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的平凡生活》第五百六十九章 香饵(上)

    大批农夫推着车辆扛着麻包,在路蜿蜒而行,如同一条长龙,间或有军人混杂其。 更多的军人则手持武器站立在道路两侧担任警戒任务,只看队伍的规模以及搬运者头的汗水能估计出来,所运输物资的数量不在少数。
    代王府在大同传承近两百年的积累,除了府邸的金银财宝之外,便是山西境内海量田地。这些田地出产的粮食,便是左右山西粮价的一枚重要砝码。九边的粮食问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税收问题,更大的问题在于渠道和商品流通。首先,明朝廷不愿意承担把粮食从内地运送到边塞的成本,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商贾,从开法开始,是让商人承担这部分开销。
    世界没人从事赔本生意,如果再加可能赔命,更是无人问津。因此开法的废除,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不是某个人或者某省人的问题。在那之后,九边的粮食供应,是由商贾和地方大士绅控制。这些人虽然有推高粮价恶意炒作粮食的问题,但是也必须看到,如果不给他们这些利益,那没人去做这门生意,九边的粮食供应一早会崩溃,整个九边防线也不复存在。
    只是明朝廷在这一问题里的无作为,才是导致这一系列问题逐渐恶化的最重要因素。朝廷既不想承担运输成本,又不能放弃九边防线,只能采取扬汤止沸的方式,给九边发放大量白银,随后粮商继续涨价,形成恶性循环。
    积重难返,到了万历时期即便是张居正这种人杰,也只能想办法多弄一些银子往边地输送,试图让边军活得好一些,又不至于好到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受朝廷钳制,是所能做到的极致。
    之前范进想过的解决方法,是在渠道解决问题,打破旧有垄断地位,只不过山西的阻力他想的为大,这个计划进展的并不顺利。
    这些大士绅能够形成垄断地位,倒也并非全靠侥幸,首先他们自己手里确实要有粮,才能保证局面不崩。在需要的时候,他们也会低价卖出一些粮食,保证维持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安全。又或者向自己的心腹部队提供粮草,确保有武装站在自己一边,这些都是需要粮食做保障。九边粮荒很大因素都是炒出来,而不是真的荒到那种地步。乃至在另一个时空,所谓明末的粮食危机,也不是指总量危机,而是指分配危机,土地也是那么回事。
    眼下这些粮食,是撬动宣大粮价的一枚重要砝码。它们的数量惊人,足有近十万石,更重要的是,它们掌握在范进手里,而不是粮商或是地方衙门手里。
    “王府的田地遍布山西,所产出的粮食大多要运往大同,毕竟这里靠近边塞,最好卖价钱。朱家人不可能亲自去负责这些事,所有的工作,都是交给下面的管事和庄头之类的人来完成。粮库里的老鼠最肥,这是大家都懂的道理,这些老鼠又没有猫在监督,更加肆无忌惮。每一石运给主家的粮食,都会加入起码一斗泥沙,把对应的粮食变成自己的收入。而主家其实也不在意,因为最后买下这些粮食连同泥沙的是边军,不管粮食多糟糕,他们都会买下来,所以没人关心间的耗损。”
    “日久天长,这些老鼠手控制的粮食越来越多,也放在大同这边,等着贩个好价钱。我相信,这批粮食里,可能很大一部分已经准备卖给辛爱。只不过他们运气不好,还没来得及装运,被我抓住了。这些粮食如果投到市场,粮价能被打下来两三成,甚至更多。毕竟由我来操作的话,效果会好很多,一石米能当一石半用。”
    范进坐在土坡,指点着下面的队伍。三娘子坐在他身边,另一边则是梅如玉。三娘子此时已经更换了衣衫,把伪装脱去,换的是一身侠女打扮。看去以为和梅如玉一样,是范进的内宠加女保镖,除非见过三娘子的,否则不会认出这是草原发号施令的忠顺夫人。
    穿这身女侠装的三娘子越发显得英气逼人,以至于梅如玉看她的眼神越发充满怨念。这种眼神三娘子见多了,俺答那些可敦以及草原很多贵妇,都投来过类似的目光。她们一些人的头后来被她砍下来,拿在手里把玩,另一些人匍匐在其脚下,眼睛只敢看她的靴子。至于梅如玉……三娘子甚至懒得想她的结局,一个女奴居然也敢吃醋,简直不自量力。
    虽然梅如玉和范进表现得也很亲密,此刻还把头枕在范进肩膀,但是三娘子目光如炬,一眼能看出,两人之间的实际关系平常。她敢发誓范进绝对没把这个女人当自己的可敦看,最多是个暖脚女奴。在俺答最宠幸她的时候,也会与这样的女人发生关系,而她也不会在意。这种身份的女人也配嫉妒自己?三娘子脸露出一丝笑容,两眼只放在范进脸。
    这个男人认真的样子很吸引人,尤其是他说这些话的时候,那种透露出来的自信,虽然不具备一个王者的霸气,但是那种智者把一切掌握在手的感觉,却足以让一个女子感到安心。三娘子见过俺答这个真正的王者,这位在草原纵横数十年,甚至曾经敢于围困大明京师的男子如同一轮红日,灼热伤人难以接近。即便他给了自己最高的权力,她依旧在心里怕他敬他而不爱他。
    和俺答相,范进如水,看去温驯无害,让人愿意走近他,拥抱他。天不可无日,但是万物也离不开水的滋润,三娘子已经干涸太久了,遇到水源不会放弃。
    “这么大笔的粮食,如果用来发放给边军,或是真的打落了粮价,大家一定会称颂范老爷的恩德。而且有了这些粮食,边军的士气会提高,辛爱算想打仗,也未必有好果子吃。拿到草原,不嫌浪费么?”
