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古代生存手册》150.礼物

    那个出生乡野压在所有贵女头上宠冠后宫三十年的皇贵妃死了!  旁边吏部侍郎尴尬道:“这也怪不到通州知府身上, 谁也想不到旁边青州府、文州府发生了干旱,灾民都往通州跑, 是青州和文州的知府失职了。”
    “失职……,呵呵。”户部尚书都被气笑了。
    “这种官员该杀,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一个年轻的御史愤怒道。
    “就是就是,这种官员就该杀。”周围官员纷纷高声附和,像是不附和就不足以证明他们不同俗流一样。
    中年天子盯着下面吵成一锅粥的官员脸色阴沉,旁边宦官知机的大喊了一声:“朝堂之上,岂容大声喧哗!”
    宦官尖锐的声音瞬间压下了朝堂上的喧哗,大臣们连忙跪下请罪。
    “处理青州文州的官员的事压后再说,先说灾民的事怎么解决?”玉阶上的天子并没有叫起, 而是平静的问道。
    朝堂上一时间鸦雀无声,大臣们都低着头,假装自己不存在。
    皇帝看着下面刚才还慷慨激昂,现在却装鹌鹑的大臣,一时间怒火烧心, 却还是按捺了下来,不动声色的问:“王尚书,你说怎么办?”
    “朝廷要马上赈灾,安抚受灾百姓……”。被叫到的吏部尚书滔滔不绝道。这个时候肯定要说赈灾, 不然会被天下人指着脊梁骨骂。
    皇帝皱着眉头听了他说了半天,说的天花乱坠都没说到点子上, 直接问道:“怎么赈灾?派谁去?要多少粮食?”
    “这个, 可以商讨商讨……”吏部尚书额头开始冒冷汗。
    “户部没粮, 也没有银子。”户部尚书见皇帝看他,连忙道。
    大殿上又是一片冷寂,大家当然知道户部没钱没粮,不然早就可以高谈阔论,说出一大堆计划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有能力的官员,碰到没粮没钱的情况也赈不了灾。
    “满朝文武都没有办法了吗?难道人就放到那里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吗?”皇帝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开口。
    兵部给事中咬牙说出了一句可能会被戳着脊梁骨骂的话:“可以效仿前朝以工代赈,反正边关还缺人修城墙。”
    ‘以工代赈’听着是体恤百姓,但实际上还是徭役的变种,老百姓哪能真的得了好。不过这样也有好处,老百姓看到了一线希望就不会那么容易反,只要掌控好了徭役队伍,就没那么容易发生□□,消除了这个内忧,才好全力的去解决外患。
    听见他的提议,周围的大臣看他的眼神都不对了,大多眼神带着敬畏,有一些还悄悄离他远一些。虽然知道他这个提议可能没有私心,是为了朝廷,可是就这么轻易的决定几万人的生死,也是心狠,普通人可不敢跟他走太近。
    最后没有大臣提出更好的办法,连最开始高谈着为了平民愤要诛杀官员的那几个也不开口了,皇帝就采用了‘以工代赈’的方法,并派了钦差专门来安排流民‘以工代赈’。
    程府,管事和账房先生正在给程老爷禀报这段时间施粥的消耗。
    “老爷,这样下去府里的粮食支撑不了一年了,我们是不是要暂停施粥呢?”管家有些犹豫的问道。
    “现在停不得,流民正处于爆发边缘,现在停了无异于点火。”程老爷坚定的说,像是想到了什么随后又轻声感叹:“况且,圣上派的钦差应该要到了,在朝廷缺粮的时候家有余粮,很不安全啊。”
    管家和账房先生一听到这个立马噤声了。
    “吩咐下去,以后我程府要全力救助灾民,府内无论主仆每天食用消减一半,节省下来的都用于赈济灾民。”程老爷决定好了之后就大声吩咐道。
    “老爷仁善。”管家和账房先生吹捧了程老爷几句后就下去了,他们不仅要把这个消息吩咐给全府,还要尽快传出程府,最好是传遍通州府,让所有人都知道,程府已经缺粮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程老爷启发,那些本来已经打算放弃施粥的人家,也渐渐放出这些消息,减少数量继续施粥了。
    自从程府每天减少了食物之后,程府的仆役做事儿就有些提不起劲来。当然他们不敢抱怨,因为对比着城外的流民,他们已经很幸运了,起码不用为生命担忧,况且主人家都减半了,他们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提不起劲只是还不习惯饥饿罢了。
