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宗送来这么一份厚礼,换了谁都会给先给皇帝一个面子。
中国毕竟是一个讲人情的社会,俗话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出手送礼的那位还是当今的皇帝陛下?
可偏偏岳飞不会。
对于皇帝送过来的安抚诏书,岳飞愤然对幕僚们说道:“犬羊安得有盟信耶!”
狼和羊之间签订的盟约可信吗?
这个道理是如此的浅白,为什么高宗皇帝就不明白呢?
众幕僚受岳飞的感染,一个个议论纷纷,激愤不已。其中张节夫更是借岳飞的“犬羊”之语大加发挥,当场泼墨挥毫,慷慨草就了一封谢表。
“…夷虏不情,犬羊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溪壑之求……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篇谢表的文字固然是慷慨激昂,锵锵有力,但是就效果而言,非但不能够唤醒皇帝的血性,更增添了高宗对于岳飞的厌恶。
将心比心,热恋贴在了冷屁股上,而且那冷屁股还是自己的臣下,换做你是高宗皇帝,又将会如此自处?
当然,对于岳飞的这样的反应,高宗皇帝也是有心里准备的。只见他将谢表胡乱一塞,回信坚决要岳飞接受这份功劳,服从朝廷的封赏。
在高宗皇帝的心目中,这已经不是一个赏赐的问题,而是臣下对皇帝的命令是否愿意服从的问题。
但是,倔强的岳飞继续对皇帝说不。
岳飞视封赏为耻辱。继续上奏力辞道:“事关国政。不容不陈。初非立异于众人,实欲尽忠于王室。**速行追寝,示四夷以不可测之意。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虏寇叛盟,则似伤朝廷之体。”
万一臣冒昧而受,将来虏寇叛盟,则似有伤朝廷体面。
这个岳飞,太不识抬举了!
......
虽然岳飞做出了激烈的抗争。但是对于一个既定的政策,高宗皇帝和秦桧又岂会轻易做出改动。
又过了六天,朝廷如期把京湖宣抚使岳飞的官阶晋升为正一品的开封府仪同三司。从宋朝的官制而言,岳飞在官场上的成就,已经超过他的恩师宗泽,达到了种师道的那种殿堂级的层次。
同时交到岳飞手中的,除了朝廷颁发下来的用以确认晋升官阶的《制词》外,还有皇帝给岳飞的一道手诏。
高宗皇帝在诏书中狠狠地训斥了岳飞一顿,借助历史上曹操、诸葛亮和羊祜屯田足食的故事,要求岳飞要老老实实接受封赏。认认真真地去驻兵屯田种地,不要再多管闲事。
人家曹操在许下屯田。数年之中,所得积粟,仓廪皆满;诸葛亮在渭南分兵开垦,百姓安乐,军无私焉;羊祜就更不得了,他刚刚出任南夏的时候,军队不足百天口粮,可是到了第三年,就有了十年之积,江汉民心稍安……
你看看你,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名将,靠的是多年的积累和深厚的财政支援,你就不能向他们学习学习?
对于高宗皇帝的诏书,岳飞的回答是:
“臣庸德薄才,诚不敢妄论古人。伏蒙陛下亲洒宸翰,铺述二三子,屯田足食之事,俯以赐臣。臣敢不策驽砺钝,仰副圣意万一?夫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农夫职尔。用屯田以足兵食,诚不为难。臣不揆,愿迟之岁月,敢以奉诏。要使忠信以进德,不为君子之弃,则臣将勉其所不逮焉。若夫鞭挞四夷,尊强中国,扶宗社于再安,辅明天子以享万世无疆之休,臣窃有区区之志,不知得伸欤否也!”
通过屯田使军粮充足,何难之有?不过现在我更愿意勉为其难地做些通过忠诚守信来增进道德的事。至于鞭挞四夷,增强国力,匡复社稷,辅佐天子,使百姓享有万世无疆的安乐等,我这些志向,真不知道是否能得以伸张啊?
另外,岳飞还提醒高宗皇帝道:“观亮素志,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以兴汉室,天不假以年,遽有渭南之恨。祜辅晋武,慨然有并吞之心,后平吴身不及见,二子有意于功名,而志弗克伸,惜哉!”
诸葛亮虽然是在屯军种田,但其平生志向,傲视天下,一心想中兴汉室,可惜天不假以年,才有渭南之恨;羊祜辅助晋武帝,有统一天下之志之心,后来吴国被平,他却未亲见,他的两个儿子有意继承父志,但终久未能完成,可惜啊!
......
