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解读》23.贾宝玉《芙蓉女儿诔》词语解读4

    抛残绣线,银笺彩缕谁裁;折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意思说得是晴雯死后,连女红刺绣用的线都被零乱抛弃,还有谁可能来剪花样裁衣服?那些到处摆放的沽白的锦衣皱折不堪,
    也没有人燃烧御香,装填熨斗来把它们熨烫平整。
    “抛残绣线”,引用《牡丹亭·惊梦》中的原词:“炷尽沉烟,抛残绣线。”
    “银笺”,指剪花样用的白纸。
    “折”:折叠,这里指衣服上面的折痕。
    “冰丝”:相传为冰蚕所吐之丝。以此冰丝织成锦垫,暑月置于座上,可满室生凉。典故见《乐府杂录》。这里代指素娟所制作的衣服。
    “金斗”:鎏金的熨斗。
    “御香”:指的是用来烧热熨斗的燃料。
    昨承严命,既趋车而远涉芳园——指宝玉因随贾政到人家寻秋赏桂花,没有能够赶上与晴雯临终时一见。
    “承”:奉。
    “严命”:父命。《孝经·圣治章》:“孝莫大于严父。”故以“严”代指父。
    今犯慈威,复拄杖而遽抛孤柩——指宝王甘于冒犯王夫人的威仪,含着悲痛拄仗前去吊祭,却因晴雯灵枢已被送走焚化,扑了一个空。
    “犯”:冒范。
    “慈威”:母亲之威仪。中国旧时称母为慈母,与严父相对。
    拄杖:拄着拐杖,表示悲伤过于沉痛,使得贾宝玉无力行走。
    “遽”:急,骤然。
    槥棺被燹,惭违共穴之盟;石椁成灾,愧迨同灰之诮——意思是说晴雯的尸骨灵柩都已经被焚毁,而自己却仍旧腆颜苟活于世上,而不能和晴雯埋葬在一起,一同化为灰烬,这违背了自己要与大观园众家女儿姊妹一同化为飞烟的盟誓,对此,自己足实汗颜羞愧、难以尽述。
    “槥棺被燹”——指晴雯的棺材被火化。“槥”说得是小而薄的棺材。 “燹”:本义说得是野火,这里引申作焚烧。
    共穴之盟:典出唐代白居易《赠内》诗句:“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意思要生同命、死同穴。
    “椁”:棺椁并列,椁指的是棺材外面的套棺。
    “成灾”:指槥棺被焚毁。
    “迨”:及。
    “同灰”:一同化为灰烬,比喻爱情的坚贞。典出唐代李白《长干行》:“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诮”:讥诮。
    莫怨东风当自嗟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前世身分,是一株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便暗示 了这个形象是由「血」「泪」凝铸而成的。曹雪芹自述所作的红楼梦说是「一把 辛酸泪」,「字字看来皆血」,而林黛玉正是这部血泪之作的精魂。百年来对红 楼梦的读者来说,林黛玉孱弱的病体承载了人间所有情愁的重量, 一己的悲剧成 为了人间永恒的憾恨,她究竟是如何牵动众人心中深处的那根弦?
    红楼梦中每每将钗黛并举,相对於宝钗从外在到自身都是当时社会价值的完 美赋予与形塑,黛玉很明显是作为内在性灵本质一端的代表。而性灵的根柢是幻 情榜中的「情情」二字,从下世为人是为偿灌溉之恩的情债始,到为情瘁尽心力 泪尽夭亡止, 黛玉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终一生都可说是为「情情」二字作注脚。 除此之外,可说别无所有。
    在中,很明显除这些本质性的价值赋予黛玉生命的定位外,作为一个寄居 亲戚家中无家可归的孤女,她是没有任何外在社会价值的定位中所能给予的依恃 的。环境所与的条件如此,但黛玉却不选择去追求和攀附这样的依恃。相反她更 坚持作一个自然人的本质的要求与完成,所以当宝钗谨遵德容工言的规范而行时 ,黛玉是在潇湘馆中读书作诗,追求她的性灵生活。宝钗装愚守拙安分随时,她 却安心展技,将众人压倒。虽然有礼教规范的重重压制,她仍坚持独占宝玉的感 情,当著众人直发她的妒意。当众人有默契地对应所避讳之事缄默时,她直指底 蕴。自始至终都坚持「质本洁来还洁去」维护本质的要求。
    这样的坚持在人世所注定的结局是覆亡,不避讳地和宝玉争吵是□□地显示 对宝玉的在意;和宝玉特别亲密的关系在小时上可藉著两小无猜而遮掩,长大後 却不能避免众人的猜疑与侧目。口齿尖利直陈事实换来的是「嘴里又爱刻薄人」 的恶劣评语;不肯与人虚伪应酬,本性懒与人共便顺性而为,却给了人「孤高自 许,目无下尘」的孤僻形象」看她教香菱学诗一副热肠,和紫鹃之间更是超越了 主仆的情份,说明了她的情情,只能情於情,不是出於真情的交接,她是不为的 。
    林黛玉用著生命所呼喊坚持的「情情」,现实中是无法有立足之地的。在贾 府这个「诗礼簪缨」的大家族中,曹雪芹一面描写这个家族是如何讲究著具体的 繁复礼教规范,甚至成为渗入到人物在日常习而不察的氛围和心理中;另一方面 ,他又□□裸地描写家族中遮盖在礼教背後的种种「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 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的肮脏污秽,两相对比出礼教的虚饰性。但逸出礼 教规范的儿女真情,却反被视为「不才之事」,而被严加禁防。当礼教成为维持 社会机制被假借的寄托时,个人便得被要求为礼教之名牺牲,以全大局。小我的 存在在大我的要求下,是必须消没的。而黛玉的「情情」,是在呼喊著作为一个 人本质要求的成全,当黛玉说「我为的是我的心」时,这极端自我实践的话语是 让环境听得不太顺耳的。
    从贾母的态度来看,她对儿孙们的疼爱并不是虚伪的,透过薛姨妈的口,可 以知道贾母疼黛玉是贾府所共知的事,宝黛呕气时,她「抱怨著也就哭了」;元 宵节放鞭炮黛玉不禁毕驳之声,贾母便搂她在怀里。对宝玉爱混在女儿堆理,虽 则仍不解是什么样的毛病,也能理解到不是「人大心大,知道男女的事了」,比 较起贾政对宝玉以□□色鬼相视,显然她对宝玉的性格并没有基本的错误理解。 这样一个慈爱的祖母,以著贾家的最高家长的身分回护著宝玉和诸钗,但她同样 也是贾家宗法的最高维持者,对於宝玉的婚事,不能想像不善与众人周旋应酬, 工愁善病,口角锋利的黛玉能得到她的首肯成为宝二奶奶,担当作为贾家媳妇的 持家重责。毕竟婚姻决定的著重点在对整个家族秩序与利益的考量,个人的儿女 私情不能作为考虑的决定。贾母作为贾府的太上君为贾府整体考量而舍弃黛玉是 很自然的事,作为当时社会价值的实践者,贾母并无可非议之处。因此黛玉的悲 剧便不得不然,纵然令人憾恨却又无可奈何。
    「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不能对环境辩驳,又不能遁逃天地之外,世外仙 姝为了作为一个自人对情的完成和坚持而下世,但人世却竟无她的容身之所,「 情情」二字最终竟只能用自己的生命与血泪来完成与见证,作者用黛玉的死来扣 问,这只能是一个悲哀而无解的命题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