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城到旅顺,一条白龙般的道路正在不停延伸着。
天宝十五载,罗九河在端了安禄山老巢之后,回师顺道将辽东的边疆又向北向东拱了拱。这五年来,叶畅潜心经营,借着中原战乱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的机会,他从中原得到了五十万人口,其中近一半是青壮劳力,从而大大加快了辽东的建设步伐。
而支撑辽东人口迅速增长的底气,就是在他视线里,开满着小白花与紫缨的两种农作物了。
土豆与玉米,原产自万里海波之外的两种作物,如今在辽东已经大行其道。它们的种植面积已经占了辽东粮食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仅次于小麦,而多于水稻。
“昌龄兄,这都是你的功劳啊。”叶畅站在小小的高岗之上,望着两边成片成片的庄稼,感慨地说道。
王昌龄甚是骄傲地点了点头:“当仁不让,我与国本所的诸位郎君先生,着实花了不少气力!”
玉米、土豆天宝十四载时第一次试种,因为种子数量不多又没有种植经验的缘故,结果差强人意。天宝十五载虽然在不停地打仗,平定安禄山之乱,平定四境诸胡之侵挠,平定安禄山遗党的盗寇,但叶畅在征战之中,也没有忘记对玉米、土豆种植的关注。所以天宝十五载,玉米、土豆收获所得,足以让叶畅在天宝十六载做一个分组实验,选择最优的种植方法。
天宝十七载丰收,天宝十八载又是丰收,天宝十九载开始,在全辽东范围内强行推广种植玉米与土豆,然后又是一个大丰收。经过饥饿的百姓,对于这种高产粮食作物甚为用心,而王昌龄与他的团队在研究与推广上花费的心血,也没有白花费。
“听闻齐冀二地,亦有人开始尝试种玉米与土豆了。”旁边的一个幕僚笑着道:“天下百姓,都将受益于此,卫王,王公,你们功德无量啊。”
“是王公他们功德无量,我,不过是因人成事罢了。”叶畅哈哈一笑。
王昌龄却若有所思:“叶公,还没有人能够到那海东洲么?”
“没有,虽然我悬赏百万贯,却没有人再能到海东洲了。”叶畅很是惋惜地道。
所谓海东洲,就是另一世的美洲,王元宝的船队发现了海东洲,带来了玉米与土豆,从随船而来的土人和幸存的水员口中,众人得知了海东洲的许多传闻。有些传闻是让人将信将疑的,比如说,传说中那里有黄金珠玉之湖,有流淌着金沙的河流,这些传闻虽然激得许多人都想着找到海东洲,可毕竟不太靠谱。但还有的则让人垂涎三尺,比如海东洲有许多物产,特别是果蔬粮食蔬菜牲畜,不仅产量大,而且味道甘美,典型的就是他们视线中看到的土豆与玉米。
“唉,若是有人能将海东洲其余物产带来那该多好!”王昌龄叹了口气:“我老了,最多还能干个三五年,真想见着海东洲的物产在我手中大行其道,让大唐万姓皆可受其功!”
