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生小孩儿》第 2 部分阅读

    给你吃。”
    小猫摇摇头,示意不饿。眼光却被另一个小摊给吸引住了,那儿有个中年汉子在卖猪崽儿。
    “阿么,俺不吃糖,俺想要那个。”
    吴苏儿顺着小猫的手指看过去,是几头瘦弱的猪崽:“要猪崽干吗,养起来可麻烦哩。”
    “俺也不要新衣服,俺喜欢小猪猪。”哼哼,等我养猪赚够钱了,有的是新衣服和糖。
    “阿苏,去看看吧,兴许是猫儿小时候喝过猪奶的原因哩。”王二笑眯眯的说。
    作者有话要说:呵呵 看来这章只能写到这了 下章再让小攻出来
    大错误啊 呜呜
    10
    10、第 10 章 ...
    第十章
    走近了才发现,几只小猪崽瘦的可怜,站都站不稳。王小猫蹲下来,仔细看几只小猪的肚子下面,恩,不错,有一只有十六个□,是做母猪的绝佳猪苗,又仔细找了一只四肢比较长的小公猪。吴苏儿本来不同意买两只,又拗不过小猫的撒娇耍赖,老板也将价格一降再降,最后花了二十个铜板买了下来,心里还是很心疼的,若是养不活,二十个铜板也不是小数字了,省省够家里买一个月的盐了,不过看着小猫兴奋的样子,想想又觉得也值。
    一大圈转下来,已经是临近中午了,吴苏儿抱着小猫匆匆向集市口的一家小吃摊走去,那里是和王大柱约好的地方。到地方时,王大柱却不在。吴苏儿就有些急了,嘴里念叨着不应该放他一个人去耍。王二放下装着东西的担子说:“俺去找找,小猫饿了没,叫阿么给你买一碗面条子吃?”
    虽然小猫一再表示不饿,吴苏儿还是给小猫叫了一碗面条,自己却拿出早上小猫没吃完的半张饼就着茶水啃起来。面条一文钱一碗,小菜另算,其实就是刀削面,不过汤是用骨头煮出来的,吃起来很有味,而且量足。
    王小猫吃了小半碗就再也吃不下了,吴苏儿端过来泡着饼继续吃,这是王二领着王大柱过来,还不得等吴苏儿开口骂他,就嚷嚷着:“阿么,哥儿,你猜我看着哪个了?”不等猫儿他们回答,又自己答道:“是李学俊,那个猴子,他在镇头那家店里当伙计哩!”
    小猫听了很是吃惊,要知道这个时代没门路想进一家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不像中国古时候一样讲究“士农工商”,只要你有本事干什么都行,但是一个在偏僻的小村子里长大、祖祖辈辈要么种地、要么读书的穷人家八九岁小孩想转入商人行业却几乎不可能。这时代在店里做活计就相当于学徒,当然没人会专门指导你。
    吴苏儿给王大柱和王二分别叫了一碗面,本来王二不肯的,吴苏儿只一瞪眼,王二就只憨笑了。爷儿俩个,呼呼几下就干掉了一大碗面条。
    “阿么,俺想去看小哥哥。”王小猫小声说。
    “走,大哥带你去。”王大柱巴不得在镇上多留会儿,立马拍着胸脯应下来。
    吴苏儿给了他一个响栗子:“走吧,俺还想买点儿东西,顺便去看看吧,说起来上次他救了小猫,俺们还没感谢人家哩。”
    猫儿溺水的事,吴苏儿后来听说了,回来就狠狠地骂了王大柱一顿,严厉的警告他,以后再不许带猫儿到河边耍,并且第一次责骂了王小猫,让小猫以后看着水都得绕着走。
    “小哥哥,你怎么到镇上来干活啦?”