这一轮岳飞和高宗皇帝的书信往来,一来一回有将近十几份之多。
如果是从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大业出发,怎么看都是岳飞有理;但实际上,从当时的那种社会文化和君臣伦理来说,岳飞的耿直不屈和直言不讳,就变成了对皇帝和朝廷的嚣张跋扈了。
山河残缺,朝廷受辱,遗民泪尽。身为十万雄兵的统帅,又怎能眼巴巴地弃中原而不顾?
在明知不可能得到皇帝支持的情况下,岳飞又一次向高宗提出辞职的请求:“解罢兵务,退处林泉。”
在现代社会的公司里,雇员向老板提出辞职抗争,是表示对于公司和老板的严重不满,是雇员所能够采取的最厉害的手段。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古代。
不得不说,岳飞对皇帝提出辞职申请的次数实在是太多了。一而再再而三,几次三番的辞职要求,对于疑心甚重的皇帝,如何如何也不是一件好事。
一有所不满就要撂挑子,你把皇帝放置在什么地方?
高宗皇帝给岳飞的回复也是非常有意思:
“顾安危注意,朕岂武备之可忘;惟终始一心,汝亦戎功之是念。益敦此义。勿复有云。所请宜不允”
你的责任就是保国卫土。其他的事情。你不要理,也不要问。
高宗皇帝的说话已经够清楚、够明白的了吧。
......
岳飞被迫升了官,接下来他又给朝廷发了一道奏章:
“太尉、武胜、定**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使、兼营田大使臣岳飞上状奏:臣伏观正月十二日降到赦书,交割河南州县,内西京河南府系臣所管地分。自刘豫盗据以来,祖宗陵寝久失严奉,臣不胜臣子区区之情,欲乞晾带官兵。躬诣洒扫。谨録奏闻,伏候敕旨。”
假如说之前岳飞抗命不从的奏章是非常明显的逾礼,这封要求去给皇家祖陵扫墓的奏请就显得温情十足了,毕竟祖宗陵寝就位于岳飞的辖区之内。
可是,岳飞的要求,被高宗皇帝轻飘飘地否决了。
高宗皇帝的回复是:“已降指挥,差同判大宗正事士、兵部侍郎张焘前去袛谒陵寝。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札与岳飞照会;侯逐官起发,申取朝廷指挥,量带亲兵,同共前去袛谒。”
祖宗陵寝所在的位置与金兵所在的地方非常的接近。假如真让岳飞去了,鬼才知道会不会搞出乱子来。所以高宗才派出了兵部侍郎张焘前行。
很明显。在高宗皇帝的眼里,岳飞已经成了一个不稳定的因素。
......
对于南宋和金国所签订的第一份和议,也就是所谓的天眷协议,在南宋朝廷和金国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对声。
南宋朝野的发对声音,在高宗皇帝和宰相秦桧的一意孤行之下的打压之下,有逐渐消落的趋势;但是,在金国的反对声音,因为一个人的突然转向,很快就变成了金国的主流意见,结果是,金国单方面把签订不久的协议给活活撕毁了。
金国这个一言定鼎的人就是完颜兀术。
受限于相对较少的人口基数,经过累年的不停征战,金国老一辈的名将大多葬身沙场。特别在完颜粘罕一系在宫廷政变中失败被杀,金国如今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剩下完颜兀术等寥寥数人了。
正因为如此,完颜兀术的意见对于金国朝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对于这份天眷协议,完颜兀术在开始的阶段是大力支持的,原因在于,他被南宋的军队打怕了。
在黄天荡中差点被韩世忠困死,在西北两次被吴玠阻击追杀,在淮西屡屡败在岳家军的手中,等等。
假如要问金国有哪一位将军败给宋军的次数最多,完颜兀术当之无愧!
因此,在《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七八,《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三中都有记载这么一件事,完颜兀术和他的心腹悍将韩常在夜间对饮,非常坦诚地承认:“今之南军,其勇锐乃昔之我军;今之我军,其怯懦乃昔之南军。”
所以,当完颜宗盘和完颜昌对他说:“我以地与宋,宋必德我”的时候,完颜兀术就马上对和议投了赞成票。
但问题是,完颜兀术对于这种议和的态度并不是百分百支持。
正如岳飞所说的,所有的协议都是基于武力对等的基础之上。
因为伪齐刘豫的存在,金国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直接跟宋军交手了。时间既可以让人淡忘过去的败绩,也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南宋朝廷在议和过程中的软弱和一再忍让,给了完颜兀术一个想象的空间:莫非宋军的战斗力也在不断下降?
以上这些情况,再加上金国内部的政治斗争,完颜兀术突然改变了他对天眷协和的态度。
。(未完待续。。)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大寒尖大大、vela2003大大和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