在叶畅最早的幕僚当中,王昌龄算是年纪比较长的,有此感慨实属正常,他也听说叶畅最近正在酝酿七十退休制度,底下的属员们七十岁便要退休荣养,领一份不菲的荣养俸,可监督后生晚辈施政,却不可直接干涉。
“昌龄兄何出此言,你便是想退休,我也要请你暂缓的,圣人都快八十了,尚且……”
叶畅话说到这里,突然间,被远处传来的钟声打断了。
中原汉人既然重返辽东,那么汉人的宗教文化,自然也会随之重返辽东,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李唐之时,道教盛行,故此辽东大地之上的名山大川,多有寺院道观。为防止僧道收纳懒贪之徒,沾污其门,败坏世道,故此叶畅在辽东的僧寺道观中都有强制性的规定:不可乞讨求食,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载不织,一载无衣;所收功德布施,可以用于修建道场寺观,可以用于法事祭典,可以用于济慈育婴。这些规定戒律,看似苛刻,但稍有见识的高僧、真人,都明白此乃道释二家与世俗能长期共存互安的万年大计,也是让他们短时间内能够传道弘法的不二法门,故此辽东道释二家,都是力排众议,统统接受。
这些寺观中都设有铜钟,钟声除了报时之外,还有传信示警之作用。象刚才,连接响了九声后中止,那就证明,朝廷中有大事发生了。
“圣人薨了!”王昌龄脸色一变道。
九声要么代表旧帝去世,要么代表新皇登基,在这个时候,最有可能的,当然是旧帝去世。
他们刚刚还提起李隆基,现在就骤闻李隆基的死讯,对众人的冲击太大了,故此众人都用怪异的目光看着叶畅。
叶畅眉头却拧了起来。
他虽然居在辽东,但与长安岂会没有联络,李隆基病重的消息,他早就通过秘密渠道得知,只不过,因为一直没有召他还京的诏书,所以他认为,李隆基这次的病,与前几次一样,都是有惊无险。
可怎么着就去世了呢,这背后……有没有什么异样?
当初他向李隆基提议“观圣孙”也有自己的目的,李隆基的儿子们不争气,孙子们同样不争气,或许就只有建宁王好些,但因为他是李亨的儿子,所以不可能继承大宝。
一个平庸的皇帝,比起一个英明的皇帝,更有利于叶畅对将来的布局。
李俅不是叶畅理想中的人选,但也不是最糟糕的人选,故此即使李俅对叶畅表现得既不疏远也不亲近,叶畅也从来没有在他继位的问题上施加什么负面影响。
而且李俅身边,叶畅也安排有人手。
他接到的消息,李俅对他,虽然忌惮,偶尔也会说一些牢骚话,却并无太大的敌视之意。
“抱歉,原是要与诸位好生规划一下秋收事宜,现在只能烦劳昌龄兄了。”短暂地思忖之后,叶畅带着歉意向王昌龄拱了拱手:“无论是什么事情,我都得先回旅顺再说……诸位,告辞了。”
他说完之后,不待众人还礼,就匆匆离去。
第一件事,是赶回旅顺。叶畅很担忧寿安,若真是李隆基去世,寿安如今尚在哺乳期,会不会因此而受到打击。
旅顺比起五年前,变化并不大,毕竟这座城市受地势所限,其规模不能无限制地扩张。叶畅的宅邸在一座山腰缓坡之上,正好可以储瞰旅顺城,这座没有城墙的城市,在整个大唐,恐怕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叶畅在辽东兴建的其余城市,都有围墙护卫。
“民心自是城墙,有民心在,旅顺便永不陷落。”当初有人向他建议修筑城墙时,叶畅是如此回答的。但实际上的原因,他很清楚,随着火药武器的诞生,坚实的城墙在战争中的防护作用已经大打折扣,倒不如在旅顺四周的战略要地,修建棱堡炮台,形成一个拱卫作用。
想到炮台,叶畅微微笑了起来。
这五年时间,可不是白白过去的,除了蒸汽机的实际应用还欠一把火之外,在军事科技上,辽东已经有了巨大的突破。比如说,城防炮、舰炮还有野战炮,都已经变成了现实。批量生产的燧发火枪,也开始装备他的左右亲卫。
但一看到自家宅邸满是缟素的模样,叶畅就收敛住笑容。
寿安身体比起五年前丰腴了些,这五年里,她为叶畅生出二子一女,但眉眼间却还不见老。只是现在,她神情悲恸,一见着叶畅,便扑入他怀中:“父皇……父皇去了!”