    李学俊一抬眼就看到门边站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哥儿,阳光在他左眼边的痣上镶了一道淡金色的边,他整个人看上去都模糊起来。
    “小哥哥,小哥哥,你不记得俺啦。”小猫见他不答话,有些着急的喊道。
    “小猫,你怎么到镇上来啦。”
    “笨,俺和俺阿爹、阿么还有哥哥一起来的。”
    李学俊这才注意到门外的一家三口,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王二叔,王么么,你们赶集来着。”
    王二走到李学俊身边:“学俊,既然来了就好好干,不用惦着你阿么,俺们家会帮着他点儿。”
    “谢谢王二叔。”只王二短短的一句话,李学俊竟有些哽咽了。
    “谢个啥子,你上次救了小猫,俺们也没跟你说个谢字哩。”吴苏儿说道。
    “臭小子,又偷懒,快过来,把这些货搬到库房里去。”店外传来一阵叫骂声。
    “你忙的吧,俺们要回去了。”王二见状连忙说。
    李学俊重重的点点头,跑了出去。
    几个人走出这家店后,王大柱皱着眉头说:“俺听说他求了掌柜的好几天,怎么赶都不走,说不要工钱,只管吃住就行,都饿昏过去了,掌柜的才留了他。”
    吴苏儿听了道:“哎,也是个可怜的。”
    虽说小猫之前说过不吃糖,吴苏儿最后还是买了一小包饴糖,乐得大柱直吸口水。
    王二挑着买来的东西,吴苏儿背着小猫,大柱抱着饴糖,一家四口的影子被越来越西下的阳光拉的老长,不时传出几声小猪的哼哼声,大柱的欢呼声,吴苏儿的责骂声……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寒姬、幻想日、luoyexinfei、棒棒糖帮我找出一个大bug
    欢迎各位帮我捉虫 我实在是拿别字没办法
    11
    11、第 11 章 ...
    第十一章
    接下来的日子,三岁的王小猫变得非常忙碌。他要求吴苏儿每天辰时(相当于现在的七点)叫自己起床,洗漱完毕,就端着一碗白开水,在院子里边溜达边慢慢喝水,然后做些简单的踢腿摆手运动,吃过早饭,将前一天的洗碗水拌上由各种菜叶、番薯皮等煮熟的糊糊给两只宝贝小猪吃。这里的人一般一天只喂两次猪,而且是直接割些草,丢些菜叶子,小猫前世所在孤儿院为节约成本,不买猪饲料,将些做菜不要的土豆皮什么的,煮过喂猪,那样养出来的猪看着不肥,斤两却不少,长得壮而不胖,而且不易生病。小猫这两个月来每天都在固定时间给俩崽子喂三道食,现下两只小猪已长得粉嫩嫩的,皮毛都泛着健康的亮光,整天在院子里东钻钻西拱拱,弄得院子里坑坑洼洼的。
    王小猫看着正吃得欢的两只小猪,心里却高兴不起来:眼看两只小家伙越来越大,家里的菜叶子什么的已经有些紧了,看来以后还得另寻些猪食……
    晚上,吃晚饭时,小猫提出要给两只小猪搭个草棚子,省的将院子里弄得尽是坑不说,还到处是粪便。
    王二笑眯眯的应了:“俺们哥儿真厉害,等以后猪崽子长大了,天天烧肉给你吃。”
    “俺才不吃它们哩,俺要让它们生小猪的。”猫儿急了。
    “好好,不吃,不吃,让它们下崽子。”王二摸摸小猫的头道。
    第二天,王小猫是被一阵“砰砰”的敲打声吵醒的,猫儿打着哈欠走出来,却是王二和王大柱正合力订着一个矮矮的栅栏,一间小小的猪舍已经初具雏形了。
    王二刻意将栅栏订的极矮,好方便小猫喂小猪。
    小猫跟王二和大柱打过招呼就自去洗脸吃饭,饭罢,提着李学俊给他编的小柳条筐儿,跟吴苏儿打了个招呼,只说去找村头那家的哥儿耍,吴苏儿自上次小猫溺水后,意识到整日将小猫拘在家里也不是办法,就鼓励他出门找村子里的哥儿耍,省的偷偷跟着大柱乱跑。
    王小猫沿着一条小路一直走到村子外边的小山坡上,一气儿爬到顶上,才放下小筐子,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微微喘着气,这时候日头已经很高了,十月的阳光,正是让人最舒服的时候。
    猫儿眯着眼睛享受了好一会儿,才趴在山坡上仔细找那些能吃的野菜,恩,家里的菜叶子不大够,小猪冬天肯定要断粮的。小猫只认识两种野菜,都是吴苏儿平时做过的,一种是深红色,吴苏儿管它叫红末子,很好找,只是味道有些苦涩,村里的人大都不爱吃,一种长得类似前世的蒲公英幼苗,这里叫蕨头菜,是很受欢迎的一种野菜,家里比较难过冬的人家会采回去,晒干后,储存起来。今年,自家收成很是不错,吴苏儿倒是没有摘野菜回去晾。
    小猫也不管是哪种,见着就用撸一把,不一会儿,就集了满满一筐儿。小猫擦了把汗,满意的提着筐子朝村子的小路走去。
    “小猫,干什么去了,不是说找叶大叔家的哥儿耍去了么,怎么弄的一身土?”吴苏儿叫住偷偷溜进院子的王小猫问道。
    “就、就耍了会儿,不小心蹭上的。”猫儿支支吾吾的说。
    “还不讲实话,俺今天去找过哩,人家哥儿说你,根本就没见你去过几次。”吴苏儿生气的喝到,眼光落到猫儿提着的一筐子野菜上,有放缓声音道:“你去摘野菜啦,俺们家今年不用吃野菜了。”
    “阿么,俺,俺不是故意要骗你的,俺怕冬天小猪食不够吃。”猫儿老实的交代。
    作者有话要说:写的比较急,大家帮忙捉虫 哈哈
    12
    12、第 12 章 ...
