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一个神秘的东方国家!不知道被多少的西方国家所垂涎的地方。
但虽是如此,可他们却没有这样的胆子敢越雷池一步。
因为在这里有着他们所惧怕的火炮和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明军队。
一次次的征战早已经将大明帝国的威名散播到了各个国家中。
哪怕是他们都不曾亲自看到过一眼这样的国家,但在他们的心中可却十分都清楚那是一个不能招惹的国家。
一旦做出任何对大明帝国不利的行为,那么等待他们的便很有可能是无尽的战火甚至灭国的威胁。
故而饶是自恃强大的西方国家也仅仅只是将殖民地扩伸到那些弱小的国家中。
对于大明帝国的国土,甚至其麾下的属国都不敢轻易动有任何的念头。
因为他们并不清楚,一旦这样去做的话,等待他们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大明帝国强大固然是十分可怕,但那种对于他们来说是未知的恐惧才是尤为致命。
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他们更是不敢有任何的念头或者举动来引大明帝国的注意。
毕竟这样对他们而言,根本没有任何的好处。
波旁王国之举,无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明帝国军队趁此机会一举将其分离的波旁王国镇压。
对于新年之初的这一期间的喘息,非但没有令波旁王国得到缓机,反而倒像是一种加速性的灭亡。
跪拜于朱翊钧面前的高仪,详细的将来自波旁王国传来的文书诉说着。
面露威严之色的朱翊钧微微颔首,高声说道:“波旁王国对于朕而言,只不过是一个区区弹丸之地,哪怕是占领了、得到了!也没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大事。”
“但这并不代表着朕对那些流过血、甚至失去生命的将士们予以否定~ˇ。”
“而是,正因为有着他们的付出,才会有着后者的存在。”
“到时,朕会亲自命人建立英雄碑,将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们姓名全部都铭刻于石碑上供万人所瞻仰。”
闻声,跪拜于地面上的高仪,心头一震,高声拜道:“陛下圣明,相信将士们的在天之灵和对外出征的将士们也会为陛下此举而感动。”
朱翊钧微微颔首,心事稍定的说道:“好了,高仪你也起来吧!”
“谢陛下。”
身形从龍椅上站起,缓缓走到了高仪的身旁,朱翊钧面色平静的询问道:“高仪,对于波旁王国一事,你如何看待?”
面色微顿,高仪思索说道:“回陛下,微臣觉得应当尽快解决波旁王国一事。”
“哦?!”
朱翊钧惊咦一声,饶有兴趣的询问道:“说说看,你为什么这么想。”
高仪躬身拜道:“正如陛下所言,波旁王国不过区区弹丸之地,得与不得并无多大的关系,若是将我大明将士们长时间留在那里征战,臣倒是觉得并不是什么好事。”
“一来大明将士长时间不能折返于朝,长时间如此的话,势必将会引起其他国家的关注。”
“若是有国家在此动什么小心思,恐怕也是比较容易一些。”
“毕竟波旁王国距离我大明王朝尚远,想要尽快增援恐怕有些困难。”
话音落毕,朱翊钧双眼微微冷凝说道:“爱卿所言甚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非我族人,其心必异,正是这个道理。”
第496章 大明有着他们所惧怕的火炮和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明军队--(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话音落毕,朱翊钧双眼微微冷凝说道:“爱卿所言甚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啊!非我族人,其心必异,正是这个道理。”
高仪继续说道:“陛下,要知道现在利比国情况尚且不明,而蒙古却是在这一段时间内蠢蠢欲动。”
“想必其子哱承恩在继承了其父位后,定然是想着要有什么动作。”
“哼~”
朱翊钧不屑的冷哼一声,显然是没有将蒙古一事放在心上,轻蔑说道:“昔日,哱拜如丧家之犬般投向于大明。”
“如今却是觉得羽翼丰满,且事在多秋,故而才会有着如此小的动作。”
“不过,他还真以为这蒙古之人能够有何实力跟朕的大明军队抗衡不成。”
“若是再有何举动,朕必下旨诛灭此等乱贼。”
绝不会认为朱翊钧此刻是在说笑的高仪,面露深思的拜道:“陛下,微臣倒是觉得,此事不如再等上一等。”
“以蒙古为饵,足以引出其他心怀鬼胎之人。”
如此一言,渐渐也被朱翊钧听入到了心中,微微颔首说道:“爱卿所言有理,便依卿之所奏。”
“` .臣谢陛下。”
“对于波旁王国一事,传旨于戚继光,命其加快进程。”朱翊钧威严说道。
“臣遵旨。”
高仪恭敬的向朱翊钧一拜后,缓缓从养心殿内退离出去。
而不过半个时辰左右的功夫,吴彬和张敬修二人亦随之前来。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两人恭敬的叩拜道。
“平身吧!”
“谢陛下。”
待得两人相继从地面上站起,朱翊钧威严说道:“怎么?两位爱卿来找朕是有着什么事情吗?”
吴彬微微颔首,恭敬拜道:“回陛下,方才微臣在外碰到了高大人,得知陛下将有新的旨意传于波旁王国后,故而微臣与张敬修大人商议,愿一同前往波旁王国,修著新的书篇。”
“前往波旁王国?”
朱翊钧轻喃一声,渐渐(吗诺的)陷入到了深思中。
看着朱翊钧迟迟都没有任何的应答,张敬修担忧说道:“陛下,是否有何不妥之处?”
朱翊钧微微摇了摇头,面色平静的说道:“两位大人前去自然是好事,朕又怎会去阻拦!但吴彬负责教习公主一事,岂不是要因此而耽搁了吗?”
“回陛下,微臣已经将所学基础一一教给了公主,所能够提升的便是其悟性和不断的练习。”
“而现在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一旦错过等到再去的话又将不知会发生何等的变故。”
亦随之从后方站出的张敬修,躬身拜道:“望陛下三思,修著其他书篇固然要紧,一旦错过如此的机会,那便很难再去寻觅了。”
对于两人这一言一和,朱翊钧微微颔首说道:“好吧!准奏。”。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