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若不曾相遇》第九十六章 离间计(上)

    
    淳于琼败逃,高顺拿下清河国,刘辩顺势令高顺暂代清河国太守一职,而身为清河国望族的崔氏族人的崔林也被高顺派人押送到了刘辩这里。
    崔氏一族在清河国很有名望,这种大士族向来是上位者们争分拉拢的对象,尽管是刘辩,也无法完全无视崔氏一族。
    而崔氏族人已经有甚多为袁绍效力,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崔琰,崔林是崔琰的从弟,能力虽然稍稍逊于崔琰,名望也不足崔琰,但崔林亦然有他的作用,至少他的存在代表了崔氏一族的另外一种态度和立场。
    刘辩对崔林还算是以礼相待,客套礼数是一个不少,好吃好喝的统统管上,而刘辩如此客套的态度倒是让崔林有些不适应了。
    “殿下但有差遣,请尽管吩咐,在下若是能够做到,必然不会推辞!”崔林是个拎得清的人,他不是没脑子的莽夫会以为别人客套吹捧几句就会沾沾自喜,自大膨胀。崔林心里有数,能让刘辩如此关切洽谈,必然是他身上有刘辩需要的某种东西。
    待价而沽什么的,崔林是不敢想的,他对刘辩也是有所了解的,这位可不仅仅只是表面看上去和善的主,真要发怒杀起人来,那也是果断无比的。
    “我怎会对先生有什么差遣呢!”刘辩笑着说道:“我只是觉得先生为那袁绍效力,不如来为我效力而已。”
    “在下才学浅薄之人,哪值得殿下如此看重!”崔林自谦回答。
    “先生何必妄自菲薄?”刘辩反问一句,崔林笑了笑没有应答,刘辩则继续说道:“难道先生还看不清楚冀州的形势吗?”
    这话一出口,举手投足之间刘辩就表现出了十足的自信,崔林则是面带尴尬之色,他不得不承认袁绍目前的实力是不如刘辩的,再加上袁绍新败,淳于琼军又被高顺撵着追了半天,孰强孰弱,明显可见。
    基于此,刘辩是绝对有信心拿下冀州地方的,他觉得目前的袁绍已经是日落西山,进取无能,唯有死守而已,如此耗上一段时间,袁绍必亡。而刘辩认为想要完全的掌控冀州地方,不只是仅仅消除袁绍势力就可以的,他还得获得冀州地方士族的支持才行,而崔氏一族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先前刘辩已经接纳了辛毗,如今他没有理由不接纳崔林,一个士族是接纳,两个士族也是接纳,只要愿意合作,那必将都会有好的结果。刘辩的想法很纯碎,他就是希望崔林投效。
    话已经说到这里,崔林若是再不松口,那就是不识好歹了。遂崔林答道:“久闻殿下麾下人才众多,在下并非妄自菲薄,要论才学,在下实在平庸。但今日殿下相邀,便是给崔氏一族另辟蹊径,在下斗胆恳请殿下答应在下一个请求。”
    “你说便是!”刘辩说道。
    “若殿下能够答应在下在清河国任职,那在下从今往后必然为殿下效以死力,不管崔氏一族往后如何抉择道路,在下只唯殿下马首是瞻!”崔林拱手跪地,他的态度很诚恳,而他的意图也十分的明显。
    崔氏一族的根基便是在清河国,崔林要在清河国为官,那必然会对崔氏一族有所照顾,他是要借刘辩的手给予崔氏一族一些保障,总是崔氏族人最终还是支持袁绍,而若是等到袁绍败亡的时候
    ,也可保全这部分的崔氏族人,不至于让他们落得个身死的下场。
    刘辩听完之后便直接把崔林给扶起来,他缓声说道:“先生的担忧,我是可以理解的,我答应先生便是。”
    “多谢殿下!”崔林拜谢而道。
    英雄人物:崔林,字德儒。
    身份:士族。
    年龄:年)。
    性格:冷静。
    四维:武力43,统率16,智力70,政治80。
    品质:蓝色。
    评定:明者,贤者。
    悟性资质测试:平庸。
    忠诚度:100。
    特性:虚实,经论,能吏,郡官,名声,眼力,徽收,恭敬,思想,忠义,忠君,死忠。
    效忠:刘辩。
    官位:郡丞。
    驻守:清河国。
    提示:经服用全能造化突破丹已达到培养上限,不可培养。
    ——
    毫无疑问,崔林的投效会使得刘辩更为完全的掌控清河国,崔氏一族也必将出现分歧,而辛氏一族和崔氏一族先后投效刘辩,这会使得冀州地方士族之间也产生裂痕,必然会有人再次官网,有甚者会直接倒向刘辩,而疏离袁绍,这将会是刘辩乐意看到的一幕。
    由崔林担任清河国郡丞一职,刘辩是没有任何顾虑的,还是那句话,有修心功法在,有忠诚度在,所有的背叛在刘辩这里都是不现实的。这也正印证了刘辩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况且崔林的四维属性还算不错,他担任郡丞一职绰绰有余。