叶畅轻轻抚了抚她的头发,叹了口气,然后劝道:“陛下仙寿已逾七旬,为天子半百,人间福禄已至极境。此时仙去,不过是回归天宫,永亨仙福,你也不必太过难过。”
“我……我……”
寿安心知他说的对,李隆基乃是自古以来少有的高寿天子,此时逝去,而不是死在颠沛流离的安禄山之乱中,算得上是喜丧,但想到从此天人两隔再不能相见,她心中还是忍不住发憷。
以前她与叶畅口角之时,父皇还是她最大的倚仗,现在……整个世界就只剩余她了。
不,还有她的孩子,哪怕是为了孩子,她也得坚强起来。
“朝廷可有旨意来,让我们赶回长安?”在劝慰已定之后,叶畅问道。
寿安抹了一下眼泪,目光中露出疑惑之色:“朝廷派了钦使,但是却不曾说让我们赶回长安,说是朝廷得到消息,渤海与新罗蠢蠢欲动,恐其乘国丧之际,意图不轨……”
说到这里,寿安面色渐渐变了。
她极聪明的,只是因为父亲去世,而一时没有反应过来,现在她意识到,朝廷传来的旨意有问题!
李隆基病重,不曾将他二人召回,如今去世,亦不召二人,而是借口新罗渤海有异动,让叶畅留在封地坐镇,这其中肯定有猫腻存在。
叶畅叹了口气:“我不曾知晓新罗与渤海国有什么异动,即使是有,有九河等在此,亦足以应付。”
叶畅说得还谦虚了,在火枪火炮列装之前,凭借钢铁铸造上的优势,叶畅的辽东行军总管麾下部队,就已经可以同时压制渤海、新罗二国。可以说,两国都被叶畅打得苦不堪言,叶畅不去找他们的麻烦,就已经谢天谢地,哪里还有功夫来骚扰叶畅!
“莫非朝中又有什么变故?”寿安颤声道:“父皇仙逝,莫非,莫非不是寿终正寝,而是奸人暗害?”
她有这个猜测,在所难免,毕竟李隆基从重病到死亡,太孙监国的这段时间里,朝廷的总总举措,实在有让人觉得可疑之处。
“此事休要匆下结论,等朝中别的消息来。”叶畅没有否认这种可能性,也没有肯定。
他猜想中,李俅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去毒死李隆基。毕竟此事做得只要有一丝破绽,大臣与诸将都不会容忍。但是也不排除有小人欲侥幸,揣摩了李俅的心意有此举动,而李俅装作不知道,甚至顺水推舟。
“若父皇真为奸邪所害,十一郎,你当如何处置?”寿安竖起眉,当初剑刺李静忠的英气流露出来,她向叶畅问道。
“自是提兵为陛下报仇。”叶畅毫不犹豫地道:“不过此事没有证据,只靠猜测,不足以服众,别人还以为是我们要谋篡……”
“卫王,天使到了,就在门前!”叶畅话未说完,外头的警卫通禀道。
“嗯?”告哀的使者才走,新的使者又来了,这背后必有名堂。叶畅与寿安对望了一眼,寿安慌忙召来使女,给叶畅换上缟素孝服,然后请使者入内。
使者一脸疲惫之色,叶畅见他面貌比较陌生,便未急着施礼,而是问道:“贵使奉何人之命而来?”
“监国太孙之命,有宰相附署。”那使者也知道叶畅心中有疑惑,解释了一句后道:“请卫王接旨。”
“太孙之命,安可称旨?”叶畅没有说话,身后一幕僚道:“你这使者,好生糊涂!”
“太孙已于先皇灵前登基称制。”那使者垂着头:“故此称旨……卫王……”
“这么快?”寿安闻言眉头一竖:“莫非朝中有什么变动,你这厮乃是矫诏?”
