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正面的战场上,还是黄河北岸的敌占区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捷报送上来。可是岳飞非但感觉不到开心,心中的不安反而越来越浓烈。
原因是,自从对郾城之战颁旨嘉奖后,十几天的时间,朝廷再也没有任何的音信送递过来,这显得太不寻常了。
从太宗皇帝开始,大宋朝廷一直对武将的用兵非常谨慎,尤其是对于岳家军这种巨无霸式的野战军,枢密院几乎每天都有书信前来了解情况,查询监督。
接连十几天的沉默,时间如此之长,要不就是朝廷有重大的变故,又或者是朝廷在政策上有一些大的改变。
反正就不是什么好事。
绍兴十年七月十八日,也就是朱仙镇大捷的那一天,岳飞还没来得及与兄弟们庆贺,朝廷的命令终于姗姗来迟了。
钦差宣读完圣旨,然后把圣旨放在岳飞高举的手中。这时候的岳飞仿佛遭受到五雷轰顶一般,静静地跪立在地面上,久久不能说话。
这居然是一道班师诏。
岳飞知道自己输了,输给了那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秦桧。
痛苦、无助、不解、彷徨、悲愤填膺等等,这些形容词恐怕都难以难以描述岳飞当时的心情。
不单是岳飞,相信大部分中国人看到这段历史时都会有情绪上的波动。
良久,岳飞拿起笔来,给高宗皇帝回了一封信,反对“措置班师”:
“契勘金虏重兵尽聚东京。屡经败衄。锐气沮丧。内外震骇。闻之谍者,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河。况今豪杰响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
岳飞的这片奏章写得言恳意切、一针见血、道尽了当时的形势,甚至被后世的史官评价为:“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
可惜的是,这样一篇奏章,换来的是高宗皇帝的十二道金牌。
......
在宋朝,所谓的金牌,是一尺长的木制通信檄牌,上面刻有八个朱漆金字:御前文字。不得入铺;驿吏不得在驿站内进行交接,而只能在马背上依次传递。途中如有延误,必受严惩,稽留一天罪至配流。
这种金牌,就是皇帝下达紧急命令所专用的的快递急件。
沈括在《梦溪笔谈?官政》中记载道:“驿传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
根据《鄂王行实编年》的记载,这十二道金牌是在同一天送抵岳飞的宣抚司衙门之内---“一日而奉金书字牌者十有二”。
这十二道金牌都只有同一个命令,让岳家军马上班师回朝;而且语气之坚定、措辞之严厉,根本不容反驳。
这种情况,可谓是史无前例,足以知道事情之危急和朝廷的决心。
看来是一定要班师不可了,否则就是犯了逆上谋反的大罪。
面对这种情况,愚忠致孝的岳飞又怎敢违抗,悲愤交加之余,唯有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
明代诗人李东阳回顾这段令人痛心的历史时,在他的《金字牌》里写到:
“金字牌,从天来,将军恸哭班师回,士气郁怒声如雷。震边陲,幽蓟已覆无江淮。仇虏和,壮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国亡之,嗟晚矣!”
......
岳家军要撤兵的消息很快就四散传开了。
当地的人民大失所望,如丧考妣,成群结队地来到军营中撼哭申述:“我等顶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虏人悉知之。今日相公去此,某等不遗噍类矣!”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岳家军之所以能够连战连胜,捷报频传,当地的民众可以出了大力气的。
这本来就是岳飞所主张的“连接河溯”的全民抗金的行动。
如今岳家军说走就走,留给当地人民的将会是女真人无情的镇压和报复。
看着眼前的这些乡亲父老们,岳飞于心不忍,泪水从眼角处泊泊流出。无奈,岳飞唯有挥一挥手,让中军把圣旨请出来公示,语声悲咽道:“朝廷有旨,我不得擅自逗留。”
大军撤至蔡州时,又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到衙门内外,其中有百姓,有僧道,也有书生。一名进士率众人向岳飞叩头,说道:
“某等沦陷腥膻,将逾一纪。伏闻宣相整军北 来,志在恢复,某等歧望车马之音,以日为岁。今先声所至,故疆渐复,丑虏兽奔,民方室家胥庆,以谓幸脱左衽。忽闻宣相班师,诚所未谕,宣相纵不以中原赤子为心,其亦忍弃垂成之功耶?”
