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穿三百渣》第135章、士族政治的败笔

    
    结果关圣战败而亡。
    嗯,这大概就是爱屋恨乌了。
    不管从国家的角度还是从民众的角度以及华夏大地的未来,帮助曹丞相怎么说也要比帮助其他两位强!
    随着曹丞相派出八百里飞骑传信许昌,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便有上百万民夫聚集江边,他们一边好奇的打量着江中巨船,一边在工匠的指挥下,以极快的速度粗制滥造着一艘艘战船。
    吴军一方原本还以为胜券在握,任由后方慢悠悠的调集着民夫,工匠,他们的想法比较混乱,周都督不太相信铁船之人,想要造些较为精良的战船以备后用,即便是曹军过江,也能够拖延一二。
    而后方的谋士们则感觉周都督将水军败了,主公应该将其罢职,选用良才再战。
    虽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周都督的日子不好过也是可以想象的。
    这与曹军形成了鲜明对比。
    要知道江东玩的可是士族政治,名门豪族把持上上下下,周瑜自然也是其中一员。
    可问题是士族政治也是有相互攻伐的。
    周瑜这样的主,早就有不少人看不惯了,上有重臣谋士张昭,秦松,下有闲散士族,随随便便伸手拉拉后腿都是轻轻松松。
    可见到对岸的状况之后,周都督也坐不住了,连忙拉着卧龙先生赶回寿春拜见主公孙权,痛述其中利害关节,方才上下通畅。
    可这个时候,对岸曹军有十多艘大船快要造好了。
    光看这速度,周都督就知道输掉的可能已经上升到十之七八!
    因而在与卧龙先生密谋之后,两者合出一计,火!
    虽说历史在这之前已经出现一些扭曲变化,但由于惯性,周都督还是派出了庞统,并使出了苦肉计。
    那庞统到了曹营,曹丞相一贯以爱才著称。
    凤雏庞统虽说长得比较丑,但曹丞相还是热情接待,并让其参与军议。
    按照事先的计划,庞统自然是没法使出连环计了,只能用出离间计,企图以人心叵测来动摇曹丞相的信心。
    同时黄盖老将的投诚书也紧随而来,书中向曹丞相表示那周瑜小儿倒行逆施,不听老人言,末将愿意带兵投降!
    好吧,说实话,如果这两计如果在角力大赛之前实施的话,或许有很大的成功机会。
    可现在实施,时间太紧,以至于曹丞相压根就不相信庞统之言。
    原因很简单,由于双方关系的拉近,曹丞相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多次去威武一号做客了。
    傻子也能够明白一点,如果那铁船之人想要对付自己的话,多的是动手机会。
    将曹丞相一抓,火炮一轰,曹军大营恐怕就保不住了。
    至于黄盖的投降书,曹丞相倒是将信将疑,最终谋士们合议将计就计。
    如果黄盖是真投降,那么就接受,如果是假投降,呵呵,烧了铁船要的船舶,最终是谁倒霉?
    当然,为了以防万一,曹丞相之后便登上了威武一号,将事情与李小象合盘托出,倒是进一步获得了李小象的信任。
    对于东吴的小心思,李小象并不感觉奇怪。
    要知道,曹丞相可是花了好大的功夫来打压士族,结果等曹丕一上台,就将士族政治这玩意转换成为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司马家篡权后将其迅速发扬光大。
    何为九品中正制?
    以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选拔人才的制度!
    要说这个制度较之之前的孝廉推举是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可负责选拔人才的都是士族门阀,将家世作为选拔人才的首要条件。
    你德行高不高,才能厉害不厉害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出生在什么家庭里!
    你出生在强力的士族门阀里,学习稀烂,入仕的时候评个二三品轻轻松松,略差一点的评个四五品,更差的评个六七品。
    如果你是寒门子弟,呵呵,对不起,就算你才高八斗,八品,九品都没你的份!
    这对于有才能的人而言是何等不公!
    由此可见,士族政治对于施政的危害性有多大。
    周都督差不多就是被这样拖了后腿。
    因而在半个月后的一天夜里,数十条轻舟满载着柴火,油料渡江而过的时候,原本以为铁船之人没可能看到,谁想知,突然之间,数道光柱从铁船上射下,将江面照得灯火通明!
    就在轻舟上那些死囚营军士懵了的同时,防空炮压低之后的轰鸣声随即响起。
    不管是105毫米高炮还是37毫米高炮喷射出来的炮弹都轻易对轻舟造成了致命的杀伤。
    迅速爆开的炮弹将一艘艘轻舟撕成碎片,点燃的柴火,油料在江面上溅射开来,如同一朵朵巨大的烟花炸开,显得无比美丽。
    “曹贼奸诈!”
    看到这一幕,站在高楼上探查情况的周都督一阵气急。
    就在他传令让江边造好的木船尽数撤离之时,威武一号上150毫米口径的副炮也响了起来。
    疾速发射的炮弹跨越一千多码距离,精准无比的将一艘艘木船变成了飞溅的碎片。
    甚至于在将江边木船一扫而光之后,炮火朝着水寨开始延伸,如同一排排冲天而起的爆竹。
    火光肆意蔓延,爆炸使得水寨里变得混乱一片。
    看到这一幕,尚未被波及的高楼之上,周都督气急崩心,一口鲜血喷了出来,眼前一黑就朝着地面坠下。
    如果不是其亲卫身手敏捷,转瞬便将其拖住,恐怕东吴当即就要损失大将一名。
    相对于东吴一方的慌乱和气急,江对岸的曹丞相已经是乐得合不拢嘴。
    还好,有夏侯惇,曹洪等大将按照之前既定的方案,由蔡瑁率领水军护送十万大军过江。
    当然,在过江的时候,船队不可避免的在江心绕了一个大圈,以避开铁船所在。
    这也是无奈的事情,换成是谁,看到那铁船之上不断喷出的灭世火光,腿都得发软。
    如果让船队靠近铁船的话,恐怕没等上岸,军队就要一哄而散,争相逃命了。
    换成往日,不管白天黑夜,曹军船只靠近对岸,都会受到东吴战船的驱逐打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