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我来自未来》第 106 部分阅读

    了中国政府的这一主张后非常感慨,他赞叹道:“贵国主席先生的倡议我非常赞同,我们巴西愿意与中国建立这样的友好关系,大家做好朋友,多做生意,少谈政治。这方面苏联就很霸道,他们总是在支持巴西国家工党搞暴动。他们还暗中支持巴西共产党组织各种罢工!”
    苗大使微笑着说道:“我知道,1944年巴西希望成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却遭到反对,终于意识到与苏联关系的重要性,于是1945年与苏联建交,1946年获得席位。在美苏冷战开始之后,巴西为了不得罪美国,而选择于1947年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这些都是巴西人民自己的选择,对此,我们尊重巴西人民的意志,绝不干涉和过问。我们对于贵国发生的罢工与镇压也几乎一无所知”
    潜台词里,苗大使等于是告诉对方:“你们和苏联的关系究竟是咋样的,咱们自己心里都清楚,不用拿出暴动一说来扯淡。建交又断交,只为了一个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苏联可是把你们恨死了。再说了,你们社会民主党不就是靠政变暴动上台的吗?你们巴西军警也不是吃素的,之前被你们逮捕杀害的罢工者还少了吗?”
    拉莫斯副总统闻言,脸上一红。
    苗大使继续道:“我来巴西之前,总理告诉我,政治应该为经济让路,只有经济发展了,国内人民才能得到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的外交政策是‘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这八字方针。打开大门与世界人民做生意,这才是我们的愿望。贸易会推动经济发展,最终使人民得到利益。
    至于贵国内政,说实话,我们一点都不关心。但是我们认为,如果巴西希望成为南美洲的领头羊,那么与我国发展贸易关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有利的选择。事实上,中巴两国从1921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不是今天才商议建交。三十年里,我们之间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当然以后也不会有,所以我们的合作前景非常广泛。”
    经过苗启慧大使解释了‘搁置争议,求同存异’这八个字的含义,拉莫斯副总统眼前一亮,重重点头道:“贵国总理说的非常对!确实如此!只要你们能够遵守你们说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们愿意和中国作好朋友”
    苗启慧大使微笑道:“对于贵国目前并不向朝鲜派兵,我们中国人民是持赞赏态度的,至于贵国支持美国出兵一事,我们虽然反对,但也绝不会干涉,或者背后记恨。请您记住,中国人民对于万里之外的巴西人民,是绝对友好的。”
    拉莫斯副总统对苗大使这番话非常欣赏,他说:“从我个人角度,我已经是赞同这笔贸易的了,如您所说,这对我们都有好处。”
    其实巴西人哪里知道,真正的关键是那坑爹的印度橡胶树,在中国根本水土不服!种不活!只有巴西那野性的海维亚三叶橡胶树才真正是兔子篮子里的菜。不然兔子们是疯了还是闲的蛋疼,跑这么老远来买橡胶树苗。还要冒着被苏联痛骂的风险,和1947年刚刚表子无情与苏联翻脸断绝外交关系的巴西打交道!
    巴西政府最终经过讨论,最终觉得不管怎样,生意就是生意,你不卖自然有人卖,何况人家这么热情,都钱送上门了!再说,这也是缓和与共产主义阵营关系的一次机会,在双方互利的情况下,又何必闹的太僵呢。
    巴西政坛此时的执政党是旧的自由主义者同盟转变而来的社会民主党,这是一个1934年通过政变和暴动上台的新兴资产阶级和自由派地主组成的联合政党,他们趋向于摆脱自身的殖民地型经济地位,得到工业上的初步发展和农业上的独立。他们采取了将全国的地下资源强制收归国有和抵制外资、发展民族经济的政策。
    由于此刻的巴西还没有发现巨大储量的铁矿石,社会民主党强制将地下资源收归国有化的政策,并没有让美国下决心军事干预,反正不管哪个政党上台,也不敢动美国的海外资产。美国目前在巴西的主要利益只有胶园和咖啡等农产品,巴西也不敢把全国的那些属于美国的胶园收归国有,而且巴西还在继续执行市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美国也就随巴西去闹腾了。在地球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时,期间独善其身大作买卖的巴西确实取得了巨大发展。
    至于说发现铁矿石后巴西军事政变,开始军事独裁,经济上鼓吹引进外资……那是后话,暂且不提。(白头鹰:“老子后宫家事,你特么少啰嗦!”)