    第十二章
    吴苏儿盯着小猫看了会儿,心里默默叹了口气:这个哥儿打懂事起就一副倔脾气,认定的事谁也奈何不了他,所幸他是个懂事的。
    “以后再不许骗阿么了,要找野菜也不许离村子太远,知道了么?”吴苏儿先前只是担心猫儿,现下见猫儿可怜兮兮的样子,就叮嘱了一句,不再追究这件事。
    “晓得了,阿么,我以后再也不会骗你了。”猫儿连忙保证道。
    “等你大哥回来,往后叫他帮你。”
    猫儿高兴的点点头,恩,大柱也该出份力的。
    在以后的一段日子,直到最顽强的野菜都消身匿迹为止,大河村里经常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爷儿背着个大箩筐愁眉苦脸的跟在一个小小的哥儿后面,盯着一块块草地东拔拔西挖挖……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今年春天,王小猫家发生了两件喜事儿,第一件就是当初瘦骨嶙峋的两只小猪,三月里下了一窝小崽子,九个小猪半个月后已经开始满院子的跑,还经常有村里的人过来看稀奇,对于这一点小猫早料到了,没处理过的一公一母在一起,不生小猪才奇怪哩,但对于不时到家里来围观的同村人很是烦恼,不过还好这时候村里还没几户人家养猪,病毒传染的几率不大。
    另一件小猫一直无法接受,就是吴苏儿在王二一个冬天的努力下,确认又怀孕了。虽然知道这里是男人生孩子,但总归没亲眼看到,所以现在小猫不时用一种怪异的眼神偷偷瞄吴苏儿还看不出变化的肚子。
    “猫儿,等不及见小弟弟啦,今个儿瞄了几次你阿么的肚子哟。”王二在吃晚饭的时候打趣道。
    猫儿哼了一声,低下头加快了拔饭的速度。
    小猪满月后,吴苏儿本来提议将小猪直接拿到镇上去卖掉,遭到了猫儿的强烈反对,央着王二又搭了一个大些的猪圈,又求吴苏儿将院子里种满了蓓菜,蓓菜是村子里家家必种的,可以长春夏两季,而且类似于韭菜,割了会再长,并且积极的学生火和做饭,这样就可以顺便煮猪食,还做了保证以后所有的小猪还是自己一个人喂。
    “算了,阿苏,就依了小猫吧,等以后你身子重了就别下地了,在家帮小猫就是。”王二笑着说。
    “瞎说,又不是个精贵的,怎么就不下地,去年多开出的两块地好不容易种熟了,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阿么,阿么,还有俺哩,俺长大了,以后俺跟阿爹下地,阿么在家休息。”
    “呵呵,俺们家爷儿都十一岁了,可以说哥儿了。”吴苏儿打趣的说,心里却暗暗着急,是呀,大柱已经大了,可家里还没攒够给大柱说哥儿的钱。
    大柱黝黑的脸上居然有些微微的红了。这让小猫不由得感慨,这里的小孩还真早熟,大柱实际年龄才十岁哩,这里十岁生日一过,就称十一岁了,已经知道要找“老婆”了。想到自己四五年以后也会与一个所谓的爷儿定亲,不由得一阵恶寒。
    总而言之,在小猫的坚持下,家里的九只小猪崽子被留了下来,这大大加重了猫儿的负担。后来,吴苏儿上镇上仔细打听过猪的价格后,就花了些功夫在家里帮小猫喂猪,才让小猫喘了口气。
    13
    13、第 13 章 ...
