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未来》第357章 震撼激荡的开场【二合一大章】

    ps:月中了,求票求推荐。丫丫电子书,www.shuyaya.com同时感谢大家打赏和长期鼓励!
    ……
    **广场。
    9点来钟,燕京万里晴空,微风徐徐,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红旗飞舞、彩旗飘飘。
    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下一片‘华夏红’。
    **城楼庄严的坐落在广场正中,左右两边分别挂着‘建国60周年庆祝标语’,下方为大红色观礼台。
    全国4万多名观礼群众、华人华侨、各国政界首脑……此刻正陆陆续续登上观礼台。
    人群之中不乏有一些年过古稀,一身战功的老红军战士。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神采飞扬的振奋与自豪。
    顺着在观礼台向长安街东侧望去,56个方阵梯队、10万群众和奥运彩车已做好最后准备,整齐一致的排列在街道上。
    整个广场洋溢着令人激动的气氛。
    ……
    “你看这天,真是好!老李,来给大家唱段《智取威虎山》!”
    “哈哈哈……,我觉得今天唱《借东风》最好。呦,老爷子也跟来捧场啊,您是几号观礼台的?”
    “我是c2的,你们呢?”
    “哎呀老爷子,您今年有80了吧?看着红光满面的,我还以为是个小伙子呢!”
    “我再倒退六十周年也成不了小伙子,老汉我今年91了……”
    “琳琳去跟上爷爷……”
    “爸妈,我听说明天‘燕京大白体验中心’开业,咱们区看看吧?说好的给我买平板电脑的。我就要最便宜的就行!”
    “死丫头。一来燕京就开始唠叨。学习也不见你这么上进……”
    广场西侧一角,四处人声鼎沸,到场观众三五成群的欢谈而行,寻找着自己所在的观礼台……
    人群中。一红裙女士挽着奶奶,低头看着手中‘观礼证’道:“请问警察同志,d4观礼区在什么地方?”
    民警看了一眼观礼证,指着东方人群聚居地道:“就在**护城河左边,靠近旗杆位置。旁边有标识,你们去了就能看到。”
    “嗯,谢谢同志。”女士微笑点头,挽着奶奶迈步前行。这时她们左侧方走来三口家庭,正是郑澜的小姑一家。
    郑国兰笑道:“你们是d4区的?跟我们一起吧,我们也是d4区的……我叫郑国兰,这是我爱人杨文智,我女儿杨晓年。”
    “你好杨太太,杨先生……”红裙女士的奶奶微微一笑,上前与杨家三口握手。
    尽管老人穿的很朴质。但从她言行中展现的气质来看,绝不是普通家庭出生。
    一番闲谈后郑国兰三口才知道。老人名叫葛云晴,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
    祖上曾是出过5位大学士,民国时期葛奶奶就读过‘华夏第一所女子大学’,后结识红裙女士王柳馨的爷爷。二人在军阀混战时期结的婚。
    王老爷子一生也颇具传奇。年轻时曾在‘张学亮’手下做过副官,后又进入‘国党’部队参加抗日战争。在一次战场负伤中,他加入了红军部队。
    建国之后老爷子在葛云晴建议下解甲归田,做一名普通员工。也正是在葛奶奶的智慧帮助下,才安安稳稳的度过‘特殊时期’,直至上个月底离世。
    ……
    “原来您先生曾是47a部队的,我爸过去也在47做过一段指导员……”
    “可惜先生早走了几步,不然看到今天的盛况,相信他一定很高兴。”
    说话间,郑国兰神色中带着一丝惋惜。
    见葛奶奶手里抱着一个红布包着的相框,正要询问时电话响起,来电人‘郑澜’。
    电话。
    “小姑你们到没?去了先帮我们占个座,我们马上就来。对了,中午阅兵结束马建龙请吃饭,你们一起来吧。”
