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宁殿上皇帝赵顼大大封赏了涅心,不过因为涅心所从事的工作需要极高的保密程度,所以并没有对外张扬。。М//而涅心在辽国呆了十数年,在这么多年中他并非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大定府渡过的,因为王静辉的指示他也往东京道去了很多次,并且成功的和那里王静辉所布下的情报网络接头,并且通过自己的身份给予那里的情报员大量的帮助。正是因为涅心的经历,他对辽国的情况了如指掌。
对于辽国的情况,通过大宋布在那里的情报网络,汴都开封对那里并不陌生,可是纸面上的情报哪里有亲身感受更加深刻,皇帝赵顼深知这个道理。可惜因为路途遥远的缘故,加上那里的情报人员想要回来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汴都开封大都接受的是纸面情报,情报员返回汴都开封直接汇报是很少有的,像涅心这样在辽国大定府统筹安排大宋在那里的情报网铬,这么高级的情报人员返回更是不容易。皇帝赵顼向涅心大量的问询辽国现在的状况,涅心都从容不迫的作出了回答,这一问一答之间甚是流利,让皇帝赵顼对涅心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认识,也更加赏识涅心的才能。
在熙宁七年那场北伐战争过后,辽国实力大损被大宋逼不得已放弃了长城以南地区还有整个西京道,但是时过八年之后,辽国在这八年当中韬光养晦也确实恢复了不少实力,但是和大宋相比实在不值一提。不过大定府可不像汴都开封那样有着完善的情报网络,他们对大宋的内情几乎一无所知,二十年前的时候辽国商人在大宋的也有不少,但是经过宋辽战争过后,辽国商人只能够在长城以北三十里处所设的各大椎场和大宋进行贸易。通过战争辽国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对于商业上的一些规定就是大宋商人可以深入辽国做生意,而辽国商人只能够在大宋所指定的椎场进行贸易。
这样的不平等条约使得辽国对大宋的情况知道的很少,不过辽国也不是没有做过努力,在魏王耶律乙辛和张孝杰的强烈建议下,辽国也成立了类似大宋那样的情报局机构。可惜辽国的情报局所构建的网铬基础是在马人望的商业系统之上,马人望在辽国情报系统中的地位不低,这就造成了辽国情报系统工作效率低下。本身大宋情报机构中的皇城司就有很强的反间谍能力,再加上辽国内的大宋高级间谍,使得辽国只能够在大宋建立有数的几个情报站,这些还都是在大宋皇城司眼皮底下受到严格的监控。
耶律乙辛和张孝杰之所以这么强烈的建议辽国也必须有自己的对外情报网格,也是因为涅心他们私自对耶律乙辛的那次敲诈,经过那次敲诈之后,八年之中涅心他们每年都会在这两人身上得到大量的好处,光是黄金和白银等贵重金属就数不胜数——这也是大宋兴国银行黄金和白银的重要来源之一。作为受害者自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状况,张孝杰虽然有过“家有万两黄金”的豪言,但是涅心正是以这句话为依据来敲诈张孝杰和耶律乙辛的,每年获得的好处不下一千五百两黄金,八年下来张孝杰家的“万两黄金”也有些吃不住了。
是以耶律乙辛和张孝杰成立辽国情报机构最主要的任务便是出手对付大宋情报局。不过他们对大宋情报局既是恨之入骨,又是怕得要死,情报机构组建的那一天涅心还派人上门给耶律乙辛和张孝杰“道喜”,顺便又开出了一张黄金千两的“罚单”。
由于涅心这样**裸的威胁,所以辽国情报机构便没有把反间谍任务作为首选,而是想办法来获得大宋的情报,在这上面马人望又毛遂自荐希望以自己的产业为基础来构建辽国在大宋的情报网络。耶律乙辛自然对马人望赞许有加,不过除了马人望之外,辽国还采用了多条线路并进的举措。可惜有了马人望除了他自己这条线没有怎么受过大宋皇城司的打击之外,其他的都是全军覆没。
这样一来经过两三年的折腾,辽国情报机构基本上就是马人望一家独大,而辽国情报机构所收集的情报也都是大宋情报局“允许”契丹人所知道的情报,至于这里面有多少真正的情报就要看大宋情报局的意愿了。七八年来宋辽两国之间的情报之战基本上都是大宋情报局在导演的一幕幕闹剧,既不把辽国的希望全部掐死,也不会给对手太多的希望。保留下来马人望这一支之外,其他的统统全部铲除,而马人望也成为大宋情报局成立初期颇为具有传奇色彩的高级谍报人员。
