈哈大笑:“果然是我的好儿子!”
谁知,他的话音未落,刘裕又伸出左手,这一次却紧紧抓住邹蕊捧着盘子的手腕,再也不肯松开。
马芸顿时前仰后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推了推身边的刘欣说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也是一个好色之徒。”
倒将朱氏母女在一旁闹了个大红脸。
次日清晨,州牧府的门前便跪了一条大汉,这个大汉精赤着上身,背上绑了一捆荆条,正是文聘。
刘欣闻讯走出府门,说道:“怎么了?文队正,艳情要演一出负荆请罪?”
文聘跪在地上,泣不成声:“想我文聘空有一身武艺,上不能护黎民百姓,下不能保妻儿老小,有何面目生于人世间!若不是昨日蒯太守将主公的一席话转告于我,我还不曾醒悟。小人愚钝至斯,违犯军法,请主公按律责罚!”
原来黄巾夜袭宛城,褚贡毫无防备,南阳军心大乱,文聘仗着武艺,只身杀出一条血路,逃出城外,但父母和新婚妻子均留在城中,为黄巾所害。文聘自此痛不欲生,终日里借酒浇愁。
刘欣见状大喝一声:“男儿有泪不轻弹,你给我站起来说话!”
文聘双手缚在后面,背上绑着荆条,跪下容易,站起身却有些艰难。蒯良同情他的遭遇,上前帮忙,将他扶起。
刘欣这才继续说道:“文聘,你的父母爱妻在天有灵,也一定不会希望看到你现在这个样子。男子汉,大丈夫,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你一定不要自暴自弃,前面的路还很长,南阳黄巾虽灭,然而百姓生活依旧艰辛,你可愿意帮助我为百姓做点事情?”
文聘颇感意外,怔了半晌,“扑通“一声,再次跌倒在地:“蒙主公不弃!文某愿誓死追随主公左右!”
刘欣哈哈大笑,伸手将他扶起,解开他身上的绳索,将荆条扔到一边,说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这样才像个男子汉!不过,你的过错却不能轻恕,你也要和他们一样,帮着百姓们干上二十五天的活儿,你可有怨言?”
文聘大声说道:“绝无怨言!”
“好!”刘欣又转向蒯良问道,“那名撤离军营的队正抓到没有?”
蒯良摇了摇头,说道:“此人离开军营已久,恐怕早就不在襄阳了。”
文聘拱手说道:“回主公,此人叫黄忠,与我同在南阳军中任一名队正,往昔也曾有过数面之缘。我听说他携带家小,一起逃出宛城,亡在襄阳城内租了处房屋另住,所以不在军中。此人也是个忠义之士,还望主公能网开一面。”
“黄忠?!”刘欣顿时大喜,说道:“这个黄忠撤离军营,理应受到处罚,对他的处罚与你一样,我不会姑息。你可知道他的住处?”
文聘听说刘欣也只是要让黄忠帮百姓白干二十五天的活,放下心来,说道:“回主公,文某曾听军士说起过他的租住之地。小人这就领主公前往。”
文聘领着刘欣来到襄阳西城的一户人家,轻轻扣响门环,却听得屋里隐隐传来妇女啼哭之声。
屋门开处,一个汉子出现在刘欣的面前。此人三十多岁年纪,身长七尺有余,浓眉大眼,虎背熊腰,面沉似水,只是略带悲切之容。
刘欣见此人气度不凡,心中暗自思量,莫非他便是黄忠。
只听文聘说道:“汉升兄,这位便是荆州牧刘大人,特来寻你。”
刘欣心中嘀咕,果然就是黄忠,原来黄忠此时的年纪还不很大,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啊。
却见黄忠冲着刘欣一拱手,说道:“原来是州牧大人,小人家中有事,不便接待,大人还是请回吧。”说完,便欲关门送客。
刘欣面色一沉,说道:“黄忠,我不是来找你闲话的。你身为大汉的军人,擅离职守,触犯军法,难道还不知悔改吗?”
黄忠见他言语不善,双拳紧握,怒道:“大人今天是来捉拿黄某不成!”
这时,屋里又有阵阵哭声传出,刘欣心中疑惑,问道:“黄忠,你家中到底出了何事?若真有什么为难之事,尽管明言。但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你逃脱处罚的理由!”
黄忠双拳握紧了松开,松开了又握紧,似难抉择,犹豫再三,终于叹了口气,说道:“唉,小儿身染重病,命不久矣!”
刘欣一听,皱眉问道:“可曾看过太医?”