    李玉儿对于程府节省食物去接济灾民这件事还是有好感的,毕竟那也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还有一层隐秘的心思就是:万一她大伯娘她们也在流民队伍里呢?多一点食物就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当然,李玉儿希望她们的处境不要艰难到需要放弃土地背井离乡的地步。
    随着时间流逝,天气渐渐变得寒冷,城外的流民更不好过了,天天都有大批的流民死去,气氛压抑到了极点,就像一根绷紧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掉。
    随着时间的流逝,李玉儿家储存的粮食越来越少,每顿饭中野菜的比例越来越多,经常都是一小把米,加上一大篮子野菜,煮成一锅粥。
    晚上,李玉儿做好饭,烧好热水等着打短工的父亲回来,当天边的星星已经亮起时,她才看到父亲打着火把回来。
    李玉儿看着父亲踉踉跄跄的回了院子,赶忙去给父亲舀热水泡脚。然而,当李玉儿端着热水进房间时发现他爹已经躺在床上睡着了,眼皮底下一片乌青,他已经很久没有睡好了。在李财主家做短工,每天天不亮就要去,天黑尽了才能回来,做的又是劳累活儿,是因该休息了。
    李玉儿端着水轻轻的出了房门,再把饭菜热在锅里,等着她爹醒了吃。
    李家每天只有早上和晚上两顿饭,李玉儿其实早就饿了,但想起她爹明显瘦了的身形,李玉儿吃不下饭。繁重的债务压得李玉儿家有些喘不过气了,她爹每天辛苦劳动也挣不了多少钱,她娘每天在家纳鞋底,希望做些鞋子在赶集的时候卖出去,但这里的人大多是自给自足,没有多少人愿意买。
    面对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李玉儿也没办法快速赚钱,但这个家不能这样下去了,父亲劳累过度,又没有吃好,久了之后身体肯定会垮掉的。自己正值长身体的时候,现在也有些营养不良,必须要给家里补充荤腥了。
    李家一年到头也只有过年过节能够沾点荤腥,明显是满足不了人体需要的,但李家又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去买肉,也没有能力进山去打猎。李玉儿唯一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吃鱼。
    不知道为什么,整个浅水湾的人都没有吃鱼的习惯。
    最开始的时候,李玉儿以为这里没有河,也没有鱼虾,直到李玉儿挖野菜稍微走远了一点才发现,浅水湾还是有一条小河的。
    这条小河春夏的时候河□□,浅水湾的大人是严令禁止孩童们在河边玩耍的,到了秋天河水会渐渐变浅。也是今天,李玉儿到河边去割水芹菜的时候,才发现了河里有鱼。
    现在的河水虽浅,但凭着李玉儿这个身高还是不能下河,只能钓鱼。没有钓钩,李玉儿把目光放在了家里的三根针上。
    李家只有三根针,都是张氏的宝贝,但李玉儿想:跟改善家里饮食相比,舍弃一颗针还是值得的。
    在饭桌上,李玉儿就提出了要去捉鱼的想法。
    “河水太深,不能去!况且鱼很难吃。”她爹马上就反驳了她的意见。
    原来浅水湾的人不吃鱼,是因为他们以为鱼很难吃啊。李玉儿不知道是他们做鱼的方法不对,还是这里的鱼真的很难吃,但李玉儿显然不想放弃。
    “可是家里只有稀饭,父亲每天要干活,肯定不够……。”
    “是你个野丫头自己想吃吧!没事儿多挖些野菜,不要整天作妖 。”李玉儿还没说完就被她娘给打断了。
    李玉儿听见咒骂,忙低下头装着悲伤的样子,对她娘的咒骂过耳不闻。
    李玉儿知道她娘讨厌她,而她对刚出生时差点被摔死的事儿有阴影,也不能毫无芥蒂对她娘,对她娘就保持着表面听话的样子,心里还是想着怎样捉鱼。
    没有取得她爹同意,李玉儿也就不再打家里几根针的主意了,而是思索着怎么安全的捉到鱼。不能下水捉,不能用钩钓,李玉儿能够想到的就只有渔网了。
    第二天,李玉儿挎着篮子出去后,并没有找野菜,而是去了屋后面的山坡。这个山坡不大,树木也不茂密,只有些兔子松鼠之类的小动物,没有中大型的猛兽,李玉儿可以在这里随意行走,寻找她需要的东西。
    李玉儿夏天的时候经常在这里捡蘑菇,对这里自然很熟悉,很快就找到了她需要的东西:一根能够弯曲又不太软的树枝,一些韧性树藤。
    李玉儿用树枝和树藤编织了一个简易的渔网,用力的扯了扯,比较结实。李玉儿觉得她的手工水平还是不错的,这个网除了难看一些,就没多大缺点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