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最强太子爷》第举二百二十六章 科举开始

    [,net]
    距离上次的九鼎风波过去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
    经过朝廷上下这段时间的筹备,整个科举的流程已经全部制定了下来。
    这个时期恰好是汉朝人才最紧缺的时候,很多官员出于爱惜羽毛的缘故,往往不愿意举荐他人。
    这就造成了朝廷各个衙门都出现了用人荒的情况。
    所以,尽管科举还没有开始,朝廷的各个衙门就已经开始了分赃盛宴。
    少府作为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一口气要了三百人,补充进包括军械督造、工程建设、园林管理等各个部门。
    军队方面同样分走了三百人,作为各部曲的文职军官。
    内史衙门也分走了三百人,作为关中各县以及长安各闾里的基层佐吏、官员。
    剩下的,其他衙门平均分配。
    要知道这次参加科举的学子总共只有不到五千人,将会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择优录取。
    也就是说至多有一千五百名学子录取,但仅是这个三个衙门就开口要去了一多半,令地方的官员十分恼火而又无奈。
    同时,在朝议上,还确定了士子分配的原则。
    刘彻学习后世的经验,率先提出了志愿方案。
    即考举开始后,所有士子必须在试卷上写260明自己最向往的衙门名称。
    而各衙门则会在考举之后得到通过考举且填写了该衙门的士子名单。
    换句话说,假如某个衙门太过热门,而该衙门分配的名额太少的话。
    那么,该衙门有权力在这些士子中进行择优选择,简单的说,就是这个衙门再组织一次考试。
    至于那些在这个衙门的考试中被淘汰掉的人。
    那就只能明年再来了!
    至于某些不太热门的衙门,就不好意思了,也别挑挑拣拣了。
    这也算是一个折中的方案吧,充斥着数不清的妥协与利益交换。
    譬如,刘彻为了让军队同意接受三百人的文职官员,刘彻亲自与丞相周亚夫以及军队的将军们促膝长谈。
    或以笼络,或以说服。
    以天子之尊,亲自下场,才说服了那帮只看军功的将军们同意尝试一下。
    而少府方面,刘彻则是承诺了绝不裁员,也不淘汰任何在任官员,才让少府安心下来。
    至于内史衙门,则是晁错主动申请要人的。
    毕竟内史衙门这个机构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朝廷上已经开始传出要裁撤内史衙门的风声。
    这风声自然是刘彻放出去的,他打算将内史衙门拆分成京兆尹、左扶风、右冯翊三职,以应付当今关中人口越来越多的局面。
    当然,这个事情得等考举结束以后再去办。
    前御史大夫陶青因在西南一事上处置不善,因此被革去了官职。
    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个腾出来的植物是为晁错准备的。
    毕竟,晁错乃是先帝重臣,又在削藩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不是晁错早先得罪过当今天子,他按理早就应该得到升迁了。
    所以,现在晁错虽然是顶着内史的名头,基本上却已经开始行使御史大夫的权责。
    这一次的科举就是刘彻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
    如果朝廷第一次开办的科举就出现大规模的隐私舞弊现象,那朝廷丢脸可就丢大发了。
    ……
    这一天,东方刚刚露出肚白。
    第二百二十六章 科举开始-->>(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一天,东方刚刚露出肚白。
    长安城就醒了过来。
    无数来自天下各地的士子们,纷纷起床。
    最后一次翻阅自己所温读的书简,将考试所用的各种物品准备好。
    条件好的士子们,自然有着仆役下人和书童帮忙。
    其他大多数自力更生的寒门士子,则是默默的收起自己的书简,将干粮放进包裹中。
    朱买臣,这个被老婆一脚踹掉的未来的大汉重臣就是这些人中的一员。
    (cacb)
    他在长安已经住了一个多月,平日里靠着给人做工,搬运杂物甚至去工地上做苦力,在这长安城坚持了下来。
    在长安的这些日子里,朱买臣除了为了生活所需外出工作外,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放在读书上。
    “只要能够高中,等回到老家,一定要让那娘们后悔莫及。”他在心中暗暗为自己鼓气。
    与朱买臣一样,大多数的寒门士子。
    此刻,都已经或多或少的听到了风声。
    这次考举,不仅仅是改变他们自己人生的考举,甚至还将可能影响今后子孙的未来前途。
    而贵族官宦子弟,就是另一个态度了。
    颜异就站在他父亲为他在长安准备的宅邸中凝视着远处的宫闱。
    他乃是颜子的后人,寄托了无数人的希望。
    他的世界,依然充满了理想与激情,他渴望着建功立业,将自己的名声,传播到五湖四海,做一个像祖父子一样的治世名臣。
    致君饶舜上!
    这几乎是每一个有着抱负的文艺青年必然的一个野望!
    与之相反的,公孙弘却是略略有些忐忑。
    来长安前,公孙弘觉得这次考举,自己是十拿九稳了。
    可到了长安以后,他赫然发现。
    天下英雄,并非只有他一人。
    草莽之中更是潜藏着不知多少人杰!
    他心里有些没有底气了。
    万一这次考举,没办法上榜。
    岂非是要丢脸了?
    更让公孙弘感到危险的是,在他隔壁,住着的是墨家的人!
    他们也是来考举的!
    自古儒墨不两立,墨家的学子,对公孙弘这个儒生,可是一直没给好脸色的。
    错非,这些墨者是来参考,而非打架的,公孙弘真担心,自己真可能鼻青脸肿的去应考——虽然公孙弘自认为自己的剑术和体魄都不错。
    但,当今之世,没有任何学派,能与墨家的人对打。
    这帮家伙,可是能单枪匹马,在这个世界任何地方活下来的变态!
    在这样的紧张不安的气氛之中,远处,未央宫北阙附近的武库大门缓缓的打开。
    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列队而出,与之相应的,各个被用于当成考场的校场,纷纷开始封闭。
    长安各闾里的基层吏员,纷纷拿着锣鼓,在本闾里敲了起来,一边敲,一边喊着:“奉天子诏命:所有士子,不可携带除笔墨外任何多余文具入内,凡发现有违规者,一律取消参考资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