黄忠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这襄阳城内几个有名的太医都来看过了,唉……”
刘欣突然焦急地说道:“快,赶紧带上孩子,随我去见一个人!现在先救孩子要紧!你的事情,等下我再和你算账!”
(今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窗台上的鸟巢,惊喜巢里多了一枚鸟蛋,比鹌鹑蛋略大一丁点,淡蓝色的,上面有许多褐色斑点,只是蛋的主人没有踪影。)
第63章 池塘偶遇
黄忠闻言,情知这位刘大人一定认识什么名医,赶紧冲回屋内,抱出儿子。只见这孩子倒也生得虎头虎脑,只是面如金纸,又目紧闭,已是命悬一线了。一行人上马疾行,来到陈府,这里现在是张机的临时诊所。
张机的手指缓缓离开那孩子的手腕,轻轻点了点头。
刘欣急切地问道:“仲景,这孩子的病情如何?”
张机不紧不慢地答道:“主公,这孩子脉络轻浮而又紧促,恶寒而又无汗,此乃太阳伤寒之症。”
黄忠听他说出病症来,慌忙跪倒在地,说道:“先生既识此症,求先生救救我儿的性命!”
张机伸手扶起黄忠,说道:“快快请起,这位兄台不必忧虑,我有麻黄汤一剂,连服数日,便可痊愈。”
刘欣在旁边听了,也暗自松了一口气,对黄忠说道:“你就放心吧,仲景先生医术无双,你儿子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黄忠朝刘欣拱手说道:“多谢大人相救小儿。”
刘欣淡然地说道:“不要说是你的孩子,就是一名普通黄巾贼寇的孩子,若是生了重病,被我碰上,我也会请仲景先生尽力施救的,因为无论如何,孩童是无罪的。不过,你违反军令,我却不会轻饶!这些天,你先好好照顾孩子,等孩子身体恢复了,你自去州牧府领罪吧。”
黄忠早已经热泪盈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只是频频点头。
刘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拿上方子,快去给孩子抓药吧!三天后我在府中等你。”
张机看着黄忠离去的背影,对刘欣说道:“主公真乃仁义之士,我果然没有跟错人。”
刘欣不好意思地说道:“行了,仲景先生不用夸我了,救死扶伤的是你,我可没做什么。对了,你的医学院已经成立一个月了,怎么不见你收一个徒弟啊?”
张机叹了口气,说道:“唉,一言难尽啊。不要说那些士族子弟,就是寻常人家也不肯让孩子来学习医道,我的招牌都挂出去半个月了,却没人来。”
刘欣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沉思半晌,说道:“不妨事,我让子柔先生收容了不少孤儿,你有时间去那里看看,说不定有几个资质不错,可以入得先生的法眼。”
刘欣意外地收得两员大将,心情大好。虽然现在还没有给他们委以官职,但这两人的能力都是勿庸致疑的,尤其黄忠,在五十多岁时仍然能够力斩夏侯渊,现在正当壮年的他,一身武艺应该处于巅峰状态,估计就算碰上吕布,也有得一拼。
南阳、南乡两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复建,蒯越也被派过去协助张唷12旎危蟮侥玖稀8#〉秸胪贰11吣裕负跏裁炊既保馐蓖跫业纳潭釉谄渲蟹11恿酥匾淖饔茫饬肆降氐娜济贾薄u馐且桓鏊木置妫淙幻垦唐芳蛹鄄欢啵ぴ诹看螅跫胰匀淮笞艘槐省6跣牢宋鞯氐纳倘瞬斡虢ㄉ瑁且蠓彩怯牍俑锍傻慕灰祝宦傻背〗崆澹煌锨贰?br />
襄阳城的扩建工程进展相当快,而各官员府邸、研究院、医学院、书院又同时动工,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各种建筑材料的需求大增。敏锐的商人们很快便觉察出这里面的商机,加上王家的成功案例,这些人纷纷投入进来,保证了各项工程能够取得顺利进展。
陈府中也辟出了一处院落用于组建研究院,一批技艺高超的工匠被召集进来,同时开展了多项研究。凡是能进入研究院的,都算是官府中人了,这令那些工匠颇感兴奋,他们也可以吃上皇粮了。根据刘欣的意思,他们被分为三个等级:院士、技师和技工,不同的等级享受不同的待遇,只要做出重大的贡献,就可以向上晋升一个等级。身兼研究院院正和襄阳城建设总指挥两个职务的向朗,一时成了最繁忙的人。
