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很对,人漂亮,穿什么都好看。围块破布?那叫性感。
云朵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明明是那么一个面若繁花,唇若脂红的娇小姐,穿起铠甲却摇身一变成了潇洒快意的俊青年。上次出关穿男装时明明还别扭得很,也不是知道是不是因为身体里的是朱棣,若有似无的带了些男儿英气,走在路上不知招摇了多少宫女的侧目。
只有小月每次服侍我穿一身铠甲,总是嘟着嘴一脸的不满,说什么“娘娘还是穿女装好看”。我知道,这个小丫头是在用她的方式为我担心。我没有告诉她自己每天出门都是干些什么,只是说若有人来访便托病推辞过去。小月到底也在宫里待了几年,并不多问,但每次帮我换衣服时都要埋怨几句。
朱棣自己倒是一点都不在乎好看与否,大多数时候都是占着身体抱着于谦给他的那一堆材料埋头苦读,好像终于找到了自己翻书的乐趣。至于我,不用翻书,甚至在朱棣和于谦各处巡视审查的时候都不用控制身体。眼看自己就要闲到一塌糊涂,我决定,为男装云朵儿取个名字。
起之前,我询问了朱棣的意见,毕竟大多数时候用的是他,还是要选个大家都喜欢的。
“有这个必要吗?”他翻着材料,一副不爱搭理的声音。
“当然有。”我翻个白眼,又想起他看不见,收回,“你见过有哪个男人叫朵儿的?”
他似乎也终于觉得有点不大对劲,想了想回道:“那还叫朱棣不就是了。”
我忍不住继续白眼:“人家问你叫什么,你说和老祖宗一样叫朱棣,还不立马判你个亵渎罪,拉出去斩了啊。”
“老祖宗,我有这么老吗?”他声音似是带着笑,手上的动作也慢了些。
“当然,你比这里的任何人都老,还不是老祖宗。”我接上,心想你比我大了500多岁呢,“再说,用着人家云朵儿的身体,总不能给人家改了姓吧。”
“那就云棣吧。”
“我还云姐呢,又不是唱戏,你就不能出点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吗?”我终于放弃考虑他的喜好。
想想他给儿子起的名字都不错啊,什么高炽,高煦的 ,看起来读起来都很顺。怎么轮到自己了,反而这么随便。印象中历史上的朱棣不是对自己的公关形象挺重视的吗,怎么我认识的这个不太一样?
“对了,云乐咏怎么样?”苦思冥想,我终于总结出一个比较满意的结果,“取自你的永乐二字。”
“有何含义?”
“含意?”起个名字怎么这么麻烦,“嗯,含义……,含义就是这仗一结束,你会被所有人乐于传颂歌咏。怎么样,不错吧?”
“呵。”他轻笑一声,仍是翻着书。
“什么叫‘呵’,你还有比这更好的名字吗?”我不满意道。
朱棣没说话,不过从次日起还是识相的向所有问他姓名的人通报了这个名字。
对他的配合我嗤之以鼻。要不是想不出更好的名字,以他那种没事找别扭的性格绝对不会老老实实地用这个名字。
京城的紧张气氛一日胜过一日,宫里宫外人人自危。后宫里,很难再听到娘娘们的柔声软语,和丫头们的嬉笑打闹。孙太后自从没了儿子,病怏怏的守在自己的宫里,几乎不曾出门。钱皇后也在圣旨颁下后的第二日,便搬至南宫。小月从甚少的几次偶遇湘儿的机会中打听到,每天的以泪洗面,让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清楚,再加上夜夜睡在地板上,一条腿受了寒,走路总是一瘸一拐。每每听到她的情况,我总是心疼又感慨。女人呵,一旦爱上了,就会变傻的。而这,或者就是她的命。
九月十五,土木堡大败后的一个月,从辽东等各地出发的后备军们全数到达京城。加上三大营仅剩的预备役,总算勉勉强强凑够了20万人。长年的安乐生活,这些名义上的兵士们早已忘记了什么叫做打仗。而训练军队的这个担子,自然又压在了朱棣的身上。