    胶园主们在自由主义者同盟也就是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巴西政府里很有地位,他们催促巴西政府立刻批准这笔单株价格达3美元,总价达90万美元的好买卖!这可比巴西国内的市价高出一成了!这种赚一笔是一笔的生意,谁不答应谁就是傻子。再说了,中国人不是表示说以后还要买吗?要能形成老顾客,那岂不是赚翻了!
    由于二战期间被日本占了东南亚,导致当时的美国橡胶缺口奇大,所以美国国会后来强制要求国内橡胶制品必须大量使用合成橡胶,以避免这种局面再次出现,于是美国合成橡胶产量连年增长,结果这大大的压制了这些年的国际橡胶价格。直到朝鲜战争打响,橡胶价格才重新上行。但是,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
    所以,这笔只需将橡胶种子种出的小苗挖出来卖,就能简单获得48万美元利润的生意,对于那些与政府关系深厚的胶园主们来说,是笔再好不过的生意。这些年来由于叶疫病的防不胜防和天然胶的价格下降,巴西很多胶园甚至已经开始毁林,改种更赚钱的咖啡、水稻和大豆了。
    至于巴西三叶橡胶树到底能不能在据说冬天非常寒冷的中国种活,巴西政府心里可没底气,心说要是种死了可别怨我!而且种死可能性极大,毕竟是万里之外移植的树木啊。嘴上却鼓动中国大使,最好再多买一点。
    于是在中国队与巴西决战之前,巴西政府欣然与苗启慧大使达成协议,在合同上签了字。
    为了避免麻烦,巴西政府虽然是暗中介绍胶园主的中介,但却假装不知,也不宣扬。以期在往后美国追究时,把责任全推到无法无天、唯利是图的商人身上。毕竟橡胶是巴统组织严令禁止出口给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物资,橡胶苗虽未列入,但要是公开了,恐怕也是一桩麻烦事。
    这批橡胶苗按照合同,全部是胸径3厘米以上的成苗,如果成活,一年后可以结种子育苗,三年后可以割胶。中国方面租用了巴西货运公司的两条海轮,苗大使吩咐相关人员足足的备上淡水,用于路上的喷淋。请了巴西当地有经验的农技师,一路照顾。
    第三百八十九回 大暴雨
    【389】大暴雨
    当小强回到1950时已是七月中旬,历史上发生在今年的淮河大汛也早已经开始了。
    如历史上一样,从6月26日开始,淮河流域的上空,雨水就像瓢泼一般冲刷着大地。
    气候仿佛一点也没有受到穿越者的蝴蝶翅膀干扰,这场洪荒大水最终还是如期而至。
    历史上这次淮河全流域暴雨洪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6月26日开始到6月30日,最高降雨124mm。
    中间阴了两天后,蓄足了势的暴雨卷土重来,第二阶段从7月2日到7月5日,最高降雨251mm。
    可是万万没想到,还有第三阶段,从7月7号到7月19号,整整12天,暴雨仿佛是再也停不了了,最高降雨356mm。
    7月3日所有支流堤坝被漫过,
    7月5日淮河干堤在阜南县境内溃决,
    7月6日霍邱干堤溃决,
    7日怀远干堤溃决,
    8日凤台干堤溃决,
    9日寿县干堤溃决,
    10日蚌埠到凤阳段干堤连锁溃决,
    ……干支流溃堤82处……
    接着是寿西、黑张、禹山……
    ……大水自蚌埠以下至五河,不分河道,连成一片,东西水面一百多公里,南北水面四十多公里连成一片恐怖的汪洋,沿河村庄仅见树梢。
    资料记载,豫东皖北地区水气森森,连成几百里汪洋……淮河平原几成大湖,广大民众无处藏身,攀树爬屋,遍野嚎哭,其状凄惨至极……