    第十三章
    转眼又是半年过去了,吴苏儿已经是九个月的身子,在王二的坚持下,现在吴苏儿真正的只在家帮助小猫照料十几头壮实的猪,小猫仔细挑选了一头猪留做母猪,三个月大时有一头比较瘦弱的猪,由于受了凉拉稀不止,眼看不行了,王二当即找来村里的几个小伙子帮忙宰了,为此还在村子里摆了一天的宴席,之后又挑好的给村里几户德高望重的和李学俊他阿么送了些,几乎所剩无几,其余七头已经与王二讲好,在农忙前全部卖出去。
    王二在小猫的建议下计划在村子里借一辆牛车,先运一头猪到镇上找好买家,再让买家到村子里来运走剩下的七头猪。
    这次赶集,就王二和小猫去,过年后,村里几个跟王大柱一般大的爷儿定了亲,此后,王大柱像忽然间长大了,每天与王二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出去耍的次数大大减少,这次去镇上,虽然还是露出些渴望的眼神,却没有闹着要跟去,反而主动要求留下来。因着家里的猪也确实是要有人照看,王二就同意了。
    这天也是天没亮,王二就将小猫挑好的一头不大不小的猪赶进从村长家借来的大木头笼子里,小猫听着外面的响动一骨碌的从床上爬起来,自从年前冬天小猫有一次半夜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后,就强烈要求单独睡,王二和吴苏儿只得将家里用做仓库的一间屋用帘子隔了一半出来,钉了个小号的床,让小猫搬过去。
    王二已经吃过早饭了,只等小猫洗漱好,带上早饭就走。
    小猫坐在摇晃的牛车上,一边啃着大饼,一边在心里幻想着等过几年猪养多了,挣了钱,一定要先买辆马车,再盖上一间大房子,还要天天吃白米饭……
    王二先在集市口的一间屋子里,交了两个铜板,拿到了一张类似摊位许可证的东西,才在集市上找了块空地,将牛车停在那。
    只是小猫万万没料到,这里不同于自己原来所在的社会,没有便利的信息流通工具,当地一般自给自足。有几家酒店采买的伙计,问了问价格,听说还有六头需自个儿到小村子里去运,纷纷摇头,而且一家小酒店连一整头猪都吃不下。
    王二想将这头贱卖掉,剩下的再多跑几次,小猫听了,摇摇头,自己并不是只喂这一批猪,这次可以多跑几次全部运到镇上贱卖掉,下次再多就没那么容易了,必须打开销路,只是这个小镇上就那么几家小酒店,根本要不了多少猪肉。
    猫儿皱着眉头一直等到午后,也没想出个好办法,几乎已经绝望了。
    “王二叔,小猫,你们赶集来着!”因着主家少爷忽然想吃集市的小吃,李学俊匆匆赶过来,不想看到两个熟悉的身影,仔细看了看小猫身边的牛车:“你们这是?”
    “嘿嘿,这是小猫养的猪,家里还有好几头哩。”王二解释道,大半年不见,李学俊长高了许多,几乎超过大柱了,只是还是瘦的很,身上的衣服倒比上次见时鲜亮些。
    李学俊皱着眉头,犹豫了半响,又仔细观察了笼子里的猪,显然养的非常好:“家里的几头也和这头差不多?”
    “都一样养的,只有两三头稍稍小些,想找家到俺们村子里一并收走。”猫儿答道。
    “王二叔,小猫,俺现在的主家倒是一户大的,你们若是相信俺,就跟俺走一趟,俺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成。”过年时,李学俊现在的主家到此处访友,在街上钱袋被偷走,幸亏李学俊机灵,帮忙追了回来,主家听了李学俊当初进店时的事后,将他收进了自家在这个小镇上的分店里,由于是主家吩咐,这边掌柜的倒不敢怠慢,有问必答,让李学俊学了不少东西,每月还有半贯钱拿。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意思 昨天晚上有事十一点才回家 这章算昨天的 今天还有
    14
    14、第 14 章 ...
