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武皇宋哲宗》第十九章 捉个金龟婿(求收藏求鲜花)

    本文为一%品·侠中文网()为您首发,更多精彩小说更新尽在
    自从升平楼家宴以后高太后身子越发虚弱,完全没有了那种坚强干练的样子,每次赵熙前去请安时都是攥紧着双拳眼眶红红的,赵熙很是愧疚,自己突然的决定给这位老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荡…
    对于高太后如此的伤心欲绝,赵熙很理解。一!品¥侠靖康耻是无数华夏儿郎心中的痛,想起大宋国母及宫中妃嫔所遭受难以置信的摧残和侮辱,其中最惨的莫过于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落得股道破裂而亡。
    华夏民族的屈辱让那些弱女子来承受,就像花蕊夫人那句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朕定要把靖康耻变成金人的耻辱!驱除鞑虏,复我河山!奶奶你要坚强起来,太祖爷既然给我示警了,我身为赵家人定当披荆斩棘奋勇直前!”赵熙握紧了高太后的手,红着眼咬着牙恶狠狠的说道。
    “奶奶会全力支持你的,孙儿不用顾忌任何人,尽管放手一搏,这大宋还没有能让哀家看脸色的人!”高太后一脸霸气的说道。
    朝廷早已颁布诏令,准备在今年七月十五开始第一场礼部科举考试。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全大宋所有取得应试资格的贡生和有能力的胥吏基本上都聚集汴京城,大街小巷里尽是年纪大小相差的士子。
    朝中改制过后大家讨论最热烈的便是新皇登基以来第一次科举,状元人选成为了众多文人士子的谈资,每次状元及第后,则朝中公卿百官无不为之注目,即使权力至尊无上者也为之动容。
    按照旧例,状元要游街示宠,自崇政门出东华门,围观者遍布大街小巷,人们摩肩接踵,观者如堵,锦鞯绣毂,追逐争先,甚至有登屋顶而从上往下鸟瞰者。平头老百姓人人钦羡,欢呼声震动京城。
    赵熙看着皇宫外的人山人海,感慨颇深,遥想当年为了高考,那可是把自己最喜爱的苍老师和小泽玛利亚姐姐都没在关注。那段时间虽然心理压力大得令人感到窒息但是确确实实身体好了很多…
    新任礼部尚书文颜博,作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统管礼部官员,主持考试事宜。历史上文颜博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
    文颜博接到旨意之后,按照新皇旨意设置了吏户礼兵刑工八个胥吏考场,凡是各部门品学兼优者都会授予官职。
    正规学子也就是州县考试胜出成为贡士的考生,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集英殿是平时皇帝宴会的地方,今天这里坐着100多名士子。大家都颇为紧张,桌椅分得很远,要相互作弊是比较难的事。赵熙扮作一名考官,施施然的走了进来,众学子一看到这个显得十分年轻但是眼神十分锐利的考官后纷纷低下头不敢再抱有作弊的心思。
    这次的考论题目也是很普通,《论大宋的未来在哪里》这都是老调重弹了,大家都是皓首穷经,念了几十年的书了,纷纷开始笔走龙蛇…
    赵熙看了很多考卷,有对皇帝歌功颂德阿谀奉承的,有对王安石改革大加赞赏的,有对变法造成的后果表示担忧的。
    有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士子迅速引起了赵熙的注意,此人穿着一身青色长袍,剑眉星目,丰神俊朗。吸引赵熙的当然不是他的外貌,赵熙可是性别男,爱好女。
    赵熙走了过去一看他的名字,“黄裳”,哎哟,竟然还有叫黄裳(皇上)的,就不怕犯讳吗?不过这名字也确实挺有味道,“黄”是尊贵的颜色,“裳”是谦逊的代表,上衣下裳嘛,既尊贵又谦逊,这样的人还了得?
    更吸引赵熙的是他的考卷,这人写的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开头写的第一句便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第二句便是“大宋的未来在百姓上,百姓的未来在朝廷上,朝廷的未来在军队上故大宋的未来在军队上…”后面的便是对上述两句话旁征博引的解释。
    到了最后定名次的时候,礼部侍郎韩维就从第一名的卷子开始念,赵熙竖起耳朵听,不过不是在听文章的质量,而是听卷子是不是黄裳的。
    赵熙听了几份感觉都不是,赵熙不耐烦了,说:“停停停,我看过一份卷子,水平非常高,第一句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你想想有没有。”
    韩维听完赵熙念的那几句,一个头两个大,自己居然一点印象没有,估计陛下是想要钦点此人…一脸懵逼的样子。
    赵熙很郁闷,这么好的卷子这些二货考官竟然没印象,生气地说道:“朕记得这个考生叫黄裳,你们再找找!”