同样干劲十足的还有孔文。没用多长时间,第一批高质量的纸张就被生产出来了,刘欣亲自为这批纸张取名为“襄纸”。随着襄纸的诞生,墨香斋也在襄阳、宛城、章陵、长沙四城同时开业,襄纸摆上柜台的第一天就被士族大夫们抢购一空,不得不实行限量供应。
沮授的秘谍组织也已经搭建起来了。因为以前没有人成立过这样一个专门组织,毫无经验可以借鉴,出于培养队伍的目的,沮授先在刘欣控制下的四郡进行了试点,这样必要时由他出面,可以得到当地官府的支持。然而,沮授却开心不起来,因为他还负责着全州的财政,这么多工作同时开展,府库里的钱像流水一样淌了出去,让他心疼不已。
整个襄阳城,要是说有谁比较清闲的话,那就是蔡邕了。虽然刘欣已经任命他担任了襄阳书院的院正,但刘欣希望学生们能够有一个稳定而宁静的学习场所,坚持一定要等到书院建成才同意他招收学生。所以蔡邕现在一直是只拿薪水,不用干活。不过,蔡老先生可不是一个闲得住的人,他将自己带来的三千余册书籍整理好了以后,又把刘欣从陈杰家抄收来的书籍也进行了精心整理。现在他又对襄阳西南的群峰产生了兴趣,只要天气晴好,总要出城去游玩一番。
刘欣又对军队建制进行了彻底改革,将军队分成正规军和地方军两种。正规军类似于后世的野战部队,地方军则有点象警察部队,这里面自然少不了马芸的功劳。南阳溃军也已经被打散了,分配进各地的地方军中。归队后的黄忠、文聘都被刘欣任命为校尉,负责训练新组建的特种部队。
渐渐的已是盛夏时分,刘欣非常人性化地,给民工、士兵和黄巾俘虏们在正午安排了两个时辰的休息时间,还根据张机提供的配方,为他们准备了清凉消暑的汤饮。
盛夏是这个季节最难熬的日子,正午的太阳毒辣辣地恣意横行着,柳树上的枝条都无精打采地低垂着,狗儿热得直吐红舌头。
马芸、卞玉都有午休的习惯,连带着小刘裕也被哄着睡着了。自从改行不做小偷以后,刘欣也已经不适应昼伏夜出的生活了,白天是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觉的。外面好似下了火,刘欣自然也是不愿意出门的,百无聊赖的他只得到后花园里闲逛起来。
最近比较忙,刘欣已经有些日子没有到花园里来了。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都肆无忌惮地疯长着,那绿色又浓又深。蝉儿在树上不时发出烦噪的鸣叫声,池塘里偶尔翻起几个泡儿,想是鱼儿浮上来换气了。池塘里的荷花有的已经盛开,有的正含苞欲放,阵阵悠扬的蛙鸣令人耳目一新,身上的也似有了丝丝凉意。
刘欣不由自主地便朝着池塘走去,只听“扑通”一声,池塘里溅起几点水花,一圈圈波漪向岸边荡去。刘欣抬眼望去,隐约看见一个绿色的身影正坐在亭边的柳树下,手一扬,池塘里“波”的一声,又起了一片水花。
刘欣看不清这人是谁,有些奇怪,便悄悄走了过去。树下是一个窈窕的身影,穿了一身水绿色的长裙,隐在树丛中,难怪在远处看不清楚。刘欣走到她的侧面,仔细一看,原来是蔡邕的女儿蔡琰。
蔡琰浑然不觉身边多了个人,正默默地对着水面出神,纤纤玉手一挥,一粒石子抛了出去,落在不远处的池塘里,又激起一阵涟漪。
刘欣忍不住在她身侧说道:“姑娘是不是对我府里这池塘有意见,要学精卫填海,把它整平了?”
蔡琰不知道想些什么,正在出神,她投石子的动作只是下意识间做出的,猛然听到耳边有人说话,大惊失色,想要起身,不料脚下一滑,便向池塘里掉了下去。
刘欣眼疾手快,一把抓住她的手,稍稍使劲,便将她拉了上来,只是她左脚上的那只绣花鞋,在岸坡了滚了两滚,到了池塘里,就像一只小小船儿,在水边荡漾着。
蔡琰跌了这一跤,长裙本来是绿色,擦上些草汁倒也不很明显,只是刘欣仓促之间,拖拽得猛了,将她的裙子弄破了几处,左脚又没了鞋子,雪白的袜子上黑的、绿的,斑斑点点,甚是狼狈。蔡琰从小得父母宠爱,娇生惯养,可没吃过这个苦头,又惊又吓,眼泪止不住便流了下来。
刘欣只以为她心疼那只鞋子,说道:“姑娘莫哭,我去帮你取上来。”刘欣那是飞檐走壁的身手,到这塘边取只鞋子自然是手到擒来。
蔡琰偷眼看他,也已认出刘欣来了,她是听说过刘欣有些武艺的,没想到他的身手竟然如此矫健,一时看得呆住了。
刘欣拿着这只鞋子也呆住了,这小小的绣花鞋好可爱啊,不知道是什么样的脚才能穿得上这么小巧的鞋子,便偷偷去瞧蔡琰那只脚。那只脚上的袜子虽然弄脏了,却掩饰不住纤细柔美的曲线,忍不住有种冲动,想要脱下她的袜子看看。
蔡琰却已注意到他的眼神,脸儿一红,小脚不由向后一缩,便躲到了长裙下面,这才欠身对刘欣说道:“民女蔡琰多谢大人!”