那使者暗暗叫苦,就知道这次任务不会顺利,可是弄得这么麻烦,还是让他大感头痛。
倒是叶畅,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勿再争辩,然后布下香案,躬身接旨。李隆基特别恩遇他,允许他参拜不跪,接旨时躬身行礼,那使者也无话可说。
李俅的旨意很长,但意思却是简单,请叶畅为山陵使,速速回京,主持李隆基灵柩安葬事宜。
这道旨意,与此前信使所传来的意思恰恰相左,一个是召他入京,一个是让他不要入京,彼此矛盾,让寿安神情更为肃冷。
毫无疑问,长安城中肯定又出了什么名堂,所以才会有这样相互冲突的旨意先后传来。
“臣接旨。”叶畅面色却没有什么改变,原本他的打算,无论朝廷召不召他,他都是要入京的,现在这个旨意,只不过让他由未奉命便入京,变成了奉命入京罢了。
“事不宜迟,还请卫王从速。”那使者道。
小说推荐
- 盛唐绝唱
- 大家好,我叫李隆基,家里行三,故为李三郎 后世的人称我为唐玄宗或唐明皇 我爱上了我的祖母武则天—晚年极为宠爱的一个宦官 然后发现我的情敌有:我的祖母、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杨玉环 情敌都是女人的滋味,你们懂么 我一生之中向他求了四次婚,想让他成为我的人,你们猜他怎么说 直到最后,他都骗了我
- 蔚微蓝
- 最新章:【第60章·椒房阿监青娥老】③
- 唐诗薄夜
- 盛不世连载
- 最新章:第2136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 20年归来仍少年
- 中专教育是我国建国后学习前苏联的产物。张琰考上中专跳出农门成了未来的国家干部,在洛明工业学校他与美丽温婉的兵工厂子弟胡宛如相遇。有着恋父情结的胡宛如命运不幸。来校前父亲在研发炸药的实验中致残,他不愿意没有尊严地活着,毅然自杀。张琰和胡宛如一波三折、荡气回肠的爱情和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奋斗,让中国式教育
- 盛世唱响
- 最新章: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少年
- 盛唐:无敌皇子
- 【A级签约作品:盛唐:无敌皇子】获得神级系统,李恪的人生路拐了一个弯 他想当一只咸鱼而已,偏偏有人见不得他坠落泥尘 玩心眼,玩计谋,不是咱的特长 于是乎 继续晒太阳,继续吃喝玩乐(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大唐王恪连载
- 最新章:第07章2章:羞辱、冤枉!
- 〖短篇〗女友萱颖——夜市Yin戏
- 合唱团洛洛连载
- 最新章:第 3 部分阅读
- 盛宠令
- 前世她背负坏名声沦为名门弃女,她在绝境中逆袭满足而逝。今生她是金盆洗手的女大王和穷书生的幺女,被亲人捧在手心里宠成娇女。力大无穷娘“欺负珠珠的人胆子很大嘛”俊美腹黑爹“养不教父之过,欺负珠珠的人背后家族该倒了”坑货运气王大哥“套麻袋拍板砖,我谁都不服”医毒双修二姐“你们哪里来得勇气欺负我妹妹”男主“
- 夜惠美
- 最新章:番外之前世今生
- 盛唐高歌
- 千官扈从骊山北,万国来朝渭水东描绘大唐年间万国来朝的盛景开元是继贞观之治后的又一盛世大唐国力空前鼎盛然而在歌舞升平下帝国内部已是危机四伏此时,一名豪门庶子横空出世交流群:133424885
- 炮兵
- 最新章:第50章 不足为奇
- 盛唐太师
- 李世民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国泰民安。渭水之耻如鲠在喉,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威加四边。仗义每多屠狗辈,位卑也能擎天!太师,辅弼国君,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治国兴邦。这是一个草根到太子太师的传奇故事,小人物的逆袭。书群:617604339
- tx程志
- 最新章:第三零六章大结局
- 盛世唐厨
- 特种后勤兵殷厉补给穿越雷区炸飞穿越到630年贞观四年,初遇塞外中原神秘女子,并州地区定襄县突厥之战,五花八门陷阱以弱胜强打败突厥偷袭大军成名,神奇医术及精湛厨艺,知识渊博与女扮男装公主结下情缘。殷厉特殊贡献得到朝廷破例嘉奖县男爵位,户部查籍成了没落殷家氏族家主,陷入理不清还更乱前朝指腹为婚的婚约,拖
- 俊哥贰
- 最新章:第143章 小富婆高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