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传奇》大梁传奇 第九章 皇帝的决定

    大梁帝国第一家水泥厂冉冉升起,5个窑洞,日产量刚刚满足赵家村的基础建设。主要还是人手不够,齐县就这么点人,刘县令已经尽力了。
    大梁连年打仗,人口稀少,特别是大西北这种地方,人少地多。
    水泥混合沙子,成就了划时代的村村通公路。顾秋生看着村里的茅草屋和平坦的柏油大路,感觉这么别扭呢。
    房子必须重新建,想建套二层小别墅,没有钢筋,二楼只能用木头代替。说干就干,顾秋生亲自设计,画图,又让刘县令找来这个时代的专业人员。
    一个五十上下,皮肤黝黑,瘦不拉几的男人站在顾秋生旁边静静的听着。他也姓刘,具体名字顾秋生没记住,总是叫他刘工头。
    在古代,什么木匠、工匠、泥瓦匠等等这些职业社会地位是很低的。而且这些人还不能转职,下一代再下一代只能做匠人,当然造反或者流民例外。
    在现代,这些都是技术人员,比一般的工人收入都要高。以顾秋生的眼光,这类人早已纳入了赵家村的人员编制,除了每月的工资以外,还分得一套福利房。
    刘工这辈子第一次看图纸,图纸有好几张,正面的,截面的,俯视的,上面还有各种标尺。
    顾秋生就像一个老师在给学生上课,一个问题答了很多遍。从来没见过这么笨的学生,索性把图纸送给刘工,让他琢磨,只给半天期限,看不懂就换人。
    刘工如获至宝人捧在手上,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细细研究。一个时辰以后,刘工拿着图纸找顾秋生,可以开工了。
    地基用鹅卵石代替,捞浆的,搬砖的,砌墙的,分工合作。一天时间,一楼成形,二楼需要用到木头搭建。两个木匠师傅也参与进来,建房子的木头需要特定的形状,只有两个老师傅能完成。
    五天,一栋二层小洋楼拔地而起。墙体都用石灰粉刷上去,雪白雪白的,看起来舒服。顾秋生站在二楼阳台上,好像距离太阳更近了一步。
    “就是这个瓦呀,这一栋就算了。从今天开始,屋顶的瓦我们也要自己生产,就形成了一条龙产业”顾秋生很像一个视察工作的领导,刘县令、老村长、刘工、李木匠、王木匠等陪同人员。
    老百姓普遍用黑陶瓦,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和这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房子不太般配,顾秋生心里想着,能不能把琉璃烧出来。琉璃在这时代还属于稀有物件,很有市场价值,一条赚钱大计逐渐在脑海中形成。
    赵家村又招人了,刘县令走访其他各村镇招收闲赋在家的农民。条件很优厚,包吃包住,每天五文钱,还有两天休息。
    给钱给吃,这么好的待遇,很多人都不相信。刘县令以官帽作保,大家才半信半疑。开工了,零钱了,休息了回家一说,整个小县城都轰动了。没去的后悔,到处找各种门路,去了的算是过上了好生活。
    齐县原来是一个西北的贫困县,在这做县令基本没有升职的希望。能在这做县令的肯定也是官场上没有人脉,或者得罪人的官员。
    刘县令想不到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他的名字已经多次出现在大梁朝廷的政治中心,还有一同出现的名字:顾秋生。
    此时,大梁朝会还在进行中,主要是讨论盐。食盐的管理上,朝廷只控制了一部分食盐,流向民间的食盐被各家大族掌控着,梁帝有意收归国有。
    坐在金殿上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皇帝,苍老的样子犹如迟暮老人。皇帝做得久了,身上自有一股威严。只见他缓缓开口到:“今日起各地方官员立即查封盐场,由盐运司统一开采,售卖。如有反抗者,瞒报者,一旦查实与谋反同罪。”这是大家商量的结果。
    盐运司,朝廷一直是存在的,其中原因大家都明白,皇帝也不追究盐商之前的责任。盐商只是表面上的经营者,内地里还是被各大家族把控着。
    “定西城,齐县,赵家村,姓顾名秋生者,所著‘弟子规’当为孩童启蒙之读物。此人献上从矿盐中提取精盐的方法于国有大功,赐男子爵一级,黄金百两,布十匹。”
    如果顾秋生在这里,起码跳起来反对。这是什么赏赐,没有房子,没有土地,就一个虚职。按照现在的国情,黄金一百两肯定是没有的。这尼玛的什么上流社会,没票子,没房子,没车子,还怎么过天天搂妹子的生活,甚至土豪都不是。
    朝会结束,皇帝回了御书房批改奏折。一个老太监走进来,手里端着东西:“陛下,这是御膳房刚刚熬制的燕窝,您吃一点吧。”
    皇帝放下手里的奏折,端过燕窝,尝了一口说到:“你跟了我多少年了。”
    老太监吓了一跳,连忙跪下惶恐到:“臣安德自陛下十岁起随伺身旁,如今已四十年零三个月。”
    “都老胳膊老腿了,跪着干嘛。赶紧起来吧。昨天钦天监跟我说紫微星旁边突然出现一颗灾星,有霍乱朝廷之能”皇帝看着大门若有所思。
    老太监站起身子,想开口还是忍住了。
    “有什么话就说吧”皇帝开口。
    “陛下还否记得二十年前…顾秋生已经引起了各家大族的注意,崔家故伎重演,利用言论逼着陛下消灭顾秋生。今天看是陛下胜了一筹,其实还是重演二十年前的剧目,氏族阳奉yin违。”
    “想当初朕一力主张应战,奈何朝中重臣极力反对,最后赔上钱款和劳力致使大梁国力衰弱。突厥竟然背信条约,妄图步步蝉食我大梁。如今我大梁能战之兵不足十万,偌大一个国家被这帮朝廷蛀虫啃得千疮百孔,我对不起先帝,对不起列祖列宗。”
    “陛下不必自责。如今朝廷被崔、吴、郑、王四大家族把持,他们也不敢过分,陛下手里还有三万禁军。”
    “不敢过分?朕把崔婉儿打入冷宫,那个野种贬为庶民流放三千里。崔家就把我恨上了,把我李家赶尽杀绝,琮儿,豪儿死于非命。作为皇帝,连自己的儿子都保护不了,还有什么用。不取了我这条老命,都不算过分。”
    皇帝的声音近乎怒吼。不等老太监说话,皇帝继续说:“侦缉司用了十年才查到崔家,其他各家都参与其中的不知有多少。我又能这么样呢,崔家逐渐壮大,我却老了,老了啊…”
    安德老太监当即跪倒在地:“臣还有一把力气,可随陛下荡尽奸邪。”
    “厥儿怎么样了”皇帝突然问了一句
    “公子很安全,守卫都是忠心之人。公子聪慧过人,有孝心,昨天还跟老奴说,别让陛下累着”说到公子,老太监脸上终于有了一些笑容。
    “这是朕唯一的儿子,崔家再敢伤害我儿,我将不惜一切代价….”
    后面的话没说,老太监完全理解。
    御书房里又陷入安静,皇帝埋头批改奏折,老太监眼观鼻鼻观心,垂手立在旁边。这幅画面已经保持了四十年。
    “选个时间,朕要亲自看看这个顾秋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