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难道 第五十章 八二年的天子笑

    五人纷纷将签条还回管事处,那解签的问:“你们所求为何?”
    “姻缘。”林寻代替大家答了,随后见他一一分给众人没人一个纸条,说只有自己能看,只有自己能解。蒲团心里腹诽,莫非这些纸条上写的都是一样的,怕拆穿了吧!
    五人分别去往各处,自己打开签文查看。蒲团看了看四周无旁人,虽说不信这文锦的邪,但好歹冥冥中又宿孽,能小心就小心一点。
    那纸条上只有四个字,不似其他签文上还整一句诗句,上面写的是:情深不寿。
    蒲团挠了挠头,这寺庙的人编排他?看来是写签文的江郎才尽,连个有韵味的诗句都写不出来了。一个情深不寿,却让他想起了那本《浮生六记》。
    心里有些惆怅,感叹道:“夫妻恩爱两不疑,最惹天妒。”不过这些都关他何事,他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他甩头便将纸条撕了,回去与其他人回合。五个人之间谁也不提签文的事,但都放在了心上。只有林寻小心地说了句:“文锦娘娘都是多少年的人了,早已不管这些时,所谓的解签只是看你们没来过,上山来游玩一圈的。”
    “既如此,我们分开四处走走吧!”金小善心中有些自己的想法,便笑着说:“我会些功夫,和蒲姑娘一起可保她无忧,你们三人一起可好?”
    林寻会意,点点头。在看蒲团,两人一愣,蒲团呢?
    蒲团离开那对危险的男女,躲躲藏藏四处观赏,心里盘算着计划为林寻和玉昆牵线。他在四处闲逛,到了东院,心里盘算的计划也悄悄萌芽。
    文锦庙既有和尚也有道士,还有些客房给商人官人游客暂时居住,其中也不乏文士或者弹奏者。东院住僧人,西院住道士,北院有住客,南院就是参拜上香的游客。东院通常不给人参观的,但若有人进来了也没什么。时常有人进东院好奇这些僧人是怎么过日子的,就算是金大善也好奇过。这里的和尚并不排斥,将东院弄些景色,来了人看看心里会舒服些。
    蒲团进来没有人拦他,只有他迟迟不走才会有人来叫,好话说着将他劝走,免得人多了碍着这些僧人做事。
    这不,就有个和尚前来问了。
    “姑娘,林家的人正找你呢!”
    “她们才不会找我呢!现在肯定玩的比我好。”他心里想的便是zui里说的,哪里有多少歪歪肠子,不像凡人活得多复杂。
    “施主倒是洒脱,心中无挂碍,方是得道之人。”
    “彼此彼此!”蒲团没兴趣与他闲聊:“你们这僧人有钱啊!房子多得北院放不下,都放这里来了。”
    和尚脸色一红,解释道:“几年前,当年建造屋舍时尚没有这么多人,后来有了难民,遁入空门的便开始多了。本来大家都是几个人一张g,过得紧巴巴的。几年前金大善人来看了我们这地方,便捐了些钱新造了屋子,所以现在看来我们这些屋子比北院还多。实际上僧人们都是原来那样挤着睡,房屋能空出来给客人就多留几间。”
    蒲团一路走,和尚一路跟,遇到不解的这僧人都为他一一解答。蒲团对这人有些好感,不过这人一次次劝他回去的话让他当了耳旁风。
    “这里是酒窖?”蒲团指着茅草下面,好奇地问。他本来只是看着这些干草好玩,躺上去弹了几下,这和尚连忙拉他起来,说是怕压坏了下面的木板,木板下面就是酒窖的洞口,不能随便打开。
    “这里面的酒在下面已经八十二年,只怕一个不慎就弄坏了。八十二年了,比咱们这里最老的和尚还老,经不起折腾啊!”和尚的表情紧张,生怕这女子劝不住。
    蒲团一听点点头,但转念一想,什么酒能放八十二年之久:“你们和尚庙还喝酒?这我得好好看看。将酒放八十二年,亏你们想得出来,也不怕馊了去。”他将稻草扒开,欲开启酒窖。然而和尚见了,慌忙将他拉住。
    “这酒不是我们的,喝了要被娘娘骂死,开不得啊!”
    “你们和尚不是六根清净,不问俗世,怎么又帮别人存酒了。”这倒像是有故事的样子,蒲团停下来就看着这和尚打算不走了。
    “这……”和尚难为道:“说来话长,是我师父临终前的吩咐,一定要等沈王爷的后人来取,才能打开。”
    “那沈王爷又是谁啊?”
    “姑娘是本地人?”和尚奇怪了,反问他:“方圆本地,该是都知道沈王爷的才对啊!”
    “我年龄小,没听人说起过怎么了,怎么了?”她故意叫嚣大声一点,不怕扰了其他人。
    和尚没有听出不对的,附和他点点头,将人事一一说来。
    “嗯!那时候大家都小,见过沈王爷的已经没几个了,现在多数人都不喜欢谈论太久的事。你运气好,没生在那时候,否则也会多涨点没用的见识。我师父以前并非寺里的僧人,本是住在西城的普通农家。虽然西城地处低洼处,但人数不少,大家都是相对平和的人。可惜有不测风云,哪里人平时修了很多河堤,还是来了水患,将整个西城吞没。城里人纷纷去高地,抢船木,少有人能保住性命的,多数被困于城里。”
    “那年沈王爷带入来修坝,派人进进出出不知道多少回,一边治水一边将村民们一一救起。师父当初和百姓一同被沈王爷安排在庙里看顾,那时大家都相信,有王爷和文锦娘娘,必然能安然渡过一劫。”
    “那一年虽说许多房屋被冲垮,但王爷召集了许多人力兴建居所。由于那时雨季很长,附近的城市粮食种出来的比往年高产,生长得也是最好的一年。粮食多了就得降价,而正好西城缺粮。王爷就自掏腰包买了很多粮食首先满足了难民的温饱。但这些人刚建好家园,没有事做,如何养家。有人提议让王爷建一个酒坊,将所有人招为劳工,也就是那一年开始,西城成了蜀国有名的酒城。”
    “八十二年前酿造的酒用的是最好的粮食。那年的难民的怀着家园重建的热血,对于酿酒的每一道工序都极其认真地对待,大家都真心希望能酿出最好的就,给大伙一个出路。”
    “酒一出来,王爷就率先品尝,一口下去,愣了许久才说话。他喝完的第一句话就是叫人封两坛拿回帝都呈给陛下。不到半月,那人带着圣谕回来。陛下品尝后龙颜大悦,亲赐名为天子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