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下桃花春》第二十二章 老迈不坠青云志

    今日的早朝并无他事,只是那兵部尚书有奏言,“天狩十六年冬,有妖蛮军三万余围困北疆踏北城,得北疆尺天崖两愿寺方丈无妄,原南蜀定疆王枭龙军主将陈克胜一人之力,三万余妖蛮军尽数退去。”
    朝堂上方,那尊九五龙椅之上,端坐着一名中年男子,约莫是四五十岁的年级,面色略显疲惫,生着三绺长髯,面上也是看不出喜怒,当真是威严无比。此人正是这大齐皇帝当世人皇姜烈,他听闻了那兵部尚书所奏,脸上还是没有一丝表情,仿佛这一切尽在他掌握之中一般,先是抬头观望了一番,开口说道:“可是讲明了,当真是那陈克胜一人之力?”虽说这无妄已经出家十几年,可是这位大齐威烈皇帝每次谈论起他的时候,还是会唤他俗家名字,毕竟那身份并非是寻常人,时时警惕着那陈克胜在行那复国之事!
    底下那位兵部尚书还不曾退下,听得这姜烈发问,也是接着开口说道:“的确是那陈克胜一人。”
    “若是这般,倒也是有些意思了,可曾知晓那妖蛮因何兴师?”姜烈许是想到了什么,面上浮现出一丝玩味,开口问着。
    “说是那妖族公主私入人族,却是没了消息。”
    “又是他妖族公主惹出的事情。”上头的姜烈冷哼一声,接着开口,“北疆之事,关乎这我人族气运,众卿可是有什么对策?”
    那姜烈此言一出,底下群臣先是左顾右盼,好一番激烈的讨论,却是不曾有一人站出来将自己所思对策与那姜烈说出来,便是先前站出来的兵部尚书也是不声不响的有退回了人群。
    就是这样,朝堂上嘈杂了好一会儿,直到那姜烈好似不耐烦了一般,开口言道:“好了,既然众卿都无对策,便将此事送于太师府,由着太师思量一番吧。”
    姜烈所言的太师便是那位人尽皆知的当世儒圣刘文镜了。要说今日上朝,这位当朝太师为何不在,那也并非偶然,而是这位太师已经是二十年不曾入这宫门半步,平日里若是有什么军国大事需要这位太师谋划,也都是姜烈差人将消息带去太师府,而后刘文镜再差人将自己的谋划带回宫里。要问究竟是因何如此,那就说来话长了。刘文镜,原为东夏人氏,生而聪敏,弱而能言,待到长极,那更是才思如泉涌,出口成章,六岁便已是童生,九岁
    中了秀才,十二岁中了举人,待到十七岁更是连中三元,做了状元,还娶了启蒙先生的女儿,当真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双喜临门。若遇大喜,这十之**,大悲也就不远了。就在这刘文镜走马观花,风光一时之际,东夏丞相却因私仇,置刘文镜于死地,一夜间,刘文镜便从状元郎变作了阶下囚,一家老小更是被那位丞相全部打杀了。刘文镜好不容易从牢里逃离,到了大齐,毛遂自荐,向当年的大齐大德皇帝献上灭夏七策,可被驳回,不过却也做了太子少傅,又二十年,太子姜烈继位,刘文镜便做了当朝太师,又是七年,妖蛮进犯,姜烈与借此进攻南蜀和东夏,刘文镜却以人族大义为先,出言进谏阻拦,姜烈却是一意孤行,不出一兵到北疆,全力出兵进攻南蜀和东夏。自那以后,刘文镜便不再与姜烈见面,不再出席每日的早朝。天狩元年,大齐一统,刘文镜谏言增兵北疆,姜烈对此却是一直不闻不问。而这事仿佛也成了两人之间彼此对弈的筹码,就这样,此事搁置了一十六个年头,北疆踏北城的军民也是每日的担惊受怕的生活了十六年。而刚才那朝堂上的一幕也只不过是姜烈与这满朝文武做的一场戏,为的只是将北疆一事交给刘文镜,借此逼迫他妥协于姜烈。要是敢有人站出来说一句给北疆增兵,怕是就要登上姜烈的黑名单儿,以后少不了小鞋给他穿,再过分的将他下放到地方历练两年,涨点儿眼力见儿再回来,要说犯了什么错,不需要别的,光是“不明圣意”这一条儿就够他喝一壶儿的。
    ......
    消息如期而至,看着自己的桌上摆放着的诏书,刘文镜不禁苦笑一声,低声说道:“不想,这争了十六年,终究是被你给摆了一道,果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师,发生了何事?”说话的是徐生,先前这师徒两人探讨学问,却从宫里下来一纸诏书,送信那人什么话也没说,放下诏书便退了下去。而这刘文镜在看完之后确实一番苦笑,也不知这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北疆战事,那陈克胜一人引万佛加身退敌三万余。”刘文镜开口说道。
    “这不是好消息吗?老师为何苦笑?”徐生面上尽是疑惑,也不曾有所掩饰,直接开口问道。
    “呵呵.....你有所不知,若非不敌,陈克胜又怎会引万佛加身,沾染
    万千因果?此番一战,北疆如若再不增兵,人族危矣!”刘文镜满面的苦笑,开口解释道。
    “陛下是以此要挟老师吗?”徐生来到这太师府也是有着四年的光景了,对自己老师与当今陛下之间的事情也是了解了几分,念及此处,开口问道。
    “谈不上要挟,只不过是逼迫我妥协而已。”刘文镜仍是苦笑着。
    “妥协?老师这是要跟陛下妥协吗?”徐生这心里也是有着些许不快,在此生活了四年,徐生打心眼儿里佩服自己的老师,无论是学识还是为人,都是自己所不及的,可是就这么一位一辈子都坦坦荡荡的老人,却被自己曾经最得意的弟子给摆了一道儿,不管是因为什么,就算是为自己的老师好,可徐生还是觉得不痛快。
    “不想啊。可是那北疆踏北城的军民怎么办?妥协的话,为师的心里也是不痛快啊。”刘文镜缓缓地将桌子上的诏令合上,闭着双眼假寐,眉头却是紧锁,仿佛是在思索着什么,良久才睁开了双眼,眉头也尽是舒展开来,眼神之内却是满含着坚定。
    “动安,以后这儿就任凭你全权做主了!”说完,也不再去看那一脸疑惑地徐生,站起身来,背着双手,慢慢的走了出去。
    ......
    姜烈到底是没有见到刘文镜的妥协,就算是他也不曾想到这位已经年近七十的当世儒圣竟会自己收拾了行李只身前往北疆。倒也是差人送来一封信,信中有言:“自大齐一统,已是十六年,然于北疆却是不曾增兵一人,于此,对踏北军民,对我人族实在有愧。幸得军神陈克胜不记亡国之恨,守北疆十六年,然至今日,军神力竭。陛下有意,知我虽已年迈,却仍未坠青云之志,老臣领旨,往北疆戍边。”看着手中的信件,这位向来果断的大齐威烈皇帝也是愣了好一会儿,面上尽是苦涩,低声说着:“十六年,老师还是在怪学生啊,可是当年的事情当真是朕做错了?”边说着,见那封信整齐折好,揣进了自己的怀里,对这身旁那名内监吩咐了一声,:“拟指!”
    天狩十六年冬,大齐威烈皇帝姜烈下旨,遣兵部尚书周槐派兵十万,往北疆杀敌,此言一出,举国欢腾。却是少有人知道,早在三日前,当世儒圣已经只身前往北疆。
    ......
    壮士暮年,老迈不坠青云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