王静辉虽然离开大宋情报局已经快十年了,但是他对情报局内部的事务还是非常清楚,作为情报局的创始人外加现任情报局提举彦生的师傅,大宋情报局根本没有什么私密非要对他进行保密。有些时候很多情报都是先经过他的手做出一些批示后才由彦生形成书面奏章呈送至大宋统治高层的。
在王静辉看来这几年宋辽之间的情报战争多少有些后世的味道了,尽管强度上算不上是激烈,但是也是给大宋的情报机构提供了一个初级练手的机会。这样做好处甚多,也可以让大宋包括情报局和皇城司在内的情报机构尽快的成熟起来。至于涅心他们私自借用国家力量来为自己谋取好处的做法,王静辉也并不反对,只是提出了一些建议让涅心他们收敛一些。毕竟他家大业大花销甚多,自己没有注重享受也只是维持了一个驸马的颜面而已,每年数百万贯的开销大都又以各种名义捐献给了大宋,从耶律乙辛和张孝杰手中所得到的黄金不过是稍微弥补一些亏空罢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宋统治高层才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说些什么。
和涅心的判断差不多,王静辉也开始隐隐觉得辽国的实力有所恢复,尽管比之八年前宋辽之战的时候还差上很多,但是已经有了些自保的能力,至少在近几年来无论是阻卜人还是女直人都没有少掀起叛乱的风波,但是辽国都很轻易的给摆平了。辽国摆平国内的叛乱风波多半还是采用政治上分化的手段,尤其是对女直人更是如此,甚至为了削减女直人的实力,辽国朝廷还正式许诺高丽将鸭绿江以东的土地归还给高丽。尽管这些土地实际上还操纵在女直人手中,但是这也正是让高丽人犹如吃了大补丸一般,近几年来不断的向女直发动进攻,不过碍于女直各部实力强悍不仅没有得到鸭绿江以东的土地不说,就连自己的西京都有些不保。
对于高丽这帮废柴,王静辉实在是无话可说,不过大宋还是不断将自己淘汰下来的旧式装备以高昂的价格转手卖给女直和高丽双方。当然这个比重问题是高丽稍微多了一点而已,谁让高丽比较废柴呢?!不过高丽人比女直人有钱倒是真的,大宋也可以借着武器外销这个把柄来控制高丽人在两国贸易上的摩擦,以保证大宋的货物出口高丽畅通无阻。
不过王静辉对辽国出卖鸭绿江以东的土地借此挑起女直和高丽之间的仇恨和战争,在政治上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在大义上这是王静辉所绝对不能够容忍的。尽管在这个时代大宋对待高丽和倭国在某些方面还是非带苛刻的,但是却从来没有把他们当作敌人和对手,但是王静辉不同。东边那个岛国现在还没有什么实力除了继续装孙子之外没有其他道路可走,而高丽人和倭国不同,骨子里面出了名的龌龊,王静辉宁可鸭绿江以东的土地都变成沙漠也不会留给他们。
现在大宋的实力还无法插手鸭绿江地区的领土争端,不过王静辉却借着大宋水师和贸易的双重威胁,从高丽人手中得到了济州岛的拥有权。本来获得济州岛的归属权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宋却凭借着武器贸易轻松的胁迫高丽王庭得到了这个在王静辉眼中无比重要的岛屿。在这个时代和后世不同,高丽根本无法有效的经营济州岛,此时的济州岛不过是个荒岛罢了,根本没有任何价值。但是王静辉却知道这个岛屿对大宋来说意味着什么,只要有济州岛在手,加上大宋水师不断增长的实力,高丽的命脉就牢牢的把持在大宋的手中。
正是因为高丽人的贪婪和女直人的顽强,才使得大宋在近几年的武器贸易中获利极大。鸭绿江以东的土地对高丽人有着莫名的吸引力,致使高丽人几乎砸锅卖铁也要购买武器装备来夺取这片土地,为了获得辽国对这片土地的归属权承认,高丽人甚至到现在都在向已经式微的辽国称臣。
不过仅仅有辽国的承认还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拳头够大才可以。大宋对高丽的贸易本身就是处在绝对优势,连年以来两国贸易顺差不断加大,尽管高丽也采取了诸如提高税率等方式来抑制顺差过大,但是相对于大宋商人对金钱的渴望,这些做法都是徒劳无益的,这也就使得高丽的财政收入有入不敷出的危险。不过战争是国家最大的事情,尽管高丽几乎没有购买火器的能力,还是不断派出使者希望大宋能够向高丽输入武器,在这个时候王静辉便看出摄取济州岛的机会。
不过就在高丽人用济州岛获得了足以装备五万人军队的武器后,大宋反手以两千五百两黄金的“优惠价格”向女直走私了几乎等同的武器装备。这次连环交易的后果可想而知,高丽人差点儿都把自己的西京给丢掉,而大宋则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在济州岛修建了可供停泊大型船只的港口三个,岛上常驻宋军三千人,修建了两个军事要塞,当然还有可以供大宋商人囤积货物的仓库等其他设施。济州岛的初步改造基本上已经完成可以投入使用了。