    晚上,小强呆在中央防汛总指挥部里,陪着已经熬了一个通宵的总理,等待着各地的电报电话。秘书处的同志们也已经是24小时值班待命。
    小强在总理耳边小声道:“总理,原来历史上,7月3日起,淮河各支流谷河、润河、里河、泥河、洪河、淝河、茨河就已经全部被漫堤了,现如今都已经10号了,各地经过加高的大堤都还没被淹没,也没有一处溃堤,这说明第一阶段的危险已经过去了。您还是去睡一会吧。”
    总理看了眼小强说道:“再等一会,等海河那边的电报过来再说,淮河海河,手心手背啊。”
    说完,正好一个电话进??话进来,总理起身走到电话机边,从秘书杨超手里接过电话,听了两句后便急促的说:“……总之!人在堤在,必须严防死守!当地政府和党支部吃住都要在坝子上!决不能后退一步!……”
    朱总司令在隔壁房间里打电话的声音这时也传了过来:“……你们是老部队了!一定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全军上下一刻都不能停下,继续加高大堤……”
    ……………………
    此刻淮河大堤蚌埠段上,军队与民工如潮水一般黑压压,人头涌动,足有上万人之多,在每一个险段,干部、战士、妇女、民工们个个扛着沙包,赤足踩在泥里飞奔着。
    治淮委员会工程部副部长钱正英浑身湿透的站在黑压压的大雨中,望着黑浪滔天、涨得足有九百米宽、如大江般奔腾咆哮的河道,心脏忍不住的颤抖。每一个突击学习过大堤加固和管涌处理的工程部人员,现在都有一段承包的大堤,钱正英也不例外。
    雨水不断地从钱正英雨衣的额头处冲刷下来,她费劲的看着眼前那淮河,只见河水的流速完全变了,平常那种缓慢流淌的殇殇节奏荡然无存,此时的淮河体态已然暴涨十倍,如发狂的猛兽,一味的咆哮,任何漂浮物落进去,就会顷刻间被暴怒的黑浪吞下,瞬息间卷走百米开外,再也无踪。
    “钱部长,润河集泄洪口排水正常,没有出现安全隐患,蓄洪区里水量平稳上升。”
    “钱部长,王家坝泄洪口排水正常,坝子牢得很,蓄洪区里水量平稳上升。”
    …………
    一份份口头报告被负责传令的士兵奔走相告。
    随着又一个隆隆的闷雷在头顶上炸响,只见一个战士连滚带爬的冲过来,小伙子顾不得满头满脸的泥水,嘶吼着报告:
    “钱部长!103段出现管涌!我们团长叫你过去看看。”
    正巧天上一个闪电照亮大地,钱正英一个咧介,差点滑倒。
    “走!”
    钱正英扭过身,毫不罗嗦,飞快的从泥里拔出腿,跟着战士向103段深一脚浅一脚的跌着跤跑去,一路上摔了几个跟斗,把十几个小时粒米未进的钱正英摔得眼冒金星。
    二人跑到了出现管涌的堤坝边,见大堤底部一个腰粗的洞口如龙口般狂喷着水柱,边上聚集着几十名战士,围着这处管涌疯狂的用石块和沙袋在往里压。
    “下细上粗!先用沙子埋,再用石块压!”钱正英站在雨中用尽全身力气大喊道。
    这边刚刚堵上管涌,旁边大堤上就有人高喊:“决口了!”
    钱正英几乎要吓疯了,手脚并用,飞也似的向大堤上爬过去。四面上百名正在担土挑石的战士听见这喊声,也向着那里冲锋般跑去。
    “钱部长,你来了!我们正在堵水,可还是堵不住啊!沙袋石头刚压上去就被冲走了!”程三山团长正站在溃口边,只见他衣服扣子全掉了,混身都糊着烂泥巴,眼里焦急的仿佛要喷出火来。
    钱正英望着大坝上那刚刚下陷溃塌的七米多宽、一米多深、已经向大堤内延伸了近四米的缺口里,河水正在迅速的漫进来,疯狂啃噬着更多的土方。如果再不堵住,后面的坝体就有可能向河道里整体塌下去,造成大溃决。
    她脑海里顿时想起那个年轻的曹秘书曾经说过的一个办法。
    只听钱正英怒吼道:“顾不得了,人抱着沙袋跳进去堵!”
    程团长一惊,顿时咬牙道:“好!”