    考官们连忙把卷子都搬出来,一份一份地找,一甲没有,二甲没有,三甲也没有,一直翻到第五甲,才终于看到了“黄裳”的名字,赶紧抽出来给赵熙递了过去。
    赵熙这才满意了,说:“这才是状元的水平嘛!看看写得多好,这句,这句,还有这句,你们能写得出来吗?”
    后面的名次赵熙倒是没动,这个天下靠谁都不如靠自己,花团锦簇的文章并不是救国救民的良药,自己需要的也只是正直和忠心…
    按照赵熙的意思,礼部官员拟定好名次后第二日午时便会唱榜,宣布状元归属。
    匆匆用过早膳,赵熙便着沐玉的小手出了宫门直奔放榜的承天桥,今天这里将要上演一出抢男人的戏码,俗称榜下捉婿。
    当两人来到承天桥时,桥面已经被众举子围得水泄不通,挤都挤不进去。赵熙远远就看到黄裳在往榜前冲刺,最前面的举子似乎认识黄裳,一看是他,连忙倒头就拜说:“恭喜状元公,贺喜状元公!黄兄真是不负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啊!”
    众举子一听,哗的一下让开,黄裳上前一看,自己的名字果然在榜首。他一下子目瞪口呆,喜极而泣。
    这时,走来一帮衙役,他们大喊一声:“新科状元黄裳听令!”就上来三下五除二地脱去他的布衣,换上大红的状元袍,戴上双翅乌纱帽,系上大红花,扶他上马,敲起锣打起鼓,准备开始打马游街,炫耀全城。
    “快快快,有人榜下捉婿了。”
    一阵大喊声响起,人群一阵骚动。
    突然,从左边冲出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家丁,上前就不由分说地就要把他拉下马。黄裳自然不肯,刚要驾马狂奔,从河面的画舫上跳起来七八个身穿侍卫服的大汉,蜻蜓点水般三步跨向桥面,冲向黄裳,周围百姓开始疯狂呼喊,流氓会武术,挡也挡不住,黄裳自然无可奈何被架着就跑。
    随行的礼部衙役一看,跟在他们身后喊:“你们干什么?这是新科状元!”侍卫们头也不回丢下一块令牌,说道:“捉的就是新科状元!”
    衙役们捡起令牌一看,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王”字。衙役们松了一口气,原来这些人是王安石大人家的侍卫。
    随着新科状元黄裳被王大人抢走,榜下捉婿的疯狂进入了高潮。
    周围围观的百姓们就像后世的明星粉丝们一样,呐喊声,口哨声,祝贺声,场面热闹非凡。
    又见人群中一位穿着生员服的青年被七八位统一着装的仆从拉拉扯扯着,另一边还有一位年约半百的长者捋着胡须看着这一幕。偶尔来回冲着仆从说一句,“此贤婿也,请至家中。赏银十两。”
    在厚赏下,那些仆从像打了鸡血一样,很快就将那位青年生员拉进了轿子里。
    年约半百的长者向着人群含笑拱手,另有仆从将铜钱洒向人群,意为喜钱,然后长者钻进了另一面轿子,由仆人抬着往家中回返。
    “瞧见没,那被捉婿的就是咱们开封府包大人之子包绥,可真是羡煞我等,你知道不,那老爷子可是咱们开封府礼部尚书文颜博文大人的管家,听说文大人当初也是被榜下捉婿捉来的,而且他家有三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呢,啧啧啧”一个落榜士子愁眉苦脸的对着同伴说道
    “今日金榜题名,明日洞房花烛,真是羡煞我等,回去定要悬梁刺股,下次定要骑马游城,抱得美人归。”
    “唉,为何不是我等呢。”
    听着周围人羡慕嫉妒恨的声音,赵熙也就知道了那位被捉婿的就是这一次恩科第二名包拯之子包绥,包拯已经亡故了,这包绥也有三十左右,自己多加栽培,也能让他继承包拯遗志,成为第二个大宋包青天!
    “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勋贵和大臣们疯狂的抢走了这次恩科的前五名…
    赵熙感慨不已,这榜下捉婿和后世的非公务员不嫁有异曲同工之妙。
    女子十六熬成二十二,等了三年又三年,何时见新郎?
    洋芋蛋儿注:
    北宋历史上确实有一个叫黄裳的状元郎,就是在神宗时期,为了情节需要,有些改变,勿喷。另外朋友们推荐收藏和花花赶紧砸起来吧,祝愿你们早日洞房花烛…
    请牢记一*品#侠手机网[m..net]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