辽国处理内患的手段是治标不治本的。至少王静辉心中非常清楚在失去了长城以南土地之后,辽国根本就没有东山再起,彻底失去了和大宋平起平坐的机会了。根据大宋情报局所掌握的情报显示,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个人生活虽然比十年前质量下降了很多,但是还是非常注重享乐,而且辽国自皇太子被刺之后近十年还没有确立储君人选,这也是辽国内部极大的政治隐患。草原上一旦失去了绝对意义上的法定继承人,这就给后来者提供了造反的机会。与大宋武力尽归中央不同,辽国的兵力机会都是分散在各个贵族的手中。皇帝自然是占大头,但是也不能百分百地保证自己能够挺过属下的叛乱。
在王静辉的印象当中,按照正规历史的发展,耶律乙辛和张孝杰应该已经被铲除了。但是现在他们还没有问题,并且根据情报局的情报显示辽国皇帝对他们二人的信任还是一如既往,辽国内部的反对派对他们几乎是没有任何办法。王静辉相信只要耐心等待,耶律乙辛和张孝杰迟早会有一天坐不住的。耶律乙辛把自己的妹妹送给耶律洪基,虽然贵为皇后倍受宠爱,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孩子,依照现在耶律洪基的年龄,王静辉基本上可以断定耶律洪基应该是不可能有孩子了,也就是辽国的储君绝对不可能是耶律洪基的儿子。这就给了耶律乙辛造反的机会。他也相信情报局若是每年都要到耶律乙辛门上收取“封口费”,耶律乙辛会被逼得发疯的,唯一解决的办法便是他来当辽国皇帝!
虽然想让耶律乙辛造反让辽国内讧,这个主意是不错,不过操作起来却很有难度。尽管根据王静辉所知道的历史,耶律乙辛本来就有谋反的倾向,可惜他不是个领兵大将,手下随从虽多,也不缺乏将领一类,但是就连王静辉都不得不承认,在辽国内部造反难度尽管比大宋要容易的多,但是这活也不是随便谁就能够干得了的。尽管可能性非常低,但是王静辉却没有放弃这种努力,经过这几年的连续敲诈过后,耶律乙辛看样子也是对造反有些心动了,说不得是该让马人望出马在旁边煽风点火,再推上一把。
至于高丽现在王静辉也不着急,从历史上来看,定鼎中原后的各大有实力的王朝从来都没有忘记要在高丽显示一下自己的武功,从秦朝便开始定下的这个规矩到唐朝也没有变过。现在大宋的威名还距离汉唐鼎盛时期还很远,不过难保后面的皇帝不唱上这么一出戏,尤其是在高丽无法承受不平等贸易的情况下,稍微做出一些不妥的反抗动作,那便是大宋出兵的借口!他不介意原本在历史上创立金朝的女直各部先和高丽火并一场,无论最后谁输谁赢,就算女直真的把高丽给灭了,或者是高丽取得了鸭绿江以东的土地,甚至是深入到东北境内,这些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胜者在大宋的军事威胁之下,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战果安全,图自消耗各自的实力来喂肥了大宋的商人和军工产业罢了。
如果这是一场赌博的话,王静辉宁可把赌注下在女直人身上,毕竟高丽人的废柴本质到现在已经暴露无遗了。假如他是高丽王的话,那也应该从这么多年和女直的战争中看出自己和女直还有着很大的差距,现在收手稳固防线发展国内实力才是真的。如果傻得还要硬去招惹女直,让女直人摸清了高丽的实力的话,搞不好便是灭国之祸,原来历史的轨迹中,辽国便是这么败给女直人的。
对于皇帝赵顼提出的问题,涅心对答如流,这很是让赵顼非常满意。当然在如此亲近皇帝的时刻,涅心也把对辽国的某些担忧说了出来。涅心提出辽国问题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在来觐见皇帝之前,他便和王静辉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毕竟当年是王静辉制定了整体策略,保留了辽国,不然的话以八年前第一次北伐中宋军兵锋之锐,辽国早已经土崩瓦解了。
现在既然提出了对辽国恢复实力的某些担心,涅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绕开王静辉的,毕竟师承在那里摆着,就算王静辉并不赞同他的想法,他也必须先要和王静辉商议过后才行。不过王静辉给予的回答也是让涅心非常宽心,辽国问题必须时刻注意,尽管辽国在失去燕云之后不再是大宋的对手,但作为一个相互对峙百年的老对手而言,对其不能大意!