    他扭头喊道:“供产党员共青团员们跟我来。”
    说罢,他再也没说二话,扛起一个沙袋就跳了下去。后面的战士们纷纷学样,有抱沙袋的,有抱大石的,连着自己的身体一起堵了上去。钱正英接过一个刚送上堤的草编沙袋,死命的向决口处站着的人墙里扔去。
    当战士们手挽着手,连成一层一层的人墙后,任凭石块和沙袋不停地在他们身上落下,他们也一声不响的站在暴雨和洪水中。随着沙袋和石块堆满这个窟窿,刚刚被河水啃出一个大缺口的大堤终于被加厚固定住了。
    从傍晚六点战至次日凌晨一点,103段上这处溃塌的缺口终于被牢牢地封上了。
    钱正英擦了把冷汗,心说“之前这个地方因为最早加固,仗着当初石块垒的多,所以没有打水泥桩,靠土方和石块来筑堤,果然还是出问题了呢。曹秘书说的对啊,今后水泥加固桩和帷幕灌浆必须要在每一个河段实施,不过这要好多钱啊!”
    正想着,一名战士跑来报告:
    “钱部长,我们团的一个战士在102段滑进水里,被冲走了!”
    雨势此刻小了点,钱正英一捋脸上糊着的泥水,惊道:
    “什么!?”
    她顾不得疲惫,立刻猛转身向102段跑去,大约是动作过大,钱正英突然觉得眼前一黑,便昏了过去,倒在大堤上。
    ……………………
    当钱正英醒来时,她已经躺在医院里了。白墙、白床单、白杯子、白茶缸,到处干干净净。
    “小钱!你终于醒了,你都已经昏迷一天一夜了。”身边守着的部里后勤同志回答。
    “大堤怎么样了?还有那个102段落水的战士呢?救起来了吗?”钱正英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听自己的工作。
    “大堤现在由曾主任兼着呢,你安心养病,那个战士在冲到下游后自己拼命游回了岸,回部队报到了。要说中央真是未雨绸缪,调来的部队都是事先选了好水性的战士呢。”
    钱正英迅速从床上爬起来,感觉肚子有些饿,拿起床头柜上的茶缸,灌下了半缸米汤水。
    “我得回去,大堤是我负责的,我不能离开。”
    说着,钱正英不顾劝阻,披上外衣就冲出了病房。同事一见拦不住,连忙抓起一把桐油伞跟了上去。
    到了7月19日,淮河流域上空厚厚的黑云终于消散了,这场绵延25天,席卷淮河海河流域将近一个月的暴雨终于宣告结束了。
    经过水利部整整一个汛期的奋战,淮河海河流域所有干堤安然无恙,就连所有支流的河堤也无一被冲垮。
    由于事先准备充分,沿岸村庄的百姓除了参加护堤的民工外,全部被疏散到了地势高的安全地区,整个汛期只出现了3人因为落水而导致的失踪。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主席高兴的坐在他身边的小强道。
    “小强,这次大汛能够安然度过,没有出现历史上1300万人受灾,89万间房屋倒塌,489人死亡的惨剧,你是第一功。”主席坐在沙发上用手指着小强道。
    小强也觉得很欣慰,感觉自己总算是尽到了一个穿越者应尽的职责了。
    “主席,虽然河堤没有决口,可是由于一个月的暴雨,除了蓄洪区外,倒塌的房屋还是有上千间。我看了各地统计上来的报告,主要集中在农村的黄泥房。水灾过后,蓄洪区里的安全桩台修造计划也要开始了,需要很多劳动力。大水之后防大疫,要组织人手把蓄洪区里打扫干净,撒上消毒剂才行。”
    主席大手一挥:“中央已经决定拨出水泥,帮助那些倒塌房屋的人民重新盖房,还要盖得更宽敞、更牢固,钱全部由国家出。系统治淮的工作,今天才刚刚起步,你提交的那份一环扣一环的全国水利系统工程治理计划,中央决定,要在十年内初步完成第一期计划!”
    小强喜道:“十年!中央舍得投入那么多钱!”
