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夺舍了大秦章邯》第二十二章 改名赢哀【求收藏求鲜花】

    [.net]
    ……
    间涉在徐保的帮助下,弄到了两艘大船。
    沿着内陆河道开到了骊江悬崖处,
    当天晚上,没有一点动静。
    “不会是守错地方了吧?”间涉派兵士沿着悬崖江岸寻找,一有发现即时通报。
    直到第二天黄昏。
    左崖守兵才带了个浑身湿辘的秦兵,来到甲板。
    “大好了,你们出口在什么位置?”
    第一个从地底钻出岩洞的是韩泰。
    岩洞出口隐藏在山崖底部,需要潜水几米才能游到外面。
    李存孝带他们来到骊江边,耳畔已经能够听见外面江水拍打山崖的声音。
    他严肃的对赵越及百名秦兵说:“现在你们在赵高的名单上都是已经被埋葬在皇陵的死人,所以出去后,绝对不能回家或返回军营。绝对不能让人知道你们还活着。你们死了,赵高肯定会抚慰你们家人的。若是知道你们活着,你们的结局会很惨,你们家族也会跟着遭殃!”
    众秦兵确信他说的一点不错,都齐声唱诺:“愿誓死追随将军!”
    李存孝让韩泰钻出水道到江面去:“主公,应该派有接应船只!”
    间涉命船只驶近悬崖出口处,同时派几名水手携带简制潜水器,钻入岩洞,将不识水性的赢高及两位美人接到了大船上。
    两艘大船装载几百人,一点也不显拥挤。
    两艘大船快速出内河,往东海方向驶。
    赢高劫后余生,望着前方一望无际的海平线,不禁心潮澎湃。
    记得多年前,也是在一艘大船上,他跟随父皇出巡东海。
    也是这样的巨舰,当时有几十艘,数千秦士,在东海之上,捕杀了一只巨型大鱼……
    “拜见赢高公子!”身后李存孝从船仓走了过来。
    “将军,以后我要改一下名字,赢高、赢高,令我想起那个阉贼赵高,我以后改名为赢哀。”赢高坚定地说。
    “赢哀,好名字,哀不大于心死,公子为大秦帝国而悲哀。好,以后就叫你赢哀公子!”
    此时侍女端上了热茶、温酒,
    “将军,我们这是驶往何处?”他不禁问道。
    李存孝朝远处间涉和徐保招了招手。
    “这位是千夫长间涉!”
    间涉:“拜见赢公子!”
    李存孝:“公子名字自今日起改为赢哀,转告将士们,以后不得再叫公子旧名。”
    “诺!”
    他又指着另一位白净的中年人说:“这是徐保,徐福的兄弟!”
    赢哀大吃一惊,徐福他是见过几次面的,跟眼前的徐保确实很相像。
    “拜见赢哀公子!”徐保躬身致意。
    “你兄长徐福他……”
    其实始皇帝生命的最后几年都是在满世界寻找徐福的踪迹。
    为了寻找仙人,找到长生不老仙药,始皇帝在徐福身上是投了大赌注的。
    开始徐福叫海外有仙山,山上有仙人,肯定有不老仙药。
    始皇帝遣他入海去求长生药。
    数年后,徐福空手而归,禀报说通往东路的海上有巨鱼挡道,无法驶入东海。
    始皇帝大怒,亲率百只巨舰,数千勇士,在浩渺大海之上击杀了多只巨鱼。
    徐福又被命出海寻长生之药,这次他带了童男童女各千,上百艘巨舰,携带无数粮食物资。
    然而一去不回!
    徐保深深叹了口气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和不老仙药,兄长领旨后没有完成任务,肯定不敢回秦廷覆命!只好流落荒岛,在那里开疆僻土了!”
    李存孝说:“我们现在就是去投奔徐福。”
    赢哀此时也别无他路,只能听之任之。
    ……
    咸阳赵高府第。
    赵高仰躺在软辇上,陷入了沉思。
    “不容易呀,”他叹了一口气。
    头脑里仿佛还浮现出赢政那如凌厉刀锋的眼神,威严的声音,每念至此,他的脊背还是冷汗直淌。
    “可是,你死了!”他用力挥了一下手,努力想赶走心内的那片阴影。
    难道我还会怕一个死人么?
    母亲告诉他,他父亲是赵国的一个王,假如不是秦国大军灭亡了赵国,他们兄弟三人都将是锦衣玉食的王子。
    父亲被秦兵杀死于王府。
    在家仆的帮助下,母亲携带三个儿子逃了出来。
    后来被秦兵收容进了劳役营劳作。
    仇恨的火焰在他幼小的心田埋下了深深的根。
    他精通秦律,写得一手大篆。
    被选入秦宫室工作,他勤奋工作,善于逢迎上司,步步提升。
    他掌握大秦律法的能力,据说不亚于廷尉大人。
    写的一手大篆文字更是艳冠整个秦朝。
    于是,他被举荐进了秦宫。
    被那个千古一帝留在了身边工作。
    经过了多年的揣摩跟了解,赢证越来越器重他了,他感到自已也逐渐地走近了权利的核心。
    他成了始皇帝离不成的左膀右臂,地位跟李斯相当。
    李斯为了投靠赢证,能够暗中帮助赢证把恩师吕不韦板倒。
    赵高为了消除赢证猜忌,他狠下心把自已阉割变成了宦官。
    从此,他能随时出入秦宫,随时侍奉在赢证身边。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