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浮尘》二.童年

    小学时代在众多的玩伴中,和小秋友情最笃的当数巧巧和一个叫春莲的邻村小女孩了。巧巧是小秋还在上学前就有的近邻兼好友,入学后也一直是小秋最贴心的好伙伴,好多地方都像亲姐姐那样对小秋进行照顾,当小秋和别的女孩产生了矛盾时巧巧就会从中劝解,让她们重归于好,小秋和周围女孩们的关系一直维持得很好也有巧巧一部分功劳。小秋和春莲的友谊好象是从二年级时开始的,一年级时两人彼此还没什么特别的印象。小秋朦胧记得好象是同班的小红把春莲介绍给自己的,小红和春莲不仅是一个村又是一个生产队的,二人关系不错。在小秋最初的印象里春莲是一个爱撅着嘴巴、倔强而又自负的小女孩,说话做事透着一股自信和男孩子般的侠气,但一和她接触小秋才发现这个小女孩其实很容易接近,她身上所透出的那种正义和侠气很让小秋喜欢,而小秋待人的真诚热情也很让春莲欣赏,二人一拍即合,遂成莫逆之交。在以后的小学生涯里两人一直是同桌,直到毕业,学习之外的难题由春莲出面解决,而学习上的难题则由小秋负责攻克,二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在小秋的帮助下春莲的学习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两个人在学校里如影随形,一起学习,一起和别的女孩们玩闹,就是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两个人也常常跑到一起玩,每到春节,两个人还互相赠送年画,平日里的学习用具,玩具和可吃的零食更是不分彼此。
    小秋还曾送过春莲一根银簪子以示友情之笃,这根银簪子是奶奶的,小秋在奶奶翻晒箱子时从一个青布袋中偷拿的。奶奶的父亲曾做过一个大地主的管家,还算有些家私,奶奶的陪嫁中有好多银首饰和绫绸衣服,小秋还看见过几双窄窄小小的绣花鞋混在那些衣服里,有青缎面的,有红缎面的,还有紫缎面的,上面都绣着各式各样的花。那些绫缎衣服的款式都是古式的,有长衫,有裙子,上面也都有刺绣,奶奶曾指着一件紫色的绫绸衣服上的刺绣告诉小秋说那绣的是八仙过海,小秋只看见那上面是一片海浪式的波纹上站着几个姿势各异的小人儿。
    奶奶对自己的这些私房货看得很紧,很少拿出来示人,幼年时的小秋经常去奶奶那儿厮闹才得以有所见识。那是一个夏天的中午,小秋放学后去奶奶家里玩,却看见院里放了一张木板床,床上放了一张很大的苇子席,席上晾满了奶奶的那些古董宝贝,小秋就走上前去翻看,却看见一个大大的青布口袋里装满了银饰,小秋常听母亲说起奶奶的这些银饰,说不知将来会落入哪个姑姑的手里。小秋就心一动,趁着奶奶不在跟前,就赶紧从布袋里掏了三件首饰就跑回家去了,那时母亲正坐在堂屋里纺棉花,小秋又有点担心母亲会责怪自己乱拿别人的东西,就先溜到卧房把这三件银饰放到褥子下面了。还没等小秋走出卧房,就听见奶奶已在大门口喊她了,母亲忙把奶奶迎进屋里来,小秋也忙从卧房里出来。奶奶就焦急地问她拿了自己的的银饰没有,母亲也帮着奶奶盘问,事到如今,小秋只好乍着胆子说没有拿,奶奶见问不出,也就拄着拐棍回去了,自己的亲孙女就是拿了也没什么,毕竟肥水没流到外人田里去,再者还碍着小秋母亲的面子。但从此后,小秋就再也没有见过奶奶的那些银饰,直到奶奶去世。据母亲推测说,奶奶病倒后姑姑们和婶婶就着手打那些银饰的主意了,奶奶是住在叔父家里的,婶婶也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奶奶病逝后,箱子里已没有了那些银饰,竟是不翼而飞了,小秋母亲竟是一件也没有得着。
    奶奶走后,小秋才把那三件银饰拿出来把玩,一件是一根银簪子,顶端还镶有一块亮晶晶的、圆润光滑的桔红色玉石;一件是上面镌刻着花纹的半个银篦子,那一半不知哪去了,也不知为什么是半个;一件是一个银蝴蝶,展翅欲飞,惟妙惟肖,尤其是那两根触须,还一颤一颤的,尤为生动。在某一个互表诚心和友情的上午,心血来潮的小秋就把那根银簪子送给了春莲,把那半个银篦子送给了巧巧,自己留下了那个银蝴蝶。小秋也曾把那个银蝴蝶拿给母亲看并说了由来,母亲没责怪小秋什么但也没对这个银蝴蝶加以重视,小秋起先还把这个银蝴蝶当宝贝似地藏起来,后来就把它随手丢母亲装针线的簸箩里了,再后来,几经周折,竟也丢失了,一件见证了漫长岁月的银饰竟随岁月湮没了。当年送给春莲和巧巧的银簪子和银篦子不知她们还有没有在保存着,小秋后来常年在外漂泊,和当年好友常年不相见,音信几近断绝了,只是在梦回的午夜或是在极度孤独寂寥时会突然地想起她们来,随之而来的是对往日岁月的缅怀和对她们绵绵不绝、如丝如缕的思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