    这两日云开日出后放晴的北都,阳光透过玻璃窗,明亮的照进菊香书屋。主席面庞被照的金灿灿的。
    “小强同志,你这是笑话我们供产党小气么?呵呵,当然舍得!办水利,是为百姓谋万世福利,造福子孙后代。对这种事情,我们供产党就是把裤腰勒断,都舍得的哟。”
    小强笑道:“主席,我有个请求,请您批准,给这次参加抗汛的所有人员发些福利吧。”
    主席故作惊讶道:“哦?你这就开始得寸进尺了么?”说罢,他老人家大笑起来。
    “这个建议可以采纳,我同意了。你回头去求求总理,与总理商量着办吧,我看最好发些新布料,让大家做些新衣服穿,毕竟在雨水里泡了一个多月,大家的衣服,一定泡的都不成样子了吧。”
    “是!”
    “哈哈哈……”主席再次开心的笑了起来,自从朝鲜半岛的战事开打,他老人家已经很久没有这般畅快的笑过了。
    ————————
    衷心鸣谢大汉国姓刘,无言在看,n9406,西陵王,hzwngj,暴风雨116,lzc880210打赏!
    求收藏求订阅!
    第三百九十回 小炮犀利
    【390】小炮犀利
    小强谨慎的道:“主席,朝鲜打得正欢,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能不能抵得住美国的仁川登陆呢。”
    主席仰着头,望着窗外天空,也是颇为忧虑的说道:“我们实在是希望朝鲜同志们能够打赢这场民族解放战争的,实在不行的话,也希望他们多拖一天是一天,他们每多拖一天,中国就强大一分,将来牺牲的革命战士,就能少几个。”
    小强想出个馊主意道:“主席,要不咱们派空军去朝鲜,假装朝鲜空军,帮助他们防空?也能练练兵。”
    主席摇头,断然道:“打草惊蛇,美国人眼睛不瞎,迟早看得明白。”
    说罢他老人家沉思一下,又道:“不过听说美国目前对朝鲜的空袭非常频繁,轰炸成了每日必行的功课。金日诚同志想必也很急了,听说他已经向斯大林求助,要求增加贷款,给他买飞机了。”
    小强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道:“临时抱佛脚啊,这都什么时候了,哪里还有时间给他训练飞行员呢。”
    主席道:“苏联一直想卖给我们米格-9,那个飞机他们生产了一千多架,因为我们没有答应,所以这次,我看是会卖给金日诚的。”
    小强叹息道:“我们倒是想卖歼五来着,可惜那玩意我们自己都没摸透,刚刚初步学会大修,怎么敢卖给他们,万一出了事,我们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主席点上一颗烟道:“中央也是这样考虑的,所以,想来想去,也只能加大对胡志明的援助了。”
    小强不解的道:“围魏救赵吗?现在美国人不知道会不会还像历史上那样,帮法国人负担三分之二的军费。”
    主席笃定的道:“只要胡志明拿下越北,实现土改,凭我们卖给他三十万条三八大盖和其余五十万支杂牌步枪,他就能迅速拉出队伍来,接下来只要拿下红河产粮区,有我们卖给他化肥,粮食上自给自足是没问题的。
    美国在台湾上失了先手,在越南和朝鲜,咬住了就绝对不会轻易松口,不然的话,欧亚大陆的太平洋东岸,就没有他的立足之地了。小强,这一次,我们虽然?虽然拿下了台湾,却要面对更加坚决的敌人了,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要卷入世界大战。”
    小强苦着脸道:“主席,您觉得美国会大动干戈?”