    “这些粮食或许可以解决眼下这次问题,可是对于将来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我不能在山西一直待下去,等我走了之后,市场会变回原来的样子,边军的生活也是一样。大家会感谢我,但是依旧会恨朝廷,那我的工作等于没有意义。草原辛爱这次不敢进攻,未来总可以找到机会。换句话说,一个对大明没有恭顺之心的顺义王,我们不想要。相反,用这些粮食支持一个对大明忠心的塞王,保证干戈不兴,边关子弟几十年内不起大战。节省下来的粮食、犒赏银子、以及最宝贵的人命,与付出的粮食相,谁重谁轻,我还能算得明白。毕竟我是个读书人,算账是拿手好戏,赔本的生意我是不做的。”
    梅如玉看了一眼笑靥如花的三娘子,心愤恨渐升,忍不住道:“老爷别忘了,求人不如求己。”
    三娘子点头道:“没错,这个姑娘说得对着呢。我们这些蛮夷素来言而无信,今天得了好处,明天可能会翻脸。十几万石粮食,还有那些铠甲兵器,搞不好都打了水漂。我也是随口说一句,可不曾杀乌牛白马,什么仪式都没有,即使说了不算也不能叫做违誓。”
    范进一笑,“我相信夫人的人品,与你是什么人没有关系。你的承诺于我而言,是最有效的保证,任何仪式都重要。”
    三娘子脸笑容更盛,笑得也更甜,朝范进点头道:“既然如此,范老爷的厚赠,我却之不恭。只是不知道,这些东西你准备怎么送出去?单靠吴石头那帮人,可是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要是当初几十路商帮都在,或许还有可能。”
    “这件事,我们需要有个人帮忙,这个人我想这一半天会门,到时候夫人可以见一见。”
    大同城,张家大宅之内。
    一位年轻的军官站在张遐龄面前,正在接受训斥。这名为张宗道的年轻人,也是张氏宗族的成员,论辈分要管张遐龄喊爷爷,自身又是远房弱支,在张遐龄面前更加恭顺。他自身武艺了得作战勇猛,在大同军算是个有名的猛将。背后有张家这棵参天大树护持,自身又有能力,成自然不会差。年纪虽轻,已经有了四品官衔,在参将曹震的援兵营里做一名把总。平日在军,也是一方要角。
    可是在张遐龄面前,他依旧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任凭张遐龄呵斥辱骂,不敢露出丝毫不悦之色。哪怕只是举止间的丝毫不恭敬,都有可能被判断为对家族不忠,随后会失去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包括身家性命。
    像张宗道这样的年轻军官,张家培养了不下五十人。他们大部分在宣大防线的主力部队里担任基干军官,另外一些则分散在其他防线。自身官职不是很高,不会被大人物特别关注,偏又拥有实权。每人手都掌握着数百人的部队,虽然从绝对数量,在宣大庞大军势面前算不了什么,可是在战场,这几千人的表现,往往能够改变一场战争的结局。
    张家能够成为影响山西的庞然大物,所凭仗的除了手的财势,便是人的笔与武夫的刀。不管是偷运物资出境,还是控制一场战斗的结果,让边境局势按着自己的想象演变,这些军官的力量自然不可缺少。只不过在张家人眼里,终归是官为主,武将只是辅助品。是以对于能读书的子弟还有几分客气,对于这种靠武艺卖命的,没有好脸色。
    当然,张遐龄当下发作除了张宗道自身的地位以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事情的发展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本以为检地,清查丁口,都是难于青天的事,范进绝对做不成。当年刘瑾想要清查军田实际情况,结果爆发了宁夏兵变,刘瑾也因此走死路。如今范进这样做,下场即使不像刘瑾那么惨,起码也是个灰头土脸,因此并未太在意。不想,范进的工作却能够那么顺利的完成,且效果空前。
    极短时间内,大同周围的乡村土地田产情况基本已经登记完毕,人员的信息也都已经记录在册。大同作为大军镇,最初只有军户。但是后来随着时代变迁,又有大批民户迁移过来。这些人之所以跑到这种地方生活,最大的原因是为了逃避赋役,对于清查人口原本最是抵触。可是因为范进先是收拾了代王,再去搞这项工作,等于是挟大势而来,一般人根本不敢和他颉颃。再者,便是当事人本身,对于这项工作十分配合,并没有抗拒之意。
    逃亡来到大同的,要么是走投无路的佃户,要么是有案底在身,无处容身的罪犯。而边境城市对于民事的忽视,加过分强调武力,认为武力解决纠纷天经地义的扭曲思想,导致了这些难民形成了明显的压迫形态。身强力壮心狠手辣的匪徒凌虐老实本分的农夫,军户不但不会主持公道,反倒会助纣为虐。由于都是崇尚武力好勇斗狠之人,那些军户与强盗反倒更容易有共同语言,乃至称兄道弟沆瀣一气,至于捕快公人自然更指望不。
