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少年暴君》第四十一章 粮草一千万秦石!【求..

    “王上恕罪,是下臣失礼了。”
    靳承永率先站起身道。
    “王上恕罪,下臣亦失礼了。”
    “王上恕罪,下臣也失礼了。”
    庞荆和陈茂慢了一拍,但也不傻,连忙起身躬腰行礼。
    作为三国外臣的他们,都接受了良好的礼仪训练,可惜此刻在嬴政的面前,今日的三人似乎跟市井之人并无区别。
    嬴政摆了摆手,懒得再提礼仪小事。
    他转而看向李斯。
    李斯立即开口道:“王上,之前庞荆与臣说,魏王有意买下一架破土三郎,并且愿出高价!”
    “哦?”
    嬴政勾了勾zui角道:“还有此事?”
    “有此事……确有此事!”
    庞荆先是感激的看了李斯一眼,结果他一激动,免不了又结巴了几下。
    庞荆随即调整了一下呼吸,又行了一个大礼道:“王上,我王与大秦,永远都是最要好的礼仪之邦。对于破土三郎这种神乎其技的机关兽,我王愿出粮草一百万秦石……”
    “咚咚!”
    嬴政突然用手指敲了敲桌面,打断了庞荆的发言。
    庞荆小心翼翼的抬头,当看到秦王眉头微皱,他立即呼吸一窒!
    嬴政故意沉声问道:“区区一百万秦石的粮草,魏王就想买下破土三郎!?魏王的意思是说孤的大秦无粮,当孤的郑国渠和都江堰都是摆设嘛!?还是说魏王觉得巴蜀非大秦属地?”
    无论是郑国渠还是都江堰,都是大秦农业的最集中地区。
    而巴蜀,更是号称天下粮仓之地!
    庞荆狠狠的咽了口吐沫,一时竟不知该怎么收场,冷汗瞬间便从额头上冒了出来。
    这时。
    楚国外臣靳承永自信的上前两步道:“王上,我王也愿意买下一架破土三郎,并且我王愿出粮草两百万秦石,与黄金五百万两!”
    话音刚落。
    靳承永就感觉到身侧庞荆所投来的火辣辣目光!
    庞荆确实没想到,靳承永这一开口,就把价格抬高了一倍,这不是在秦王的面前公然打他、打魏王、打魏国的脸嘛!?
    齐国外臣陈茂此刻老老实实的站在一边,看着庞荆和靳承永两人互争,反正他是不大算趟这样的浑水。
    陈茂也了解自家的齐王,齐王健只想在位时无战乱,过几天安生日子即可。
    至于什么机关兽,都是浮云……
    “咚咚!”
    嬴政再次敲了敲桌面。
    庞荆和靳承永连忙弯腰低头,不敢有半分放肆。
    嬴政淡淡道:“破土三郎之威,你们两个确定今日都看清楚了?”
    “看……下臣看清楚了。”
    庞荆结结巴巴道,他是三个外臣中对于破土三郎最为上心的,所以他也确实看的最清楚。
    破土三郎之威,连千米城墙都挡不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也激起了他必须拿下破土三郎的意志。
    毕竟庞荆一旦真的拿下了破土三郎,即便花了大代价,对于他这个魏国一小小外臣来说,那也是大功一件!
    靳承永也低头道:“下臣也看清楚了。”
    “既然你们看清楚了,还跟孤说什么粮草一百万、两百万……”
    嬴政说着身体微微前倾,声音微沉道:“魏王和楚王若想买下孤的破土三郎,没有粮草一千万秦石,孤希望你们休要再提,不然孤……砍了你们两个!!”
    话音未落。
    “噗通……噗通……”
    庞荆和靳承永吓得两腿一颤,直接跪趴在了地上!
    “王上恕罪!下臣这就与我王商议……下臣……”
    “王上恕罪!王上所需,下臣定会传给我王,刚刚是下臣失言,下臣……”
    ……
    “行了!”
    嬴政皱着眉头,庞荆和靳承永都是gao外交的,说话做事都一个德行,唯一的区别就是前者结巴,后者不结巴。
    “破土三郎这事就说到这里,你们三个先退下吧!”
    “谢王上不罚之恩!”
    庞荆和靳承永统一对着嬴政行了一个大礼。
    然后他们才缓缓起身,与老实人陈茂一同弯腰后退道:“下臣告退。”
    嬴政看着三人离去的身影,顿感有趣。
    从齐国外臣陈茂的表现来看,齐王健真的是一个毫无争霸之心的君王,就连齐国外臣也表现的老老实实。
    相比之下,魏国外臣庞荆倒是ting主动。
    而魏国确实也曾做过中原霸主,鬼谷传人庞涓曾在魏国为将,庞涓勇武过人,屯粮练兵,使得原本弱小的魏国得以逐鹿中原,威震天下。
    然现在的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已经势微了。
    至于靳承永所代表的悍楚。
    嬴政一直认为,七国中除了赵国以外,对于大秦威胁最大的就是楚国,所以破土三郎即便是百分百无法使用,他也不会卖给楚国。
    “李斯!”
    “臣在。”
    李斯连忙端正身姿。
    嬴政淡淡道:“以孤猜测,在你出去之后,庞荆和靳承永肯定会对你有大礼相送。然后让你跟孤再商讨价格,你要利用好他们两人鹬蚌相争的心理,尽可能把破土三郎的价格抬得更高,少了五百万秦石的粮草,孤拿你是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