    主席道:“这段时间,中央反复推演,总是不能排除这个可能性。
    美国人不是傻子,少了台湾之后,他们总要回过味来的,等到觉得吃了亏,恼火了,狗急跳墙不是不可能。
    中央判断,如果美国在朝鲜打顺手了,完全有可能直接过境。或者另一个可能就是,他们在朝鲜半岛大量驻军,同时又在越南大打出手,完全肃清中南半岛的革命力量。
    我们判断,在美国人看来,只要这样做,到时候就能够让中国被南北包夹,便是不打,也要被耗死。在他们看来,我们要把这两头的美军防死,没有百万大军严阵以待是不可能的。到时候他们再把西沙群岛占了,于是朝鲜、日本、西沙、越南连成一线,那就能把我们困在近海大陆架上了。即便台湾在我们手里,他们也有大舰队,待得动起手来,随时可以切断海峡,我们南北受敌,那里还分得出身来顾及台湾。
    事实上,如果没有你曹小强的帮助,真要是出现被美军南北包夹的情况,我们要动用的防御力量又何止百万。那样的话,美国的如意算盘就算是打成了。”
    小强听得悚然,作声不得。
    主席继续道:“所以一旦金日诚同志真的抵不住,我们必须趁美国立足未稳尽早出兵,否则被他守在国境线上,构筑工事严密布防后,再要出兵,首先就是攻坚战了,伤亡必然巨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增加援助,让胡志明同志加快速度的原因。”
    小强道:“怎么加大援助呢?”
    主席道:“胡志明现在已经不缺枪和手榴弹了,我看还是增加一些重武器比较好。之前军事顾问团的陈赓将军打报告来说,要求增加顾问团规模,作战参谋下到连一级。这双管齐下,应该能把越北的局势推的走快一点。”
    ……………………
    主席说的重武器,就是随着中国军事顾问团来到越南的67式82mm迫击炮和65式82mm无后坐力炮。
    尽管67式82mm迫击炮有后置拉锁,可以平射,但在打碉堡时,总是不如无后坐力炮来的简单而准确,毕竟无后坐力炮就是干这个的。
    军事顾问团炮兵教官陈六军头上戴着草环,钻在草丛中最后检查了一遍迫击炮,对一排长俞梦宝说:“梦宝,待会等我开火端了那碉堡,你立刻开炮,给我把敌人那个75mm山炮阵地炸平。”
    俞梦宝老实的点点头。
    陈六军说罢,带着两名战士,扛着一门82无和三发炮弹,就向着法军阵地摸了过去。
    来到一个小土坎后面,陈六军拿起望远镜简单看了一眼,便架炮亲自射击,120米外,首发命中,一颗4.6公斤重的杀伤爆破榴弹准确击中城墙上的碉堡,将那个石块砌成的重机枪掩体打的四分五裂外焦里嫩,冒着黑烟腾着白雾,显见得,里面的人是活不成了。
    第二次东溪战役打响了。历史上,这本该是在美军仁川登陆半个月后才发动的战役,现在提前打响了。
    俞梦宝听到陈六军已经打了炮,迅速将手中的迫击炮弹放进67式82迫那黑洞洞的膛口,通通!通通!两个排的四门82迫发出定音鼓般的连续鸣放声。远处的法军据点城墙后顿时响起了爆炸声,火光硝烟全部升腾而起。
    俞梦宝高速放完16发,都没用一分钟。
    “通知各班全部撤离!去后面的二号炮位!万一敌人有漏网的,报复就麻烦了。”
    12门82迫一分钟不到,就向法军炮兵阵地和城墙上的守军发射了192枚榴弹和燃烧弹,直打得城墙发黑,火光冲天。
    四下里包围东溪的越南人民军174团和209团一拥而上,开始发动总攻。
    “莱达艾米!莱达艾米!”城墙里的法军狂喊着敌袭,一边预警一边纷纷冲上城墙,瞄准城外越晃越剧烈,越晃面积越大、有大片人影闪动的热带丛林,慌乱的射击起来。
    衷心感谢逍遥倦红尘,ooshin,hzwngj,东南吴楚人打赏!
    谢谢大家!!!
