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龙后记》第十六章 淡淡山川异国悬10

    
    这一日,解缙将《太祖实录》修改完成,献给朱棣审核,朱棣略略翻看了一下,便命人将姚广孝唤来,一指御案上的厚厚一大摞书册道:“少师,解缙已将《太祖实录》修撰完成,烦请少师审定。”
    姚广孝微微一笑道:“微臣何德何能敢审定我大明第一才子所修之书?”
    朱棣道:“不然,解缙虽称大才,仍有书生意气。少师世事洞明,见识超凡,这《太祖实录》是要传之子孙后代的,千万马虎不得,由你替朕把关,朕放心。”
    姚广孝急忙起身施礼道:“多谢陛下信任,微臣必不负所托。”说罢,他便从御案上取了一本《太祖实录》校阅起来。
    朱棣便在一旁批阅奏折,姚广孝若有什么意见便直接与他交流。如此一连三天,姚广孝对着一卷《太祖实录》反复翻看,欲言又止。
    朱棣见此情形,便问道:“少师,你有什么难言之事,尽管道来。你我君臣是患难之交,不比他人。”
    姚广孝叹了口气道:“解大才子本意是好的,但如此一来,却显得欲盖弥彰。”
    朱棣奇道:“少师为何如此说?”
    姚广孝走上前去,指着书中的一段文字道:“陛下,请看,这段文字记载陛下和周王为太祖与孝慈高皇后嫡子,余者皆为庶出。”
    朱棣疑惑的看着姚广孝道:“这有什么不妥吗?”其实这段文字正是他自己授意解缙修改的,以表明他起兵靖难的正当性。
    马皇后无子,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皆为李淑妃所生,四子燕王朱棣,五子周王朱橚皆为碽妃所生。但因李淑妃和碽妃早逝,这五个兄弟都是由马皇后抚养长大,视如己出,称其为嫡子也不为过。但解缙偏偏为了衬托朱棣的光辉形象,在实录中只写了朱棣和他亲兄弟周王为嫡子,其他人皆为庶出,这就是好大一个破绽。
    姚广孝当然知道朱棣的心意,也熟悉内情,他正色道:“太祖高皇帝最重嫡庶之分,若懿文太子不是嫡出,岂能立为太子,精心栽培二十余年?若是庶出,更置孝慈高皇后于何地?实录中如此一写,整本书将无可信之言,必为后世所笑。”
    朱棣一听,如梦惊醒,急忙问道:“那依少师之言,当如何补救?”
    姚广孝道:“无他,当修改此处记录,将太子朱标等陛下兄弟五人尽数改成嫡出。”
    朱棣听后,连连点头道:“幸亏少师提醒,不然此书必成千古笑柄。”
    他接着又在殿中来回踱步,思索半日,对姚广孝道:“朕意已决,烦请少师重新找人编纂《太祖实录》与《文献大成》,就在文渊阁办公,最终做到毫无瑕疵,光耀千古。”
    姚广孝躬身施礼道:“微臣遵命。”
    此后朱棣因怀疑解缙将立太子一事泄露与外廷,再加上修《太祖实录》不妥,对他渐渐疏远。
    这一日,礼部尚书郑赐突然递上奏章,言说那安南国王陈日焜(即陈顺宗)薨逝,陈氏绝嗣,由其表弟黎汉苍接位,故此特遣礼部尚书杜省前来,请求我大明册封其为安南国王,并进贡了许多奇珍异宝。
    朱棣觉得此事不一般,透着些许蹊跷,便召集七位阁臣前来商议此事。
    本来解缙是内阁首辅,遇事当由他先来发表意见,但这段时间以来,永乐帝对他冷淡之极,常将解缙的意见驳回,故此解缙站在殿中一言不发,静观形势。
    黄淮看了奏章后,对朱棣道:“陛下,以臣愚见,当准其奏。”
    朱棣哦了一声道:“这是为何,卿当详细说来。”
    黄淮道:“太祖高皇帝之时,便将安南列为不征之国,不管其国主为陈氏也好,黎氏也罢,只要对我大明俯首称藩,我皆可对其册封,以怀远人,扬我国威。”
    朱棣点点头道:“黄卿说的有理,其他爱卿作何之想,不妨说来听听。”
    杨奇上前一步奏道:“微臣不能苟同。”
    朱棣见是杨奇,满意的点点头,鼓励他说下去。
    想当初朱棣攻下京师,志得意满的要去奉天殿即皇帝位,杨奇在半路之上拦住他,问道:“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朱棣这才醒悟过来,先去谒陵,然后即位,不然程序不对,日后必被天下人耻笑。自此以后,朱棣对杨奇另眼相看,召他入阁,认为他见识不凡。
    杨奇道:“陈氏立国已有一百七十余年,子孙繁衍必多,岂有绝嗣之理。必是那黎氏篡夺大位,国中不服,故此想让我大明来册封,以证其为正统,陛下万万不可中其诡计。”
    黄淮不满道:“杨兄危言耸听了。想当初那朝鲜国王李成桂不也篡夺了高丽国的王位,我太祖高皇帝不也给其册封,并赐名朝鲜。如今安南国之事与朝鲜一般无二,为何不能册封?”