最新全本:、、、、、、、、、、
小说推荐
- 宋缔
-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赵振穿越到北宋天禧二年,成为了太子赵祯!上有权欲皇后刘娥,下有五鬼之一的丁谓。外有契丹党项虎视眈眈,内有三冗三费土地兼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宋太祖赵匡胤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刀劈御座千里亲征的赵祯说“天子守国门,君王
- 我欲乘风归
- 最新章:第两千六百四十七章终章(三)宋缔
- 南宋风烟路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宏图霸业俱往矣 烽燃起,南宋铁血战路,盛衰兴亡看今朝 林胜南,一个来路不明的少年人,在抗金宝刀饮恨刀丢失的纷乱中,以他近乎天生的饮恨刀法出道。当金宋各路人马都怀疑起他能否驾驭此刀,却发现他一旦与刀
- 林阡连载
- 最新章:第1996章 逍遥·试拂铁衣如雪色
- 苏长风宋清歌
- 佚名连载
- 最新章:第1724章
- 小宋腾龙
- 史家写道:这才叫王者之风!败局中他鼓舞了柔弱者的勇气,激发出必胜的气势,拼争中他引领了方向,凝聚着人心,奠基着胜局。他只要敢做一件事,做对了一件事,便凝聚了民心,有无数虎豹一样的勇士为他冲锋陷阵,无数的智囊为他运筹帷幄。他凌霄而舞,振奋雷电,劈开长长的黑夜,重现朗朗的乾坤!他才称得上是一条真龙*新书
- 东风暗刻
- 最新章:第772章 宝器磨金环
- 北宋风云
- 重生于北宋末年燕云地,生为汉儿当自强,天佑华夏
- 善缘海古
- 最新章:第八十章 阴谋3
- 绛色大宋
- 业务经理韩绛空难来到南宋,被人救起。他看着慈眉善目的“救命恩人”韩老头,相信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就在暗地里标好了价格
- 晨风天堂
- 最新章:第八三九节 全剧终
- 大宋之吾为九千岁
- 【污污污,收藏上车】穿越到南宋高宗时期,成为皇宫内廷之中的一个假太监,惑乱后宫“叶离先生实乃朕平生贵人,只要能让朕偶尔阳事再举做五秒真男人,哪怕将整个后宫与皇族贵女都奉献给他都不为过”头上戴了无数绿帽的宋高宗却甘之如饴,甚至主动为叶离甄选秀女“叶离此人罪大恶极,蛊惑皇上惑乱后宫,其罪当诛”奸臣秦桧被
- 风鸟连载
- 最新章:【宋高宗赵构--如何从愤青变成阳痿..
- 大宋神探宋慈
- 非无敌弱智文,喜欢破案流的可以看看(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深山老林连载
- 最新章:大宋神探宋慈 第56章 故事的开始
- 宋仕妖娆
- 建炎南渡,大宋仅余半壁江山绍兴三十二年,南宋史上最强中兴之主孝宗赵昚登基为帝,锐意进取励精图治,隆兴北伐在历史的车轮下缓缓启幕,乾淳之治初露曙光然而南宋有恢复之君却无北进之臣,朝堂上再无岳武穆、范仲淹、王安石来到靡靡繁华的中兴南宋,是沉醉于秦淮河脂粉醉卧美人膝谱一曲士子逍遥,还是笔耕朝堂铸造盛世大宋
- 何时秋风悲画扇
- 最新章:新书《历史维修工》、本书完本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