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及民间传说品评》司马昭弑君后是怎么洗白自己的?

    曹髦,字彦士,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也是曹魏最刚烈的皇帝,敢于对抗权臣司马昭。虽然失败了,但他确实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力争百分之几的机会。在政治和死亡的双重威胁下,曹髦没有屈服退让,更没有软弱委曲求全,而是奋起抗争,视死如归,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曹氏最后的尊严。
    后世更是评价其有曹操当年的风范。
    而且,作为少年君主,从他即位后的一些作为来看,曹髦确实称得上是一位贤明之君。只是身处那样一个环境,想要有一番大的作为属实太难了。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在寻找机会想要除掉司马氏,兴复曹魏的江山社稷。
    比如255年,当他得知司马师被文鸯吓得眼珠崩裂,在许昌病逝后,曹髦就立刻行动了起来。一面下诏书命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六军回京师,一面筹划宫廷政变。
    可惜被司马昭识破了曹髦的计策,立刻率军回到了洛阳。曹髦见事情败露,为了避免更大的祸乱,只好接受事实,封司马昭为大将军,从此司马昭独揽大权,把持朝政。
    但是,曹髦的抗争并没有结束,260年,此时的曹髦见自己的威势和权利日渐削弱,就于五月初六夜里命仆射李昭、黄门从官焦伯等人在陵云台部署甲士。并召集了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密谋讨伐司马昭,并喊出了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ufffc
    虽然最终这几个人都不同意曹髦的决定,而且,王沈、王业还跑去司马昭那里告了密。但第二天,曹髦依然率领宫中宿卫和奴仆们呼喊着冲出宫门,直奔司马昭府邸。路上先是遇到了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他本来是想要阻止的,不过被曹髦身边的人给喝退了。
    但是,曹髦一行人又遇到了贾充,这位是司马昭的心腹,他可不管这么多,直接指挥军士和曹髦战在一起,曹髦更是挥剑亲自拼杀。
    曹髦所带的人虽然不多,但他毕竟是皇帝啊!身份在那放着呢。众人想要退却,贾充的军队眼看要败。
    此时成济问贾充:事情紧急,怎么办?
    贾充就说了:司马公养你们这些人,就是为了今日,没什么好问的,干就完了。
    于是成济这个愣头青抽出长戈上前刺杀了曹髦,把他弑杀于车下,不到二十岁的曹髦就这样死了。
    有人说曹髦行事太鲁莽冲动了,甚至一些人会说曹髦此举非常愚蠢,不懂得隐忍。其实不然,当时的曹髦面对权势通天的司马昭,他已经无路可退了。
    因为曹髦如果再退让的话,其结果就是被司马昭逼着禅位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必须奋力一搏,纵然身死,也要捍卫曹家最后的尊严。
    不过要说司马昭弑君,其实并不全对。从史料记载来看,真正弑杀曹髦的是贾充和成济二人,其中,贾充是发号施令的人,成济是执行者,和司马昭并没有关系。
    但因为这两个人都是司马昭的人,贾充还是司马昭的心腹,是上下级的关系,所以很多人认为,贾充弑杀曹髦是司马昭允许的。
    我并不这么认为,单从甘露之变的影响来看,司马昭完全没有必要下令弑杀曹髦。只是贾充的一次不明智的临机决断而已,但,因为贾充是司马昭的人,所以才让司马昭背负了弑君的骂名,说实话,确定有点冤。
    而且,当时的司马昭并不想杀掉曹髦,至少不想杀掉还是皇帝的曹髦。
    ufffc
    我们都知道,司马家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再到后来的淮南三叛等一系列的事件,朝堂之上曹家实权的支持者已经被清洗殆尽了。
    在这种情况下,司马昭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称公、加九锡、称王,逼迫曹髦禅位。结果曹髦这么一闹腾,贾充又来了这么一手,脏水一下子全泼到司马昭身上了。
    换句话说,只要曹髦不死,对司马昭来说,一切都还有余地。
    也就是说,如果当时贾充没有下令弑杀曹髦,而是把他给控制住交给司马昭处置,那司马昭完全可以像他哥哥司马师对付曹芳一样。
    你曹髦不是不听话吗?那就把你这个皇帝给废掉,再换一个不就行了吗。这对大权独揽的司马昭来说并不是难事,完全没必要直接把他给杀掉,何况曹髦死的时候还是大魏皇帝。
    更可怕的是,居然还是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被自己的部下给杀的,还给捅了个对穿,就算司马昭全身都是嘴他也说不清啊!
    其实在司马昭之前也有过多次弑君的先例,但那些人也都是秘密行动的啊!就拿董卓来说,他够嚣张的了吧?刘辩不也是被他偷偷摸摸毒杀的吗?
    换句话说,如果能干干净净的把事情给办了,谁愿意惹上一身骚呢?
    那么曹髦死后司马昭是如何洗白自己的呢?
    其实也谈不上洗白,因为这件事情影响太大,是洗不白的,但司马昭也做了一些补救。
    曹髦被杀的第二天,司马昭就逼迫郭太后下了一道旨意,大概意思就是说曹髦怎么怎么操蛋,怎么得寸进尺,还密谋弑杀我这个太后什么的,总之说曹髦大逆不道,罪该万死。最后曹髦被贬为庶人,葬于洛阳西北三十里瀍涧之滨。
    不久司马昭又以“教唆圣上”、“离间重臣”等理由诛杀了曹髦的心腹王经。二十多天后,司马昭又因群情激愤,诛灭了成济三族。
    最后为了洗刷政治阴影,司马昭又不得不发动伐蜀之战,以此来转移朝臣的注意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