    第十四章
    李学俊一手提着精致的食盒,一手牵着小猫,不断和路边的熟人打招呼。小猫很郁闷的发现,李学俊跟镇上的人说话时,已经不用“俺”这些字眼了,一口官话,想当年自己也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腔呀,可比他说的好听多了,唉,英雄无用武之地啊。
    李学俊带着小猫和王二一路走到一个小院子的后门,交代王二在此处等待。李学俊提着食盒直接朝小书房走去,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出一个年轻的声音。
    李学俊轻手轻脚的将食盒中的一碗鸭血粉丝汤,一小碟腌制的竹笋并一碟酱牛肉摆在一旁的小几上。
    在一旁皱着眉头看账本的年轻人,李学俊进门后头也没抬一下,仍旧仔细默算着几笔帐,直到闻着一股诱人的香味,才搁下账本,抬眼看了看小几上的几样小吃,心里暗暗赞许李学俊机灵,又想到掌柜的说他是个肯吃苦的,恩,倒是值得栽培一番。
    李学俊敛息守在一旁,见青年放下碗筷,一脸满足相,小心的提议道:“少爷,现下也看了大半天的账本了,不如出去走走吧,歇歇眼睛。”
    这青年就是李学俊现在的主家,是北边有名的大盐商赵家的三少爷赵箜,虽说极有才干,只可惜是外室所生,亲生阿么病死后,被接回赵家,家里正室么么不让拜宗祠,赵老爷私下里给了他一笔钱打发他自己出来闯,省的家里老是闹腾。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也挣下了一份家产。青石镇上只是有几家小小的杂货铺是他的产业,本来只需每年查查账本即可,只是因为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好友隐居于此,故而每年会在此呆上大半个月。
    赵箜在心里暗笑,虽说只与这个小孩子相处了半个月,却知道他最是慎言谨行,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劝自己出去走走,说话喜欢拐弯子不是什么好的为人方式,但对于商人来说却是一个长处。
    在后院小花园里,李学俊斟酌着说:“上次听少爷提及要往家里送节礼,少爷认为这里的土产可用得着?”
    赵箜但笑不语,李学俊见状,只得硬着头皮告诉赵箜,有自己同村人家里养了好几头猪,在小镇上买不出去:“我已经仔细看过了,猪养的是极好的,壮而不肥,这样的猪,肉是最好的。”
    “你呀,若是与其他商人打交道,说话时弯转的越多越好,与自己东家说话,却是一定要直话直说的,难道还让你东家去猜你的意思?”赵箜笑道:“去看看吧。”
    李学俊仔细想着赵箜刚才的话,知道是在提点自己,心里十分感激,脚下不停,引着赵箜往后门走去。
    若不是小猫和王二相信李学俊的人品,怕等了这许久早就当自己被耍了,正当王二心里暗暗着急时,在等下去,集市就要散了,眼前的们终于“吱呀”一声开了。
    赵箜看了看笼子里的猪,皮毛泛着粉红的光泽,一看就知道是一头健康的猪,头小骨架大,又有瞟,确实是难得的好猪。赵箜又仔细问王二养猪的法子,十句里倒有七八句是一旁的小哥儿答得。正惊异,就听到一个憨厚的嗓音解释道:“俺家的猪都是小猫在喂的,俺们只帮忙扫扫猪圈。”
    赵箜不禁多看了这个小哥儿一眼,一看就知道是小村子里的孩子,但眼睛里却不像一个四岁的哥儿一样,见着陌生人全是惊慌或兴奋,只透着这个岁数不该有的冷静,还时不时有一抹算计的精光闪过。赵箜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却听得小猫讲出了自己的计划,再不敢小看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
    “俺现在家里还有六头猪,这头算中等样儿的,俺还养着两头母猪,一头公猪,以后会有更多的好猪养出来,您要是想要,可以上俺家看看。若满意,以后俺们猪长大了,还找您,价格可以商量。”小猫心里算计着,就算价稍微低些,也得抓住这个大主顾,要不然以后就别想扩大养猪规模了。
    “少爷,我们村里还有许多别的土产,您若是感兴趣,我可以替您跑一趟,先卖些样品回来。”李学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赵箜赞许的看了看李学俊,自古物以稀为贵,北边盛产盐,土地不易种植蔬菜,若趁着此次回家送节礼是捎带一批时蔬,必定是可以赚一笔的。
    “这件事交给你,若你办成,以后就让你跟着胡大管这条路子。”
    李学俊抬起头,眼里闪着狂喜的光芒:“多谢少爷栽培。”
    15
    15、第 15 章 ...