赤子之心、功败垂成,难道你就甘心吗?
岳飞百感交集,无言以对,只好再次命人请出高宗皇帝的圣旨,放在案几之上,供众乡亲们拜读。
众人举目读过,一起大哭,相顾而泣诉曰:“大军一走,我们如何是好。”
岳飞把心一横,说道:“也罢,我留军五天,愿南归者可随军而行。”
一时间,随军往南迁徙者络绎不绝,“从而南者如市”。
......
对于为什么硬要岳家军班师回朝,秦桧的党羽罗汝楫的说法是:“兵微将少,民困国乏,岳飞若深入,岂不危哉。”
没有想到,桧党的这些无中生有、指鹿为马的说法,竟然在现代有人附和。
那些个所谓的教授和专家们的说法是:“岳飞孤军深入,虽然全是胜仗,但潜力已尽,怎么能以一军抗金人全国?所以无论怎样,他都是强弩之末了,不退兵就一定全军覆灭。所争者,不过是在何时何地以怎样的方试失败而已。”
看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只要仔细分析,就能够发现其中的谬误。
没错,这次岳飞的北伐主要是在河南一带与完颜兀术的部队在作战;而完颜兀术的这支部队虽然是金国的主力部队,但肯定不是金兵的全部。
假如金国能够倾尽全国之力,把驻守在其他地方的兵马也全部掉过来,岳飞肯定会面临很大的麻烦,甚至会不敌。
但问题是,女真人敢这样做吗?
要知道,在女真人的北方,是方兴未艾的蒙古族各部落,成吉思汗的爷爷们已经开始准备横扫亚欧两洲的征途。
在女真人的西北处,是刚刚浴火重生、脱胎换骨、与女真人有着血海深仇的西辽;前大辽余孽耶律大石如今羽翼渐丰,与金兵的几次鏖战,不仅不落下风,还重创了远征的金军。只是在反攻金国时,还力有不足。
而在西方,还有一直虎视眈眈的西夏。
在这种国际大环境下,女真人还能倾尽全国之力来应对岳家军吗?
女真人发展得太快了,国土面积骤增千百倍,第一代的战士们却死伤老病,很多时都是契丹、奚、汉人等异族军队在支撑门面。
尤其是在汉地,岳飞连战连捷,金兀术想征兵,都没人搭理。在这种局面下,凭什么说岳飞潜力以尽,完颜兀术将反败为胜?
颍昌之战,是夺河南的天王山,谁赢谁胜;而过了河南之后,黄河北岸一马平川,直到燕云都无险可守,这一点是两宋战史的铁律,任何人无法扭转。
当此时,在纯军事角度来看,岳家军已成无法遏制之势,复开封、渡黄河、收复河北甚至夺燕云都在意料之中。
至于所说的物资粮草,更是不值一谈。
中原大地上全是汉人,军队可以无限制扩充,物资可以每到一地随时调用,联结河朔的成功让岳飞再不用顾忌前三次北伐时的粮草问题。
前面是一条光明之路,如果岳飞能够继续向前,他将赢得一切。
可惜的是,历史没有如果。
......
岳飞回来了,带着无数的百姓和胜利的果实回来,还有满肚子的怨愤、失望、甚至还有茫然和无奈。
回到鄂州基地之后,朝廷随即送来了大批的赏赐。
按理说,这些赏赐都是岳飞应得的。
不要说岳飞,就是张俊和王德这两名率先撤兵的将军,都得到了临安府朝廷给予的战斗英雄级别的待遇。
结果是,在临安府官民的一片嘘声之中,张俊和王德两人两袖金风胸配红花,得意洋洋去西湖划船玩去了。
岳飞的做法与其他人截然相反,他把朝廷的赏赐全部推了回去,而且在回函之中的遣词造句充满了棱角,让某些人坐立不安:
“今则虏骑寇边,未见殄灭,区区之志,未效一二。臣复以身为谋,惟贪爵禄….万诛何赎”!
岳飞这封回函大概的意思是:什么功劳都没有,还要为自身打算,贪图钱财官位,杀一万次都不够。
很明显,岳飞的话中有话,直指秦桧、张俊、王德等人,让这些人对号入座,正视自己拙劣肮脏的勾当。
紧接着,岳飞再次要求辞职。
。(未完待续。。)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错花心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