刘欣眼前一空,收回心神,说道:“不用叫我大人,你就叫我刘欣好了。可惜这鞋子湿了,好在日头正盛,放在那片阳光下晒一晒,很快就会干了。”
蔡琰羞红了脸说道:“民女怎敢直呼大人的名讳,可您那字,夫人却又不许我叫。”言语之中竟似透着幽怨。
第64章 误会
刘欣不由想起那天晚上在洛阳蔡邕家中的一幕,一个稚嫩的少女叫自己“老公”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却又不知道如何跟她解释,只得说道:“昭姬姑娘,这鞋子还要晒一会才能干,我先扶你到那边亭子里坐一会吧。”
蔡琰害羞,自然不肯让他来扶,自己摸着石阶,一瘸一拐地来到亭子里的长廊下坐下,对刘欣说道:“大人,不知道黄巾贼寇谋反的事现在如何了?”
“哦,昭姬姑娘什么时候也关心起国家大事来了?”刘欣意外地看着蔡琰,见她羞涩地低下了头,突然明白过来,笑着打趣道,“姑娘是不是担心前去洛阳的道路不通,河东卫家的人来不了荆州?不妨事,到时候我派人去接他们。”
“大人!”蔡琰恨恨地跺了跺那只仍然穿着鞋子的脚,说道,“我不和你说了。”
刘欣发现她好像真的生气了,这才想起马芸交代过他的事情,一拍额头:“哎呀,我怎么把那件大事忘记了。昭姬姑娘,你爹在不在家中?”
蔡琰没好气地说道:“我不知道。”
刘欣讪讪地说道:“唉,还耍起小孩子脾气来了。算了,我自己去你家看看吧。”说完,便起身离开亭子。
蔡琰慌忙在后面喊道:“大人,我的鞋子。”
“啪”的一声,那只半干不干的绣花鞋儿准确在落地她的面前,蔡琰满脸怨气地瞪了刘欣的背影一眼,叹了口气。
这些天来,蔡琰和马芸最谈得来。马芸这位州牧夫人知识渊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常常会有惊人的言论,令蔡琰这位天才少女佩服得五体投地。
蔡琰已经渐渐接受了马芸的“日心说”、“万有引力”的理论,更是接受了她的妇女解放思想,开始想着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卫仲道现在自然进入不了她的眼界了,周围接触的人里,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刘欣的条件都是最好的,可惜已是名草有主,而且现在卞玉也是名正言顺的二夫人了。
今天竟然鬼使神差地单独与刘欣说这一会话儿,蔡琰突然觉得是不是马芸说的缘份到了,谁知这个不解风情的家伙竟然说要去接卫家的人来荆州,你叫她如何不恨!
刘欣这时已经明白自己说错话了,惹这小姑娘不高兴了,正急急惶惶地去找蔡邕。虽然他知道要说服这个老学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一方面有老婆的交代,另一方面刚才在人家小姑娘面前信口胡言,总得想办法补偿补偿才行,只能硬着头皮来到蔡家。
蔡邕平时非常注重养生之道,每天的午休是雷打不动的,今天却非常难得地没有睡午觉。原来,他听说襄阳城里新开了一家专营文房用品的墨香斋,里面出售一种纸叫做“襄纸”,用来写字乃是上上佳品。蔡邕去了七八次,今天上午终于排上队,买回来二十张。一吃完午饭,他便按捺不住的心情,将襄纸铺在几案上,开始写了起来。
得知刘欣来访,蔡邕颇感意外,慌忙迎了出来。襄阳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蔡邕看在眼里,对刘欣的印象也是越来越好。只是这襄阳书院迟迟不能建好,蔡邕的内心十分焦急,现在刘欣主动上门,蔡邕正想借这个机会再催上一催。
进了厅堂,刘欣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铺在几案上的“襄纸”,走近一瞧,纸上写得正是那篇《陋室铭》。这篇《陋室铭》是用隶体书写的,结体扁平,工整精巧。
刘欣小时候也学过几年书法,看了这纸上的字,心中赞叹,不愧是大书法家的手笔,一挑大拇指说道:“伯喈先生这字写得太好了,就将这幅书法送与我如何?”