    杨奇道:“黄兄,此一时也,彼一时也。我太祖高皇帝得国最正,故此无所忌讳,如今却不同了。”刚说到这里,他突然发觉此话不妥,急忙住口不言了。
    黄淮却不饶他,追问道:“杨兄,你把话说清楚,如今有何不同?”
    杨奇扑通一声,向朱棣跪倒叩头,然后眼神坚定道:“陛下,如今我大明更要弘扬正道,决不允许有任何篡位之举,免得天下藩国群起效仿。”
    朱棣面不改色,一挥手道:“杨卿请起,你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一时之间,几位阁臣对是否册封黎汉苍为安南国王一事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解缙的儿女亲家胡广向他连使眼色,让他发言。解缙却无动于衷。想当初解缙还在得宠之时,有次与胡广一同侍奉朱棣饮宴。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棣有些熏熏然,对二人开玩笑道:“你二人生同里,长同学,仕同官,情同手足,解缙有子,胡广可以女妻之。”
    胡广顿首叩谢道:“臣妻方娠,未知男女。”
    朱棣笑道:“定生女儿矣。”
    未几,胡广果然生了个女儿,两家遂结为婚约。
    朱棣见众位阁臣争论不休,便对解缙道:“解卿对此有何看法,不妨说来听听。”
    解缙这才上前回奏道:“陛下,黄兄、杨兄二人说的都有道理。依微臣之见,不妨派人前往安南查探一番,若是陈氏果然绝嗣,而黎氏对我大明恭敬服从,便不妨封他做安南国王。若有不法情事,另当别论,或下旨申饬,或派大军征讨,据实而动。”
    众人一听,解缙如此处置果然稳妥,不愧为首辅之职。
    朱棣听后,也点点头,道:“就依解卿处置,你们拟旨命礼部派人前往安南核实情况。你们退下吧。”
    众人退回文渊阁后不久,朱棣又命人送来安南国进贡的纱罗衣,赏赐给诸位阁臣,唯独没有给解缙。
    胡广大惑不解,偷偷的问解缙道:“解兄,你最近如何得罪了陛下,为何如此对你?”
    解缙苦笑道:“我也不知,大概是那次淇国公入宫进谏立太子之后,陛下便如此对我了。也许是陛下认为我泄露了立储一事。”
    大明礼部行人司郎中杨渤坐在仁寿宫上首位,耳听丝竹之音,眼观美人之舞,口品佳酿之醇,飘飘乎欲仙欲死,真不知此身何处。
    黎季牦和黎汉苍不停的举杯相劝,谀词如潮,让杨渤这个大明五品官感到从未有过的尊重。
    杨渤又喝了几杯酒,舌头有点大,对黎季牦道:“黎相国,你说贵国陈顺宗薨后,陈氏绝嗣,据我到安南这几日以来调查,你是骗我的,你老实回答,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黎季牦脸色一变道:“杨郎中,你是大明朝贵使,我怎敢骗你?你定是受了他人的蒙蔽。这安南国中嫉妒我黎氏父子的人颇多,定是他们胡说八道,蒙骗贵使。”
    杨渤摆摆手道:“黎相国,你我都是聪明人,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是不是在骗我?”
    黎汉苍在旁接话道:“杨郎中,你说说看,我们什么地方骗你了?”
    杨渤嘿嘿一笑道:“黎将军,别看我喝多了,可我头脑却清醒的很。贵国陈顺宗薨后,其子陈少帝,也就是你的外甥,即位,然后他禅位给你父黎相国,你父再传位给你,你怕国人不服,故此向我大明请封,是也不是?”
    1400年(胡圣元元年),在胡季牦的安排下,群臣联名上表建议胡季牦称帝。胡季牦最初假装推辞,后来接受了群臣的建议,废陈少帝自立,改元圣元。胡季牦恢复祖先的胡姓,自称是虞舜、胡公满后裔,乃立国号为大虞。
    胡季牦虽然篡夺了皇位,但遭到了陈朝遗臣的一致反对。在强大的压力下,胡季牦不得不在同年底传位子胡汉苍(由陈朝宗室徽宁公主所生),自己则以太上皇的身份掌握实权。
    为了得到陈朝遗臣的支持,1403年(胡绍成三年),胡汉苍在清化创立胡朝太庙时,特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太庙祭祀胡氏祖宗,西太庙祭祀外祖父家的陈明宗和陈艺宗,但收效甚微。
    1403年(胡绍成三年,明永乐元年),明朝靖难之变后,胡汉苍向明成祖上表,自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册封。明成祖遣使前往安南调查之后,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但是,不少陈朝的遗臣遭到胡季牦的杀害,幸免于难的遗臣逃到了明朝境内请求明廷出兵征讨篡位的胡季牦,恢复陈朝社稷。1404年(胡开大元年,明永乐二年),有一位名叫陈添平的人也逃入明朝境内,自称是陈朝宗室,请求明朝出兵安南,协助自己恢复陈朝。胡季牦最终被迫将边境有争议的领土交给明朝。
    1406年,明成祖派遣都督黄中护送陈添平归国即位。胡季牦得知此事后,派遣胡元澄埋伏于支棱关击败了明军,俘虏了陈添平。经过审讯,得知此人的真实名字叫阮康,乃是陈朝宗室陈元辉的家奴,曾参加民变,失败后逃奔哀牢(老挝),后经哀牢逃入明朝境内。胡季牦下令将其凌迟处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