反观朱棣,倒没有了刚知道手下只有20万兵时的焦躁。他开始时每日跟在于谦身边,表面上扮作军师,暗里却是整个战役真正的指挥者。小到军粮的筹备分配,大到整个北京城的防御工作,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还三不五时的就拉着于谦去巡视,每天都要从卯时忙到子时深夜。等到所有军队都开至京城后,他又开始整备军队,将外地的部队编入京城的守备军中,又重建京城的三大营,编制新的神机营。还要从仅剩的几个人里选出合适的人选作为将领,然后每天拿出大半的时间在每个军营之间检视查看,监督他们的训练。再加上要考虑对付也先的对策和对各处的安排,几乎十二个时辰连轴转。十几天下来,我这个每天闲闲坐在背后看的人都觉得头晕眼花,他却有点甘之如饴的意思。
不过还好,老天爷总算悲天悯人,虽然让王振带走了几十万人,却还是留下了两个有用的。第一个是于谦。他虽然是个对打仗没什么经验的文人,却很熟悉军备军饷的筹备工作。粮食也好,兵器也好,士兵们的衣食住用都被他安排得井井有条,几乎不用朱棣再多说什么。除此之外,他还接手了安抚人心的工作,每天宫里宫外的到处奔波,费尽口舌。也多得了他,宫里的妃嫔大臣才彻底放弃了南迁的计划,外城里老百姓们的生活也没有出现太大的影响。
如果说于谦的有能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那另一个人的出台就只能说让我大跌眼镜。这个人,就是石亨。我一直对石亨没有好感,他看过来时的眼神,总是带着无礼与傲气的蔑视,好像在说你一个女人能干什么。而朱棣对石亨的厌恶,怕是比我更甚。也不知道是不是前世有仇,朱棣和石亨两个人总也看不对眼。从第一次见面开始,到之后几次的军事会议,这两个人总是针锋相对,咄咄逼人。虽然多数时候,都是朱棣板着脸或冷潮热讽或无视,而石亨面红耳赤,一肚子闷气的瘫坐在椅子上。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让朱棣厌烦到不想看到的人,却成为了推荐掌管五军大营的将领时第一个从他口中出现的名字。
我曾经不解的问过他,为什么愿意把这么重要的位置给一个让自己如此讨厌的人。让一个明摆着瞧不起自己的人天天在眼皮底下晃。
他一边翻着于谦送来的各方面的报告,一边平淡地说:“石亨确实是个榆木脑袋,他打仗只知道硬碰硬,不识变通,又瞧不起虚实兼备,兵不厌诈的做法。但是,他是目前京城所有武将里唯一与也先的部队有过正面接触的人,对也先的兵力比较清楚。而且,他骁勇善战,善于指挥骑兵,又长年在外,积攒了很丰富的战斗经验。虽然阳和一役的失败于他不是没有责任,但却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比其他人有更强烈的求胜信念。有利有弊,利大于弊,我当然要选他。”
“可是,他那个人那么讨厌……”
他抬头看我,不在乎的一笑:“我现在需要的是能打仗的人才,而石亨就是能打仗的人才。他是好人也罢,是坏人也罢,是奉承我也好,还是看低我也好,只要他能打仗,能打胜仗,我就要他。”
朱棣的话让我想了很多。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很是天真。
正统十四年的十月,是个多事之秋。
十月初一,也先袭击紫荆关。
十月初三,紫荆关失陷,守备都御史战死。
十月十一,瓦剌大军兵临城下。
从突袭到失陷,也先仅仅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就打破了挡在京城前面的最后一道关卡。
紫荆关外的兵马集结,既是试探也是等待,试探的是京城的兵力,等待的是大明的妥协。也先手里有大明的皇帝,而后宫众妃曾送去的一笔银两又给了他太多的期待,让他天真的以为,掌握了朱祁镇,自己就掌握了一切。
确实,他想的并没有错,对封建社会而言,皇帝就是整个国家的一切。
只是,如果朱祁镇不再是皇帝了呢?