这可蔡邕亲笔所书,刘欣是想留下做个传家之宝了。
蔡邕倒有点舍不得,却不因为这幅书法,而是他太过性急,整张襄纸没有裁开便在上面写了起来,下面还有一大半是空白的呢,支吾半晌还是说道:“主公稍等,待我将这约裁开,再送与主公。”
刘欣暗自好笑,没想到蔡邕这么小气,于是说道:“先生,不就一张纸嘛,有什么宝贵的。”
蔡邕正色道:“主公此言差矣。这可不是普通的纸张,用来书写最是适宜,不要说竹简了,就是比起布帛来要好上许多倍。我排了几天的队,才买到这二十张,还是省着点用的好。”
刘欣不由笑了起来,说道:“先生勿需为这纸张发愁,明天我让人送一箱过来,保证让您写个痛快。”
“一箱!”蔡邕被刘欣的话吓了一跳,突然不悦起来,说道,“主公哪里来得这么多纸,莫非是利用官职强买来的?这样做有失公允。”
刘欣并不想告诉蔡邕真相,于是收起笑容,说道:“先生误会了,刘某岂是这样的人。不过我手下人多,只不过是多安排些人去排队罢了。一个人买二十张,十个人就是两百张了,多排几天自然这纸张就多了。”
蔡邕这才释然,说道:“那就多谢主公了,这买纸的钱,老朽会照价付与主公。”
刘欣不以为然地说道:“我哪能收你的钱啊。不过,我倒有件事情想与你商量商量。”
襄纸的价格昂贵,每张便值五十钱,一箱纸约有千张,价值五万了,蔡邕这些时在襄阳虽然也有了一点积蓄,真要他全部拿出来买纸还是有些吃力的。
听到刘欣说不要他的钱,蔡邕赶紧一边卷起几案上的那幅字,一边感激地说道:“那老朽便却之不恭了。主公是想要这幅字吧,这便送与主公吧。”
刘欣毫不客气地将那幅字接了过来,说道:“我要找你商量的可不是这幅字,而是关于令爱的婚事,希望你能退了卫家这门亲。”
蔡邕顿时变了脸色,说道:“这是蔡某的家事,似乎与主公不相干吧。”
刘欣硬着头皮说道:“先生有所不知。我已经派人去调查过了,卫仲道此人表里不一,品行多有不端,令爱若是嫁给了他,恐怕会害了她一辈子,还请先生三思。”
蔡邕一时没了言语,这些日子蔡琰没少在他耳边聒噪,卞玉所说的卫仲道是醉红尘的常客这件事也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了。他虽然对男子出入青楼并不反感,但事关自己的爱女,对卫仲道还是颇有微词的。
“只是人无信则不立,无义则不行。我已经答应了卫家的求亲,怎可做那无信无义之人!”蔡邕犹豫再三,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刘欣怎么会无缘无故去调查卫仲道,难道他对琰儿也有什么企图不成?脱口问道,“主公怎么会想起去调查卫公子的?”
刘欣心道,我可没那闲功夫去调查一个纨绔公子,还不是听老婆说的,要不是老婆逼得紧,谁会来管你的家事啊,嘴上支吾道:“这个,这个说来话长。都是因为我的夫人将令爱当成了好姐妹,关心爱护她,这才让我派人去调查的。”
正在此时,蔡琰也从花园回来了。蔡邕见女儿这副狼狈的模样,惊讶地问道:“琰儿,你这是怎么了?”
蔡琰却先瞥了一眼旁边的刘欣,才吞吞吐吐地说道:“爹,我在花园里不小心摔了一跤,还好,没有伤到哪里。”
蔡邕早已经发现女儿神情有异,一旁的刘欣又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更加相信了自己刚才的判断,却不好当场发作,只得对刘欣说道:“主公先请回吧,刚才说的事容我好好想想。”
他下了逐客令,刘欣也不便再留在此处,只得怏怏告辞。
等刘欣离去,蔡邕才又问女儿道:“琰儿,你对为父说实话,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是不是遇到刘大人了?”
蔡琰没想到父亲连这都能猜出来,神色顿时慌乱起来,支吾道:“真没什么( 三国之刘欣篡汉 ./5196/ )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