    求收藏,订阅。
    第三百九十一回 红缨凶猛
    【391】红缨凶猛
    东溪的法国守军此时有350人之多,防御很顽强。
    二战中被德国一发爆菊、迅速投降的经历还深深印刻的法军的脑海里。尽管战后面对一堆烂摊子浑身创伤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换内阁像换内裤,短短五年间走马灯般换了11任黑锅内阁,不过知耻而后勇的法国人在战后民族主义浪潮的精神洗刷下,打得非常凶悍。
    顺便说一下,历史上战后组建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在被戴高乐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独裁并和美国闹僵的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也就是今天的法国)取代之前,12年一共换了22任背各种黑锅的内阁……高卢鸡战后那完全依附美国的国内政坛有多乱,由此可见一斑……
    从军事顾问团的炮兵教官陈六军在拂晓打响第一炮开始,战斗就进入了胶着。只有150多人的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当然没法作为先锋参战,这些经验丰富的中国军官们仅仅充当指挥员,战斗打响后,主力当然是越盟部队。
    经过中国军事顾问团这段日子以来的努力训练和整补,越盟部队已经有了些正规军的样子。有鉴于第一次东溪战役的失败,胡志明同志这一次把军事指挥权从武装部队总司令武元甲手中交给了陈赓将军。
    按照预定的战术,越盟的174团下辖的12个连,开始对东溪北面的外围据点发起猛攻,209团则从南面这处之前被认为不可能正面强攻的城墙碉堡处发起了攻势。
    原本历史上,面对东溪那不足400的守军,负责南面进攻的209团直到凌晨也没能取得寸步的进展,倒是北面的174团扫清了外围的据点后,对着东溪干瞪眼。那些冲进东溪的部队要求炮火支援,而初创的越南炮兵却无能的很,他们将60mm迫击炮弹打得漫无目的乱飞,根本起不到支援效果。
    可是这一次,有了中国军事顾问团带来的82mm无后坐力炮和同口径的迫击炮,并且亲自上阵指导越盟炮兵作战,越盟部队的进攻速度前所未有的迅猛——一个小时之后,北面的174团扫清了外围据点,南边的209团也已经爬??经爬上了被迫击炮打得焦黑的城墙,初步占领了东溪南部。
    至于法军的75mm山炮阵地,在第一轮的82mm迫击炮覆盖打击下就被端了,此时的法军仅仅不时的用迫击炮反抗一下,可是没过多久,这些迫击炮阵地也遭到了陈六军和中国军事顾问团其他同志指挥的越盟迫击炮兵的覆盖炮轰。
    渐渐的,被彻底包围,并且打掉了外围工事的法军有些扛不住了。法国第701殖民地步兵营指挥官皮埃尔头缠纱布,挥舞着手里的卡宾枪吼叫道:“为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我们要战斗到底!我已经呼叫了空军,我们马上就能得到空中支援!”
    皮埃尔话刚吼完,一发迫击炮弹就在他前方不远处炸开,要不是有厚厚的沙袋掩护,皮埃尔就得横死在当场。
    陈六军在东溪外围一处山腰上用望远镜一边观察一边道:“越盟同志的209团还是太嫩,前锋部队展开的速度也太慢了,突击也不够果断,后面的支援部队与前面不是离得太远,就是干脆和慢吞吞的前锋部队挤在一起。这要在咱们以前老部队,指挥员没等打完就得撤掉,关禁闭写检讨。”
    身边的俞梦宝面无表情的淡然道:“没事,有我们指挥炮兵给他们端火力点,拿下东溪是迟早的。”
    陈六军摇摇头道:“总不能老是靠我们吧?这次来的150人里,炮兵教官一共55人,这次可全都上去指挥了,下次如果战役打的大些,那人手不就不够了吗。”
    俞梦宝道:“等等吧,就像首长说的,等咱们把徒弟带出来,以后就好打了。”
    陈六军又摇摇头,端起望远镜望着笼罩在滚滚浓烟中的东溪,嘟哝道:“这可得教好久啊……梦宝你没发现吗?要是咱们不在旁边盯着调整参数,靠这些越南炮兵自己校出来的炮,完全不对!唉……”
