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享用珐国红酒,澳洲牛排。
之后就出门搞定货源。
成品药非常顺利,仅花了两个小时通通搞定。
他们选定的制药公司,名为Sun-PharmaceuticalI,太阳药业,目前是,以后也是印渡最大的仿制药公司,业务遍布印渡20多个邦,被誉为印渡之光。
公司是大,可架不住医药代表种姓低呀。
带着查尔斯,就相当于开了个物理外挂。
黑市价80美金一箱的马来酸,对方报价50美金。
查尔斯:“25美金。”
开口就要一万箱。
对方直接哭了。
把他全家几十口老小,顺带十八辈祖坟刨了卖骨,也赔不起啊?
然后查尔斯来了一手巨骚的操作,派出去罚站!
不考虑清楚,不准进来。
别人可是印渡之光?
对方还拗不过他,由分部经理特批,以48美金一箱成交,预定了1000箱。
走出制药厂大门,林岭东手里已经捏了两个小盒子。
从柜台顺来的样品,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杨云凑了过来,眼馋无比的说:“这就是马来酸吗?咋就这么小一盒啊?”
林岭东在手上抛了抛,表情也是极其复杂。
小是小,可暴利啊!
暴利!!!!
一箱24盒,每盒才区区2美金。
而正品药的价格多少?
高达40美金。
也不多,才区区20倍利润。
50年研发历程,耗资30亿美元,3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4所全球顶尖医学院,跨越三个国家医疗团队,筛选2000多种小分子化合物,其间因资金不足还中断了两次,光临床实验就花费了8年时间,才得以成功上市。
这样一款划时代的药品,每年拯救数千万高血压患者生命,到了印渡,居然2美金一盒打发了?
这其中的艰辛,不妨来看看它具体的研发过程。
在没有稳定抑制剂的年代,高血压几乎等同于癌症一般的存在。
一旦患病,分分钟人就没了。
更加恐怖的是,这是一种常见病。
因高血压引发各种疾病而去世的,高达40%左右。
所以古代的人均寿命低,这不是没道理的。
还来不及撑到癌症发作,大部份人都嗝儿屁了。
1933年,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实习生席尔瓦,偶然发现,被巴西蝮蛇咬伤的患者,会出现低血压症状,由此猜想蛇毒中,可能存在某种神奇的“降血压物质”。
之后,席尔瓦便开始投身蛇毒的毒理学研究。
一转眼,15年过去了。
直到1948年,席尔瓦从医学生已经熬成了教授,带领团队研发,才终于宣告成功。
从巴西蝮蛇的蛇毒中,提取出这种神奇的降血压物质,一种直链的九肽化合物,命名为缓激肽。
可问题来了。
临床实验无效。
又经过反复研究,发现缓激肽只在蛇毒中才能稳定存在,而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极短,仅几分钟便会完全分解。
因此,席尔瓦的研究团队猜测……
在蛇毒当中,还可能存在一种稳定缓激肽的物质!
于是,他的团队开始了漫长的研究。
进展缓慢到令人崩溃。
一转眼,17年又过去了。
直到1965年,他们才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成功提炼出了这种物质,命名为缓激肽增强因子。
3年的临床实验成功了,可问题依然巨大。
用蛇毒来治疗高血压,毒副作用一箩筐。
但这一发现,仍然震惊了世界。
1968年,传奇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时任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药理学教授,约翰·罗伯特·范恩教授,针对这一药物发起了一项跨国学术会议。
集结了数十位医学专家,在米国医药巨头施贵宝制药公司的资助下,开展了ACE抑制剂的研发。
一转眼,13年又过去了。
直到1981年,总投入高达30亿美元,这款名为托卡普利的降压药,才得以在米国成功上市。
上市第一年,成为全米国第一款年销售突破10亿美元的药物。
但它的毒副作用依然很大,缓激肽会停留在肺部,服用者会产生剧烈咳嗽。
之后米国另一医药巨头默沙东,接过了第二棒,解决了毒副作用的难题,于89年全球上市,更名为马来酸依那普利片。
上市第一年,便成为第二款年销售突破10亿美元的药物。
研究过程艰苦卓绝。
而最终的合成路径却并不复杂。
蛇毒早被替代,乙氧羰基,丙酰胺,苯丙基几种化学原材料就可以进行制取。
传到印渡,仅仅一年时间就仿制出来。
美滋滋,跳楼大甩卖。
区区2美金搞定。
运回港岛赚个10倍8倍,毫无压力可言。
然而……
这还不算什么。
要等到格列卫横空出世,攻克血癌,天价药2万4,印渡药200块?
那才是哭都没地儿哭去。
林岭东:“看什么看?药你也抢着吃?”
杨云心心念念的马来酸:“就看看嘛,反正吃了也不会死人啊。”
林岭东:“这可说不好,走了走了,抓紧时间,争取把原料药一起搞定,早点回去吃大餐。”
……
PS:票票,鲜花,各位大哥千万别吝啬,这本书好看不好看,见仁见智,但后面的剧情,作者很有信心干货满满,知识储备是足够的,以走私起家,贸易为核心,为您展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年代,众位大哥但凡有一点点喜欢的,务必支持啊,狗作者玻璃心的,看见数据不动就会自我怀疑,心里难受,搞不好说切就切了。
(活动时间:6月12日到6月14日)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