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最强太子爷》第二百二十五章妙扁捶 日心者归心

    [,net]
    科举的事情哪怕是议定了,却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来筹备。(书^屋*小}说+网)
    当看到桌案上的一封奏疏时,刘彻笑了,笑的非常开心。
    司马季主,终于接受了刘彻开出来的“太史令丞”加两千石《易经》博士的价码,同意出仕。
    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这意味着,汉室的宗教界,从此就趴在了刘彻的膝前。
    至于,另外一个阴阳家的巨头许负,早就是体制内的人了。
    司马季主的妥协和入仕,意义十分重大。
    哪怕是最不懂政治的人,也都明白,司马季主这位天下闻名的大能,答应出仕意味着什么。
    作为天下唯一的,同时也是最权威的日者。
    司马季主的出仕,意味着,当今天子将彻底掌握一切神鬼与天像的解释权。
    更别说。此人已经连续三十年,拒绝了朝廷不下八次征辟,
    从太宗孝文皇帝,仁宗孝景皇帝,都不能令此人招揽。
    而当今今天刘彻即位才不到一年,就令此等名士欣然入瓮。
    这样的事情,等于表明,今上确实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
    标志着天,地,人,鬼,神。
    在这一刻,全部匍匐在了皇权之下。
    不仅如此,刘彻更是交给了司马季主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考察天象,编撰一部更加完善和科学的太阴历。
    任何一个有点常识的统治者都会明白这件事的意义,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作用。
    古代的农民何时耕种,何时收割,何时淤地,何时出行。
    除了口口相传的经验外,多依赖于朝廷办法的历法。
    若论历法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后世天朝的宪法。
    任何一次修改和完善都是无比重要的事情。
    如果不是司马季主入仕,刘彻在一时半会还真找不到接手的人。
    要主持修订太阴历法,不仅需要专业的星象知识和经验,更需要庞大的声望作为支撑。
    非如此不足以令天下百姓心服。
    若论对星象学的造诣,恐怕整个天下也没有人比司马季主更为合适了。
    ……
    长安城外。
    一位白衣飘飘,留着一大把年纪的老者满脸的萧索。
    这位喜爱满天下的跑的日者,所有与他关系好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块又臭又硬的茅坑石头!
    原本按照他的脾气是不大可能接受天子的征辟。
    以他在汉室的地位,他也不需有什么顾忌。
    至于荣华富贵,光宗耀祖。
    这些东西,在他看来都是过眼云烟。
    真正熟悉司马季主的人,都很清楚。
    这位天下闻名的日者,号称卜卦天下第一的阴阳家巨头。
    其实,对卜卦的兴趣,并不大。
    甚至于,对那些算命的同行,无比鄙视。
    认为这些家伙是侮辱了《易经》,玷污了卜噬的蛀虫。
    对那些求卦之人,哪怕是皇帝,他也懒得理会。
    但,正是这样高冷的做派,反而让人将他捧上了天下第一卜者——日者的宝座上。
    第二百二十五章 日者归心-->>(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正是这样高冷的做派,反而让人将他捧上了天下第一卜者——日者的宝座上。
    司马季主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星象、轨道计算和推算方面。
    说是天下第一也无人只能指摘。
    因为别人学星象、琢磨轨道和推演星辰运行,那是工作。
    但司马季主,却是将之当成了自身的爱好。
    几十年来,司马季主明着是游历天下,但实则是在寻找各种有利观测星辰运行的地方,推算日月天地的运转规律。
    更关键的是他主手中还掌握着一份自先秦遗留下来的的重要文献——竹书残篇。
    这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官方史书。
    且来源非常古老,据说能直接追溯至夏朝。
    这份史书记载了过去几千年来大量的前人的观测星象留下的记录。
    对于编撰新的历法来说,这部残篇无疑是有种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是,这竹书残篇,乃是他老师的遗物。
    向来是敝帚自珍,别说是外人了,就是儿子,也不能给看的。
    只有得到了他衣钵的弟子,才有机会获得继承。
    这就是他这一系的传统——薪火相传。
    只是,至今为止,他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传人。
    眼看着年纪渐长,他的心里真是焦急万分。
    好在,这次回归长安,让他颇为惊喜。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能继承其衣钵和传承的合格传人——他的好友,司马谈的幼子司马迁。
    为了近距离的考察和观察司马迁是否具有继承他的衣钵的能力和资质,他这才勉强答应了天子的征辟。
    当然,天子许诺的历书、律书和封禅书的编篡和筹备,也是重要原因。
    不然,司马季主才不愿意当官,束缚自己呢!
    在他的思想里,朝廷里的人,都是一帮龌龊的政客和无耻的小人。
    他这样的君子,根本不屑与之为伍。
    ……
    南越国。
    关于禹皇鼎出世的消息,早在几天以前就传到了南越皇宫之中。
    在南越王赵佗没有明确表态以前,政府的官员企图将这个消息封锁住。
    但随着出入南越境内的汉朝商人以及为了教化大计不断奔走的儒家学子们的宣传下。
    才过了几天,整个南越国内的所有百姓就都知道了禹皇鼎出世的消息。
    每一个以大禹后裔自居的部(了的的)落或者族人闻之,无不是欢欣鼓舞。
    一些虔诚的人甚至立刻就做好了向长安进发的准备。
    没有人能够抵御来自血脉深处的召唤。
    特别是在南越王没有出面阻止的情况下,这种亲汉的风潮愈演愈烈。
    事实上,赵佗此时也陷入到巨大的迷茫和恐惧之中。
    他非常清楚,对天命鬼神的迷信以及对先祖的崇拜,已经深入了百越诸族的骨髓之中。
    以现在这个情况,只要长安的小皇帝活着,南越国,就只有臣服和恭顺的命。
    任何来自长安的命令,都可能被国内的部族奉为神命。
    神明下令了,作为凡人,难道还敢对抗不成?
    这样下去,南越国恐怕,就要失去全部的独立自主,慢慢被长安所吞并。
    可是,他又能怎么做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