    越盟的部队发现,在中国军事顾问的指挥下,步炮协同的前所未有的好!战况推进的前所未有的顺利!这极大地鼓舞了他们的信心,越盟的前线指挥部里,中国支援来的无线电不停地响着,越盟各级指挥官拼命地要求下属部队全力向法军核心地带发动冲锋。
    就在法军濒临崩溃之时,远处天空中响起了螺旋桨飞机的轰鸣。听到这声音,越盟军队从上到下,从指挥员到士兵,全都不寒而栗起来。不少士兵乃至指挥员都停止了进攻,有种想要开溜的冲动。
    之前越盟在法国空军的攻击下可没少吃苦头,法国派往越南的飞行员大多有过二战经验,一个个将螺旋桨战斗攻击机飞得既低又慢,对地攻击精准无比,完全没有防空能力的越盟部队只要看见法军的飞机,第一反应就是想要找个树林子钻进去。
    陈六军也在望远镜里看见了法军的战斗攻击机,他努力的搜索脑海中的空军机型图册,对照着辨认起来:“四架美国f4u海盗……四架日本零式……八架日本ki-30九七式轻型爆击机,好家伙,来了16架!王仁初他们有活干了。”
    俞梦宝焦急道:“让我看看,让我看看。”
    接过望远镜,俞梦宝边看边道:“乖乖,过瘾啊,王仁初他们有二十个人,这二十根红缨枪,散在各个炮兵阵地里,呵呵,这次还不乐翻了……”
    考虑到法军在越南部署的飞机担任的完全是对地攻击任务,需要低空飞行和俯冲,以进行扫射和轰炸,中央决定,派20名刚刚训练出来的红缨-5防空导弹兵随军事顾问团进入越南。
    这时的法军在越南的空军飞机属于万国牌,二战后,法国接收了大量英国、美国、援助的螺旋桨飞机,还有一批德国、日本的赔偿飞机。在法军看来,这些飞机用来打越盟这些土包子,是再合适不过了。
    陈六军和俞梦宝口中说的王仁初,是中国军事顾问团中防空导弹兵的教官,为了解决越盟的防空问题,中央想来想去,决定在越南战场上试验一下之前小强带来的红缨-5单兵肩射防空导弹。
    得到法国殖民地空军赶来增援的消息后,王仁初乐坏了。他抄起红缨五,对身边配属给他的两名越盟士兵命令道:“准备打飞机!”
    两个越南小伙兴奋地赶紧背上王仁初的背包和设备,紧跟着王仁初来到机枪阵地后方,与赶来的另外一个红缨-5发射小组会和。
    王仁初飞快的拧开红缨-5上的冷却罐,干冰顿时化为低温气体,将红缨-5的制导头迅速冷却到低温状态。
    随着制导头的冷却,红缨-5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当法军飞机终于出现在硫化铅探测器的瞄准范围内后,王仁初左手大拇指按下目标锁定钮,开始锁定目标。
    一秒、两秒、三秒……五秒,随着一架日制九七式俯冲爆击机向东溪外围一处正在开火的部署有两门60mm迫击炮的阵地发起俯冲时,王仁初手中的红缨也完成了目标锁定,嘟嘟的电子声提醒下,王仁初右手扣动发射开关,一发红缨-5型单兵防空导弹激射而出,在空中急促的加速后,划了一道弧线,朝着那投弹完毕,正在拉起成平行的九七式轻爆机迎头轰去。
    身边的另一名发射员几乎与王仁初同时按下发射扳机,这一刻,两发红缨导弹向着同一个目标飞去。由于红缨-5的设计上考虑到了命中率的问题,允许一个阵地上两两间隔5米,最多八门同时发射攻击同一目标,并不会出现导弹互相干扰各自热源锁定的问题。我军实战中,一般是三组同时攻击一个目标。在越南,我军选择了两两一组、协同攻击的模式。
    其他防空点上,各个红缨-5操作员们此刻也已经准备完毕,纷纷完成目标锁定,扣下发射开关。一时间,十几道拽着弧线、摇曳舞动的金龙先后飞向各个目标。
    法国飞行员勒内开着这家日本赔偿的九七式轻爆,他一米七五的身高挤在日本飞机狭窄的操作舱中,感觉浑身别扭,刚刚完成投弹,勒内就看见迎头出现了两个明亮的光点。
    “这是什么?”
    没等他反应过来,王仁初发射的那发红缨导弹便迎头打中了他的螺旋桨,随着空中的爆炸响起,勒内与他的这架九七式轻爆在空中化为一团绚丽的汽油火云,勒内当场身亡。
    事后统计,红缨出国后的这第一次实战发射,十二发中五,取得了击落三架九七式轻爆,两架日本零式战机的骄人战绩。
    这还是老式的制冷罐红缨-5,而非操作更加简便的电制冷系统。考虑到越盟的条件艰苦,临时充电的不方便,中国军事顾问团带来越南的是小强采购的600支红缨-5( 1949我来自未来  ./5364/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