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谋士》003--攻城失利

    吕公车,车身如同小楼一般高大,总高度高过城墙三尺,车身十分坚固,车底有八个木轮,可由士兵推着向前走,士兵站在车的最上边,可以居高临下地射箭。
    仙人桥,其桥宽一丈,高过城墙也三尺,桥下有四个轮轮子,士兵位于桥上,攻城的时候,把桥推到敌方城楼下边,桥上的士兵可以从桥上跳到敌方城楼。
    铁龙爪,为熟铁打制,每个爪上都有三个钩子,一条铁链,攻城时可以从仙人桥上扔下,勾住城楼,城下几百名士兵再合力拉,可以试着拉垮敌方城楼。
    除此之外,常遇春又派人在城下挖掘地道,直通到城内。
    婺洲城里,石宜密切地关注着城外敌军的一举一动,准备迎敌,并且动员城内青壮百姓参加守城。
    石宜并不怕敌军久战,因为城内粮食充足,可以支撑半年以上。真正使他忧虑的是援兵为何迟迟不到。
    就连好友刘伯温也没派来一兵一卒。
    想当年,石宜防守温州城,方国珍攻打温州城时,刘伯温及时赶到,二人合力设计退敌,是何等爽快!可这一次刘伯温居然会按兵不动?
    该发的告急书信早已发出,现在婺洲城已经被困得水泄不通,再无送书信出去的可能。
    想到这,石宜才觉得心中没了底,这元朝江山明显已经溃败了,自己仍然忠心作战,实在是为了报答朝廷恩泽,至于是否能挽狂澜于既倒,又怎么敢认真去想?
    自从天下大乱,四方兵动,已经有多少将士们牺牲在战场上,其中自然多数是蒙古族人和女真族人。
    而汉族朝臣,则多数叛逃,这当然也不怪他们,元朝给予汉人,特别是南方汉人的地位,最为低下。
    从以往的经历看,元朝朝廷确实对不起刘伯温。如今大敌当前,刘伯温会做如何选择呢?
    抚今追昔,石宜百感交集,他独自砚墨,作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忽然想到:万一这次城破,身死,这诗或者就是绝笔!
    想到这,石宜流下了眼泪。
    婺洲城的官兵们正在加紧修城,提防敌军从地道潜入偷袭。城中富商大户,早在围城之前逃出,多数百姓则仍然留在婺洲城中。
    石宜把妻子、女儿留在了处州,如今除了守住婺洲城,还能有什么别的选择?
    五天后,常遇春又指挥大军攻打婺洲城。
    十辆吕公车,十座仙人桥,被成群士兵推着,隆隆向前,大队步兵紧随其后,顷刻间隆隆声响,烟尘滚滚。
    等到常遇春的士兵冲杀到婺州城下时,婺州城守城士兵们紧急放箭攻击。
    吕公车和仙人桥上士兵们,以盾牌抵挡,也放箭还击。
    在距城墙只有不足一丈远的时候,仙人桥上的士兵们抬着铁龙爪,一声呐喊,把铁爪掷上城墙。
    铁龙爪勾住了城楼后,城下数百名士兵一齐拉动铁链,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婺州城的城楼被拉倒了。
    攻城士兵顿时个个振奋,手执大刀藤牌,从吕公车和仙人桥上跳到敌军城墙上,直扑婺洲城守军,一时间,短兵相接,撕杀激烈。
    杀上城墙的士兵寡不敌众,非死即伤。
    守城士兵又一阵呐喊,把整桶整桶的油泼到吕公车和仙人桥上,片刻,又有无数火把投出,引燃了油。
    不多时,吕公车和仙人桥就燃起了熊熊大火。
    守城士兵又从城上射下无数箭雨,顿时,城下攻城的士兵们死伤了一大半。
    常遇春的一百架攻城长梯也受阻。
    守城士兵准备了粗木长叉,数人合力,将长梯一个一个叉起在半空,爬梯攻城的士兵支撑不住,纷纷倒下去,反将自己人砸死、砸伤。
    常遇春命人挖的地道,已经挖通到城下,但守城士兵加筑了城基,也只好放弃了。
    常遇春这一次攻城,又告失利。
    连连攻城受挫,常遇春暴跳如雷,声称一旦攻破婺洲城,必要血-洗全城人。
    回营后,常遇春命领下属清点兵马。
    清点完毕,常遇春已经损失了几千士兵。
    这时,刚好朱元璋派人送书信来,询问攻城的情况。
    常遇春不敢相瞒,当时就书写了回信,将战事如实汇报,派人火速送去应天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