    第十五章
    说干就干,李学俊辞过赵箜,迅速的收拾了一个小包袱,决定今天就和王二一起回村子,然后带着小猫和王二往另一条路走去,边走边跟王二解释:“俺们主家在镇子东头买了一个大院子做仓库,到那边会有人看猪。”
    “小哥哥,你不用专门跟俺们说土话,省的变来变去,你也难受,俺们能听懂的,对不,阿爹?”小猫叫道。
    “就你行,这是学俊不忘本哩,不过,你要是难受,心里记得你是哪出来的就行,也不必说土话,省的叫别人小瞧了去。”王二一边赶着牛车,一边回道。
    “不碍事的。”李学俊温和的说。
    约莫一刻钟后,见到一座半新的院子,李学俊招呼王二停车,自己上前敲门,开门的人显然是认识李学俊的,问过几句就放行了。
    这个时代卖整头的猪可不是讲斤称的,都是靠有经验的人估价,现下猪肉不论肥瘦,市价固定六个铜板一斤,一头猪喂的好约莫百来斤肉,猪内脏、猪尾巴什么的是不值钱的,不过猪蹄因为家家的么么生孩子后都会买些回去,还比较金贵。
    那掮客倒也不压价,听说是要长久合作的,给了半贯钱的价,这已经高出小猫所料了,王二更是没料到,只费了些柴火和菜叶的猪,竟抵过一季大豆的好收成,自然是没意见,而且伙计当场就拿了半两银子付账,王二以前卖些家里的物什都是一个铜板一个铜板计较的,银子很是少见,当下就欢欢喜喜的收了银子,直道掌柜的好说话。
    李学俊跟几个伙计道别后,知道村子里的人上镇上一般是不舍的在镇上吃饭的,更何况,今天王二和小猫,现在才办妥事情,肯定还饿着肚子,就又带着王二和小猫又回到镇子里:“王二叔,小猫,回村子也不急在这一刻,你们先吃点东西吧。”
    王二道:“买些在路上吃就中,要不得走夜路了,小猫他阿么,身子重了,还是早点回去好,省的他担心。”小猫也在一旁附和。
    李学俊见状,只得带他们买了些平时他们不舍得吃的点心,当然在付账时王二和李学俊又争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李学俊手快,付了帐,被王二抱怨了好久,李学俊解释道,跟了新主家后,管吃管住,每一季还有衣服裁,工钱都省了下来,除了留给阿么的,自己也没啥好花的。
    三人坐着牛车,紧赶慢赶,终于在太阳收尽最后一丝光芒前赶到了村子口,刚进村子就看到大柱在路口张望,见到牛车,兴奋的冲过来:“阿爹,哥儿,俺等你们好一会儿了,阿么说要等你们一起吃晚饭的。”
    王二和小猫笑着应了,知道李学俊必定急着回家见自己的阿么的,就让他先走,王二又嘱咐小猫跟大柱牵着牛先回家喂草,喂饱了,明天再还回去,他推着车跟笼子先还到村长家。
    “阿么,阿么,俺回来了。”还没进门,小猫就大叫起来。
    “你阿爹哩?”吴苏儿一边应着,一边走出来问道。
    “他去还车了,俺们猪卖了足足半两银子哩,那商家还派了人来看俺们家剩下的猪,你猜派谁来着?”小猫兴奋地嚷嚷着:“是学俊哥哥,就是咱们村的学俊哥哥哩。”
    吴苏儿等小猫坐下来,让他喝了一口水,才问道:“学俊现下有出息了?”
    小猫将李学俊的事简短的跟吴苏儿讲了一便,又道:“今天幸亏有学俊哥哥帮忙哩,他认识好多人。”
    吴苏儿也很替李学俊高兴,只在家里说,明天要多烧几个菜,好好招待李学俊。
    王大柱现在沉稳了许多,听了小猫的话,虽说高兴,却不在想小时候一样跳来跳去,只在一旁嘿嘿的笑。
    王二一进门,就将半两银子交给吴苏儿收起来,又把带回来的点心给王大柱吃,王大柱不肯,说要等晚饭后,大家一起吃。
    “阿苏,俺看喂猪是个挣钱的好主意,等这几头卖掉后,俺跟大柱好好将猪圈修一修,你以后就和哥儿在家喂猪,省的到日头底下晒。”
    “喂猪能要多少时间,怎么就不下地了,又不是官家的么么,没得叫人笑话。”在吴苏儿看来,整日在家不出门干活的,只有懒人和官家么么。
    16
    16、第 16 章 ...
