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第220章 先贤的智慧啊!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查找最新章节!
    “董某想来这世上总归有一些不只是只关心经义,还关心农务的人吧?”董卓此话一出,蔡邕、杨彪二人脸上露出些许不自然。
    这是在讽刺我们吧?
    这是在讽刺我们只能纸上谈兵?!
    这是在讽刺我们只会清谈,不懂实务?!
    当然这个我们不是单单指蔡邕、杨彪二人,泛指大部分读书人。
    董卓这样一说,蔡邕、杨彪二人怎么忍的下去!
    蔡邕眉头一挑,回道:“明公,关于农务之书籍,的确有。”
    董卓心中欣喜不已,但凡自己能把《齐民要术》背下来,还至于去问蔡邕、杨彪?!
    这不是没那个能力嘛。
    不过幸好有蔡邕在。
    在董卓看来,蔡邕就是汉朝的度娘,乎哥,果不其然,蔡邕还真知道。
    “伯喈,究竟是何书?你且快快道来。”董卓笑道。
    蔡邕行了一礼,缓声道:“回明公,此书名为《氾胜之》共有十八篇,乃是成帝时氾胜之所著。”
    成帝?
    汉成帝?
    董卓没想到在汉成帝的时候就有人写出关于农业的书了。
    不要怪董卓是个文盲,蔡邕说的《氾胜之》十八篇被记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
    也只有蔡邕这种大家才能够随口而出,你没看到就连一旁的杨彪也愣在当场。
    只有当蔡邕说出《氾胜之》时,杨彪才露出恍然之色,而后又向蔡邕投去佩服的眼神。
    “伯喈,那《氾胜之》书中记载关于农务之时可准确、有效?!”董卓关切的询问道。
    要知道就算是董卓想要推行教育,但是必须在吃饱的情况下,现在只要不对外作战,还算能勉强维持。
    只是这个情况也不能长久,天灾人祸的各种事情不断,为了以防万一,必须要将农业抓起来才行。
    但是董卓自己又没这个本事,说简单点董卓虽不能说四肢不勤,但差不多算是五谷不分了。
    因此现在蔡邕说出有书时,他才会高兴成这个模样。
    先贤的智慧岂能小觑?
    这时只听蔡邕回道:“回相国,那书中到是记载了一些方法,像是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等等这些。”
    说到这里,蔡邕顿了顿,踟蹰道,“不过具体效用如何,邕也不敢确定,想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这话一说出来,蔡邕也是老脸一红。
    不过随后又安慰自己,术业有专攻,术业有专攻。
    董卓听了蔡邕的回答,觉得这个本书很是靠谱,听听这里面记载的。
    溲种法﹑耕田法﹑种麦法﹑种瓜法﹑种瓠法﹑穗选法﹑调节稻田水温法﹑桑苗截乾法。
    听着就很专业。
    若是董卓多读书便会知道,那位氾胜之曾在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耕种,获得丰收。
    《氾胜之》是他编成西汉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主要内容包括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的选择、种子处理、个别作物的栽培、收获、留种和贮藏技术﹑区种法等。
    北魏贾思勰所作的《齐民要术》也从其中借鉴了不少。
    不过这个氾胜之的确是有些太偏门了,也不能怪杨彪也不知道。
    “好!这书不错,伯喈回去后且找出来,到时候在找人印证一二。”董卓大腿一拍,将此事定下。
    就在这时,一旁的杨彪也开口道:“相国,经过蔡司徒这么一提醒,彪也想到了一本书。”
    董卓眼中露出精光,大笑道,“不知是何书?文先既然知道,想必也不会差。”
    杨彪掠了掠胡须,回道:“不瞒相国,先前彪之所以没有想到这本书,只因此书乃是一本家书。”
    “家书?!”董卓眼中露出疑惑。
    杨彪解释道:“所谓家书,乃是那著书之人为其家族所著,如今在外面应无有流传,下官能够知道也是因为我杨家和那著书之人还有些渊源。”
    “同时那书中的内容有些……”
    董卓皱了皱眉头,“文先有话直言便是,那到底是何书?书中内容有怎么了?”
    杨彪见董卓急了,沉声道:“回相国,那书名曰《四民月令》。”
    “《四民月令》?”
    丝毫不用怀疑,董卓听都没有听说过。
    而一旁的蔡邕听到这个书名,眼中一亮,露出了好奇之色,显然蔡邕也知道这本书,只不过他应该没有读过。
    这时杨彪的解释传入董卓耳中。
    “《四民月令》乃是崔寔所写,所谓四民,士、农、工、商也,所谓月令,便是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官府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等。”
    “下官之所以说这是本家书,是因为这书中记载的乃是崔寔族中经营的家历。”
    董卓点了点头,好奇道:“既然是那位崔寔的家历,文先又从何得知?!”
    杨彪掠了掠胡须,解释道:“崔寔此人与家父交好,他著此书后,家父曾借阅过,在族内留下副本。”
    “唉。”说到这里,杨彪长叹一声。
    “据家父所说,崔寔此人病故时,家徒四壁,还是家父杨赐与当时的太仆袁逢、少府段颎为他准备的棺椁葬具,大鸿胪袁隗为其树的碑。”
    董卓闻言,砸了砸舌,心中不由想到,“以杨彪说话,那《四民月令》记载的乃是那个崔寔族中经营之事,但是最后却混到家徒四壁,连棺椁葬具都买不起了,这书到底靠不靠谱啊?!”
    似乎看出了董卓的疑惑,杨彪开口道:“明公,崔寔这人晚年虽混的凄惨无比,但其所著《四民月令》却是本奇书。”
    董卓默不作声,只等杨彪解释。
    杨彪清了清喉咙,缓声道:“那书中关于农事记载的有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这些。”
    “还包括了养蚕、纺绩、织染、漂练、裁制、浣洗、改制等女红。”
    “同时还有关于修治住宅及农田水利,采药、制药等等。”
    “整体来说可谓包罗万象!”
    “嘶!”
    董卓倒吸一口凉气。
    没想到这个崔寔竟然恐怖如斯啊。
    先贤的智慧果然不容小觑。
    然而杨彪话还未说完,又听其言道:“其中还包括了一些……”
    说道这里,杨彪顿了顿,不再言语。        p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