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镇压太子开始》第五十六章( 县令告状 国公蒙圈(求鲜花票票)

    [.net]
    长安城,两仪殿内。
    李世民坐在软塌上,下方,是魏征,房玄龄,高士廉等一众文官。
    今天是李世民宴请大臣的日子,诸位国公和李世民相谈甚欢,共商国之大计。
    “长孙皇后和魏王殿下想必已经到了洛阳,不知道长孙家现在可还安好。”
    高士廉饮下一杯美酒,目露回忆的说道。
    当年,长孙无垢和长孙无忌被撵出长孙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不知道为什么,就在前几天,长孙皇后突然提出来要回娘家看看,刚好带上她最后一个儿子,魏王李泰。
    如果和长孙家的关系能有所缓和就再好不过了。
    “是啊,如果能化干戈于玉帛,自然是善极。”
    周围的一众国公纷纷恭贺的说道。
    然而李世民只是独自饮酒,并不言语。
    早在很久之前,长孙皇后就一直提出要立储的要求,依照礼法,将太子之位传给李泰。
    只不过,李世民一直没有答应。
    这一次,长孙皇后前往洛阳,目的恐怕并不单纯,绝对不仅仅是探亲那么简单。
    再加之长孙无忌的失势,恐怕这次,长孙家族要有动静了。
    和李世民抱有同样念头的,还有魏征。
    他也猜出来,长孙皇后和魏王李泰前往洛阳,是准备密谋什么共同对付李恪。
    当然,这种话只能想想,并不敢说出来。
    “咳咳……听说蜀王殿下的钢铁厂效益巨大,为我大唐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陛下,如此功绩,应当赏赐。”
    魏征干咳两声,转移话题,将目标放在了李恪身上。
    没错,李恪的钢铁产业,虽然获得的收益归李恪所有,但钢铁所带来的变相收益,却是无形中增强了大唐的税收国力。
    如果不出意外,今天大唐的税收,能够突破五千万贯大关。
    这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功劳。
    “没错,陛下,蜀王殿下功绩卓越,威望非凡,若是不赏赐一番,恐怕有失公正人心。”
    房玄龄也开口说道。
    刚开始,房玄龄还有些讨厌李恪嚣张跋扈的性格。
    然而,李恪的确有那个实力。
    现在,房玄龄对于李恪,只有钦佩。
    “没错,蜀王殿下天资卓越,为我大唐……”
    “希望陛下能够……”
    周围,一众国公的风向已经彻底倒向了蜀王李恪。
    毕竟,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要不出意外,蜀王李恪,就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选。
    这个时候,说些无关痛痒的好话,谁都会。
    “善!”
    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的心中,也是想立李恪为太子。
    只不过,当初持反对意见的人太多,李世民不好开口。
    然而现在,朝廷中大部分国公的风向都已经倒向了李恪。
    大势所趋,大势所趋啊!
    “蜀王的官职已经不好在继续提升,那就赏赐他几块封地吧。”
    李世民开口说道。
    李恪已经是工部尚书加左右武卫大将军,官职已经算是倒了顶点。
    在往上就是门下三省,不过门下三省的重要官职都已经有人在位了。
    太师太傅那种名誉官职也没啥用。
    还是奖励几块封地来的实在。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千牛卫走入殿内。
    “启禀陛下,蓝田县县令求见!”
    千牛卫行礼说道。
    “蓝田县县令?”
    众人懵了,这是个什么不入流的小官。
    “混账,区区一个县令,也敢求见陛下,轰出去!罚俸半年!”高士廉怒声呵斥道。
    “无妨,让他进来吧,一个县令也想要见我,想必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禀告。”李世民心情正好,于是吩咐千牛卫将蓝田县县令放了进来。
    “参见陛下!”
    蓝田县县令一看到李世民,立刻是激动的痛哭流涕。
    就在刚才,他被一群粗鲁的士兵直接从县衙扔到了长安城的大街上。
    “有什么事,你说吧。”李世民开口。
    “启禀陛下,就在刚才,蜀王殿下带领军队,占领了我蓝田县,将县内大大小小的官吏尽数遣返出境。”
    “就连微臣……就连微臣也被扔到了大街上。”
    李世民:“……”
    一众国公大臣:“……”
    “蜀王真是反了他!”高士廉怒骂出声,“居然敢做出如此胆大包天之事。”
    然而,殿内的其他国公,甚至李世民,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杀掉太子李承乾,杀掉李君羡,扳倒长孙无忌。
    这天底下,还有什么事情是李恪不敢做的。
    “请陛下给微臣做主啊!”
    蓝田县县令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说道。
    “既然如此……”李世民稍微犹豫一下,“你就遣返原籍,回家乡养老吧。”
    “既然他已经占领了蓝田县,那么从今日起,就将蓝田县封赐给蜀王吧。”
    ……
    ……
    ……
    李世民的话,让一众国公彻底蒙圈了。
    陛下,你要袒护李恪,至少也先找个理由吧。
    这特码是连理由都懒得找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