    刘辩也是要在清河国释放一个信号,接下来只要是愿意来投效的,刘辩都会酌情考虑接纳。冀州风向已经开始变了,刘辩这是希望某些士族,某些人不要再顽固不化,哪怕是寻求合作,或者是留条后路,那么都应该来与刘辩接洽一番,这是刘辩释放的善意的信号。
    清河国这边事宜初定,中山国那边很快也传来了消息,张郃与麹义对峙许久,近期这两只部队终于是打破了僵局,而进行了数次战斗,其中不过程也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楚的。
    张郃驻守常山国,麹义驻守中山国,这两只部队对各自驻守地方都掌控的很好,从驻防到巡防,两只部队都是下了功夫的,所以一段时间以内这两只部队就只能够对峙,互相虽然有试探性的进攻,但因为双方都找不到对方的弱点,所以无法攻破对方的防线。
    开春之后,张郃把主力部队驻守到了常山国的南行唐城,而麹义也把主力部队驻守到了上曲阳城,双方以泒水为界,各自提防,小心戒备,常常与泒水对岸相互对射,却也还未有爆发真正的战斗。
    但随着袁绍在巨鹿郡兵败之后,冀州形势急剧发生扭转,淳于琼当时都有撤军的心思,那么麹义自然心里面也是没什么底的。
    麹义担心的问题有很多,袁绍已经撤回渤海郡,淳于琼那边他也是指望不上,所以相对而言还处在前线的部队就只有他这里了。
    麹义与淳于琼可不同,淳于琼与袁绍的关系可不一般,而麹义只是半路投效袁绍的,说的难听一点,麹义只能算是个背主的降将。袁
    绍看重麹义不过是因为麹义自己带着军队而已,除此之外,麹义投在袁绍麾下之后还并没有立下什么特别大的功劳,就算是掌控中山国,这也是建立在袁绍的威望之上的。
    身份不理想,地位不稳固,功劳也没有多少,如此处境之下的麹义心里面便是没有什么底气的。袁绍败了,接下来该怎么打,还能否守住中山国,麹义也是没什么主意,但他与淳于琼不同,他没有想着跑,他只是有些不知所措。
    只要不想着跑,那事态就不会太差,况且麹义的班底也不差,他的本部骁将就有二十六人,此二十六人个个都是勇武之辈,皆为麹义心腹。而袁绍为了抑制麹义在军中的威望过高,他把子侄高干和高柔都派遣到麹义麾下,这二人一文一武明面上是共同协助麹义,实际上就是来监视麹义的。
    而袁绍更有派遣赵忠和周昂到麹义军中任职,皆为副将。
    这里的赵忠可不是十常侍中的赵忠,而是袁绍的部将赵忠,同名同姓而已。此赵忠勇武上佳,胆识过人,是领兵的一把好手。
    而周昂更是袁绍的心腹,他不仅是袁氏门生,还是会稽地方的士族。周昂曾经担任过九江太守,在袁绍立旗之后,他便前来追随。
    周昂的能力并不差,但他却尚且未有什么能够拿的出手的事迹来。先前在讨董联盟分散,只剩下孙坚独自进攻董卓的时候,袁绍就曾经派遣周昂去夺取孙坚的驻军大本营,只是后来他又被孙坚给打了回去。
    广个告,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尽管如此,袁绍依旧是很相信周昂的,换句话来说,袁绍对袁氏门生都有着天然的信任。
    周昂和赵忠来到麹义军中,与高干和高柔一般,他们表面上是来协助麹义的,实际上他们是来分麹义兵权的。
    所以麹义这是部队的班底实力并不差,只不过人心不齐而已,大方面的矛盾的暂且没有爆发,但鸡毛蒜皮的小冲突却是频频不断。麹义知晓他现在的处境,所以有时候他对于高干等人的一些无理要求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眼下冀州局势改转,军队里面将领不合便是会成为致命点的。
    早早就等待机会而苦苦坚守的张郃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他便急忙去找军师田丰商议。
    麹义军中将领不合,以此为突破口的话,那么该当如何呢?
    田丰建议说道:“麹义是背主求荣之人,又手握重兵,立场虽然尴尬,却又是自视甚高,他与袁绍的关系是没有那么牢固的。高干高柔二人皆为袁绍亲近之人,他此二人对袁绍极为忠诚,却也年幼稚嫩,不足为惧。至于周昂、赵忠二人,他二人经验是有的,能力也不俗,但他们手中无重兵,自然也无需担心。”
    “若是这三波人马分开来,或许会对我们造成一些麻烦,但他们若是合在了一起,那对我们来说到是一个机会。”田丰伸手摸了摸下巴上的小山羊胡子不急不慢的继续说道:“这三波人马看似一心,其实各怀鬼胎,麹义自视甚高,高干高柔暗自监察兵卒,周昂和赵忠二人更是想着要分麹义的兵权,如此貌合神离,相互提防又暗中使坏的将领层,我只需要用一个计策便可以瓦解他们。”
    “什么计策?”张郃十分配合的问道。
    “离间计!”田丰掷地有声的回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