    第十六章
    对于每天极其忙碌的人来说,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三年时间过去了。
    一个人长相清秀的半大哥儿,站在院子门口大声喊叫道:“王兴、王祖,回来吃饭啦。”经过小猫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又因着家里经济条件的改善,伙食大大丰富,现在的小猫身高已达到同龄人的中等水平,而且很少生病。
    这几年,李学俊成功的开辟了一条“南菜北调”的新商路,不仅大河村,其它许多村都跟李学俊签订了协议,将村子里产的蔬菜包括野菜,制成酱菜或晒干后卖给他,鸡、鸭、猪什么的都风干,这也导致了几个村子里干屠夫这一行业的人,一般是同村的几个汉子固定在一起,哪家需要杀猪,找领头的就行,很是方便,大大增多。家家户户都会多种些蔬菜,每年夏季收菜的时候,屋顶上、路边、院门口都晾着用开水烫过一遍的菜。
    小猫还是主要养猪,吴苏儿也做些菜干什么的卖与李学俊,只没猪肉的赚的好。家里有两头公猪、四头母猪后,小猫就停止了扩大规模,一是人手不够,二是这时代可没有疫苗,不敢冒险养的太多。村子里除了村长家是本来就养猪的,后来又有好几家比较精明的也跟着养猪,只是总没小猫养出来的好,倒不怕有市场压力,大多数人家还是把仅仅多种了些菜。
    年前,王二跟吴苏儿商量后就决定重新盖几间宽敞的瓦屋,王大柱也大了,有几间好的屋子,说哥儿时也有底气。对于做新屋,最高兴的莫过于小猫了,因为,他住的那间仓库,实在太拥挤了,还没啥隐私。设计新屋时,在小猫的强烈要求下,厨房与茅厕也翻新了,本来王二只打算盖堂屋和几间小房间的。那厨房四面漏风,稍不注意,锅里就有沙子,茅厕更不用说了,根本挡不住人啊。新屋盖好后,正对院门,一溜儿青瓦青砖的房子,中间最大的一间是堂屋,两边各有两间较大的房间,一间王二和吴苏儿住,另外一间是王大柱跟他以后的么么的房间,小猫的房间安排在王二和吴苏儿房间的旁边,一间屋子中间用墙隔开,前面半边是小猫的房间,后面还是仓库。当初小猫还是选了间带着仓库的房间,就是因为它离厕所近,冬天上厕所可以方便些,当然也可以用尿壶的,作为一个文明人,小猫坚决拒绝在床上尿尿。王大柱新房的旁边也是一间屋隔开,是给小猫的双胞胎弟弟准备的。当年吴苏儿怀着时,肚子特别大,每次小猫见了,都胆战心惊,生怕吴苏儿会被肚子拉的站不稳,而且怀了十三个月,那次后,小猫才知道,这里怀孕是要整整一年的,把王二弄得紧张兮兮的,还特意带吴苏儿上镇上找大夫诊了一次,回来就乐得合不拢嘴,大夫说是双棒儿。厨房在最边上,炤台也新修了个大的,煮猪食就方便了很多。正屋后面是一排茅草屋猪圈和鸡圈,,因着小猪崽的破坏力,后院只种了些果树,还弄了个门,不让小猪跑到前院糟蹋菜。
    “看你们两个身上爬的,是不是不用你们洗衣服?”小猫一见两个泥猴儿冲进院子,柳眉一竖,就喝道。
    “悍哥儿,悍哥儿,天天这么凶,小心没人要。”王兴和王祖做着一摸一样的动作,齐声叫道,气得小猫一个倒仰。这里爷儿还是哥哥弟弟称呼的,可哥儿,不论是比他大的还是比他小的,都是一个称呼——哥儿。
    “瞎说什么,还不快去洗手好吃饭。”吴苏儿走出来,给了一人屁股一巴掌。
    吃中饭时,吴苏儿又提到哪家的哥儿到年龄了,哪家哥儿长得又好看、又勤快,可惜不好生育等等,还要求全家人都一起讨论。小猫迅速的拔完碗里的饭,拿了一个饼卷了些菜,就逃走了,心里很是佩服大柱的耐性,都念了两年了。大柱也不知怎么,越长大性格越像王二,每天低头干活,憨厚的很。以前是家里穷找不到哥儿,现在家里好了,吴苏儿又挑来挑去,总觉得不够好,找个憨厚的,怕两口子以后吃亏;找个机灵的又怕大柱会被欺负;既要长得好,又要会持家,还得好生养。挑来拣去,大柱就十三岁了,现在,与大柱一般年龄的,除非家里有败家子,几乎都定了亲。当然,小猫认为十三岁也不用急的,还没成年呢。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12点要断网,亲们的评论就不回复了,明天再回复。
    17
    17、第 17 章 ...