    当这些走投无路的百姓,被迫投身代王府又或者某些豪门门下,希望获得这些高门大户护持时才发现,那些欺压自己的恶棍,正是这些高门大户衣冠人家豢养的打手。长期以来,占据人口大多数的农夫佃户一直被欺压,日子过的过去还糟糕,想要逃跑又被这些恶棍威胁,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连跑都不敢跑。
    当年赵全能成功组织大批百姓逃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百姓实在活不下去,宁可跑到苦寒之地的塞去寻个前途,也不愿意留下来等死。民间对于官府的不满一天天增加,如果没有人疏解,若干年后便会在一声轰鸣炸响,将整个王府乃至大明朝连根拔起。
    范进的出现以及手段,让这股巨大能量提前爆发开来,而且目标也从朝廷转向了代王府以及那些平日横行霸道的打手护院。这些人毕竟还是淳朴百姓,脑子转的没有范进快,心机也不如他深。看到平日欺负自己的坏人被砍头觉得满意,深层次的东西想不到。
    而且这次采取的手段也和之前刘瑾的方式不同,当初刘瑾清查军田,目的还是为了立功,像张居正那些门下搞这些工作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前程一样。即便是张居正这种人杰,也存着青史留名的念头,做事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层,即便想到百姓,也是从群体角度出发而不是个体。
    范进这种属于官员里绝对的另类异端,从做事的时候想的不是自己能从工作里得功劳或是名声,只是单纯为了护盘裱糊。不同的出发点,导致手段不同,结果自然也不一样。先是一通雷霆手段,把那些庄头以及平素在乡间横行霸道的泼皮乃至所谓侠客大杀特杀,随后又开仓赈济,借机会宣讲政策,七品巡按亲自向百姓解释,让正策的沟通再没有障碍。
    百姓们得知这次登记造册是重新勘定,不考虑之前的版籍,自己能从黑户变成良民本来欢喜。再者,对百姓危害最大的役也改为按田分配,对于这些赤贫阶层而言,非但不用服役,还可以通过代役赚钱,于是更加欢喜。在这种大势面前,阴谋诡计起不到什么作用,不但大同的黄册清查能够顺利完成,可以想象,如果这个消息顺利传播,整个山西的新法推进怕是更难阻挠。
    起这个,更让张遐龄难以容忍的,是那些庄头、管事私自储存的物资被官府缴获。要知,那些秘密仓库本来位置隐蔽且不存在于任何官方记录,里面很有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里面的东西不止属于那些人,还有一些属于张家。
    张宗道作为大同军队的重要棋子,对这一切居然无能为力,既不能阻止,也不能把物资控制在自己手里,现在让他设法烧毁仓库,像以前几次做的一样也难做到,张遐龄自然难以容忍。
    “我警告你,我能把你捧来,能把你踩下去!你别忘了自己是什么身份!不好好做事,你这一房的人都要死!”
    张遐龄咆哮着,宣泄自己的愤怒。直到他的脾气发的差不多,张四端才从外面走进来,先是安抚了张宗道几句,又与他耳语一番,吩咐他到外面休息。等到房间里只剩叔侄两人,张四端才苦笑道:
    “叔父,我们把他捧去也花了不少钱,您这一通脾气未免太贵了。”
    “怎么?我这个做长辈的骂他几句不应该?为这点小事他敢反水?我怎么不信?”
    “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没必要冒风险的问题。他确实做不到,不是不想,而是能力不够。那些京里来的兵太厉害,他没办法。叔父难为他,他心里不满,将来不知道几时发作,是后患。既然是后患,除了便是。这次辛爱汗进兵时,让他阵亡好了。小侄回头再找个人顶去。”说到这里,张四端摇摇头,一脸无可奈何。
    “叔父心情不好,小侄明白。这次损失不小,如果范进真拿那些东西做菩萨,我们损失还会进一步扩大。但是光发火是没用的,还是得想办法解决。好在,我们也不是没有棋可用。”
    张遐龄一愣,“贱人那边有消息了?我还以为她一点用处也没有呢。”
    “怎么可能?范进这点嗜好,摆布他容易得很。这一半天,鱼要入了。而且时机刚刚好。”张四端面带笑容,成竹在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