也许,这个世界上只会有一个叫做朱祁镇的温雅青年。但是,却绝对不会只有一个被称为“陛下”的大明皇帝。
九月。
一个月的时间,于谦和朱棣收到了数封来信。内容都是一样——也先曾以太上皇为胁,要求通关放行。而结局也无不同——也先失败而归。无数的守将用他们的智慧抵挡住了也先的威胁,而朱祁钰对兄长的书信鉴定后的一句“伪书也,自今有书悉勿受”更是铁板钉钉一般,彻底打破了也先想用朱祁镇迫使大明投降的美梦。朱棣和于谦可以放开手的准备战争,不必担忧自己的哪一个决定会取了朱祁镇的性命。用某位大人的话说,身为原大明皇帝,为了百姓而死才是死得其所。
没有人理会过那个活在刀刃下的人在想什么,因为他们这么做是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况且,皇上已经换人,天下已经易主,尊称一句“太上皇”已是恭敬之至,至于那上皇是死是活,三个字,无所谓。
残忍,却又极其理所当然的决定。
也先并不笨,一个月来的四处碰壁,也许已经触及到了他忍耐的底线。所以,当他决定采用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办法的时候,京城之外便再无一点遮掩。
十月初十,于谦,或者说朱棣,召开了大明与瓦剌开战之前的最后一次会议。
意见几乎是一边倒,参加会议的人从朝中重臣到各级守将,无不同意石亨的提议——打防守战。也先远道而来,时间一长便会粮草不足。而京城占尽地利之势,只要20万人坚守城池,一旦耗到也先支撑不住,胜利自然属于大明。
客观地说,他的意见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是目前这种步兵多骑兵少还几乎是预备役的状况下最好的办法。至少,我的脑袋想不出比这更好的主意。
但是,我不能,有一个人却能。
朱棣听了他的意见,一反常态,没有牙尖嘴利的冷嘲热讽,反而略微思考了一下,站起身,口吻难得的正经:“各位大人,老实说,我很想跟你们站在一边。石都督说的确实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如果要用,我绝对有十足的把握守住京城。但是……”他缓缓的环视房间一周,“但是,虽然守能守住,以京城现在的兵力物力,却很有可能落一个退敌一万,自损三千的两败下场。当然,这还要以现有的兵力,能守住也先的骑兵为前提。”
朱棣略一停,啜了口茶,再开口情绪高涨,声音却沉静下来:“更何况,土木堡与紫荆关两战,我大明士气已是一片低迷。反观也先,却嚣张到了极点。此时若还是只守不攻,一味消极自卫,不但不能自保,反会让对手更加气焰飙涨。”
“各位,我大明高祖皇帝本为一介布衣,却能揭竿起义,扫除元朝□□,建立大明江山。如今,我们的对手只不过小小瓦剌而已,若是缩头不出,千古之后岂不落人笑柄,让后世子孙蒙羞?!”
几句话,房间里顿时一片寂静。于谦似乎本就对石亨的想法不甚满意,朱棣话一出,立即微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朱棣与于谦略一对视,没有再迟疑,一甩袖,厉声喝道:“众人听令!明日开战,大军全部开出九门之外,列阵应敌!”
几个守将抱拳上前,低头接令。可是,朱棣的命令,却远远不止如此。
“锦衣卫巡查城内,但凡有盔甲军士不出城作战者,格杀勿论!”
“九门分守诸将丢失门户者,立斩不赦。”
“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立斩!”
“临阵,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
“敢违军令者,格杀勿论!”
“两军一旦开战,众将率军出城之后,立即关闭九门,有敢擅自放入城者,立斩!”
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不说整日舞文弄墨的文人大臣,便是上前领令的几个武将早在朱棣说出第二条命令时也已满脸惊愕的互相对看,等他说完最后一条,连石亨都是面无血色,一脸的苍白。
“怎么,消化不了这些命令?”别人脸色不好看,朱棣的口吻反而变得轻松,甚至学起我说话用的词。
“这……,这不是如同自杀吗?”使劲儿的咽了一下口水,石亨用干巴巴的声音问道。
“是啊。”朱棣一副调侃的调调儿,“这次可是笔大生意。若是赢了,各位大人自然加官进爵,永享富贵。但若是输了……”他语气一冷。
“那就所有人抱成一团死了算了。”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