    第十七章
    日子在吴苏儿的念叨中滑过,不知不觉大半个月过去了,又到了与李学俊约定交货的时间。年仅十四岁的李学俊已经算是一个主事了,周围十里八乡都是交代手下的小伙计去的,只大河乡,每次不论多忙都要亲自跑一趟的。年前小猫家开始做新屋的时候,李学俊就已经在青石镇上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将阿么接了过去,家里剩的几亩薄田交予王二帮忙打理,每年收成四六分账的,李学俊本想将田地卖去省事,却也拗不过自家阿么。现在,每年专程回大河村两趟,连李学俊自己都说不明白是为着什么。若说是念着乡里乡亲的情谊,李学俊自认为不是个念旧的人,只是,每次夜深人静时,想起十岁那年,河边小小的笑脸,眼角的痣还会在心头一颤一颤的,还有嫩嫩的一声又一声小哥哥。那时自己家逢巨变,原先爷爷还在时,自己日日在家念书写字,本就与村里同龄的泥孩子格格不入,而后阿爹将家产败光后,又每每觉得旁人定都在背后嘲笑自己,哪里还能融入同伴的圈子,现下想想,村里小爷儿大多憨厚老实,哪里会做些个背后嘲讽人的事儿,就算村里最喜欢说三道四的么么,提起自己家,也只会道一声“可怜见的”,只是久而久之,自己越发孤僻,直到无意中救了溺水的小猫,不仅小猫每次偷偷带着些小零嘴儿找自己耍,大柱也常常邀自己加入他们的游戏,情况才开始好转,许是那段日子过得太阴郁,才对小猫的笑颜念念不忘的,恩,就是这样。李学俊在赶回大河村的路上,对自己的怪异心里,做了一个自我开解,想到小猫,不禁又给了身下的爱马一鞭子。
    李学俊快马加鞭赶到青石镇,在自家院子歇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到库房调集车和伙计,一直到午时才准备就绪,照惯例是要马车先进村子,住一晚上,下一天才开始收货的,李学俊让车队先出发,自己随后就到。因着阿么说有事要商量,到货收回来,自己要忙着收检,即刻启程押送货物,只怕越发不得闲了。
    “学俊,你也不小了,可想过以后?”李学俊的阿么叫杨秀儿,虽说只是个小村子里长大的,但在李太爷跟前伺候了好几年,也长了些见识。他的意思是,李学俊如今看着风光,但每日东奔西跑,累坏了身子骨不说,就算挣了几个,但哪家愿意将自己千疼万宠的哥儿嫁过来守活寡,而且,现在是主家用的着李学俊,若以后有啥变化,李学俊就算不得个人物了,杨秀儿想着让李学俊趁早置办些生钱的产业,杨秀儿的意思是,在村子里多买些好田,雇人先种着。
    这话倒提醒了李学俊,虽说这条商路是自己最先想出来的,自己一手满满壮大的,但赵箜能栽培一个李学俊,就能栽培千千万万个李学俊,看来自己这些日子是忙昏头了,当即就应下了杨秀儿的话,即使不一定买田地,也安排一下,答应这次推迟几天上路,但对于定个哥儿的事,李学俊一时却没想过。
    “你今年十四了,要是在大河村,好些爷儿哥儿都领回家了,俺看你每次每次在王小猫面前献殷勤,那哥儿倒不错,人长得好,又聪明,还好生育,你要是中意,,虽说年龄小了些,俺可以先帮你找媒人定下来。( 我不要生小孩儿  ./3519/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