    “马建龙?是马校长的儿子吧?”说着,郑国兰一边跟侄女闲谈,一边朝着所在观礼区走去。
    在她身后不到2公里处。张凡、周扬一大群正欢谈而行,时而会迎来几个激动的粉丝和央视的摄像机镜头。
    ……
    燕京师大食堂,数字电视大屏幕,中央《60周年阅兵现场报道》
    【直播中……】
    男主持岩松:“好,长安东街奥运彩车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看看长安西街情况……”
    “刚接到现场记者消息:星火董事长张凡、商界女神郑澜也出现在观礼区……看我们能不能拦住男神、女神,提一下问题。”
    听到这儿,正在食堂二楼观看直播的张兰猛然兴奋起来。
    她身边何璐、吕慧等‘某某某’工作室成员、以及数百学生也都竖起耳朵,聚精会神看着电视。
    男主持继续道:“这次国庆阅兵所使用的‘高速互联网直播技术’中,就有星火与华为、中兴三家共同研发的‘千兆比技术’和‘点对点镜像画面投射’……”
    “就目前来说。国际上,只有我们华夏拥有这项技术。今年的‘高交会’上三家公司会携带这项科技专利参展……”
    嘉宾笑道:“嗯,最近老美一直都在说这件事。西方的脸谱网、推特,到处到都是咱们‘千兆技术’的不安全言论。有些话说出来连点常识性都没,存粹就是为了黑……”
    女主持笑道:“这是不是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好,我们也别在这贫了,请导播连线我们现场记者……”
    ……
    说话间,见镜头切换到‘**西街’。
    现场记者王月红一手扶着耳机正对镜头,后方郑澜等人正在给围观粉丝签名,张凡蹲在地上帮粉丝捡拾掉落的相机。
    记者王月红:“岩松听到了吗?我现在是在长安西街。距离观礼区500米位置。现在受邀的人正陆陆续续的前往观礼区……刚好遇到星火的‘带头大哥’和‘二哥’……”
    “张凡耽误你一点时间。你对今天60周年阅兵有什么感想?”
    “很荣幸。也很不容易。”
    张凡看向镜头微笑道:“国庆阅兵展示的不仅是国家国防实力,也是我们华夏文明凝聚力的象征。可以自豪的说,任何文明国家,都无法在短短六十年取得我们这种成就。”
    话落,引起食堂内数百人的共鸣和自豪感。记者道:“周扬先生呢,你有什么感想?”
    周扬幽默道:“敢想?我不敢想。当年咱们部队是大刀加步枪……能今天的和平与繁荣,都是老前辈的血肉堆出来的。”
    “今天的阅兵大会,应该是对那些先烈亡魂最好的祭奠。”
    记者话筒抵郑澜道:“那我们‘女神’呢。你对今天阅兵有什么期待和感想?”
    郑澜神采飞扬道:“他们两个把话都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只希望我们祖国能永远繁荣,华夏必胜!”
    “帅!”听到郑澜最后铿锵有力的‘华夏必胜’,食堂内不论男女都激动起来。
    ……
    **长安街现场。
    记者王月红道:“谢谢三位接受采访,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不过多耽误三位时间……”
    说着,记者开始对话题进行总结,并对街道的一些阅兵细节进行介绍。张凡等人转头离开。
    几句话的功夫便来到所在的d4观礼区附近,经过d3区时,一人忽然叫住他们:“张总、周总这么巧……”
    众人转头看去。见说话的是新电集团华夏区ceo梁峰,他身旁分别站着父亲、大姐、三弟。四周观礼人员基本都是东南亚地区的商界华人代表。
    “原来是梁先生……”张凡微微一笑,看着他身旁老人道:“这位就是您父亲吧?”
    只见梁父身着一套灰色西服,面庞清瘦,看上去很像一个做研究的学者。
    “正是。”梁峰含笑介绍道:“爸,这位就是华夏星火集团董事长张凡先生,大白科技就是张先生一手创办。”
    梁父恍然笑道:“失敬失敬,很早就听说张先生年轻有为,没想到如此年轻。这是我大女儿梁静,这是我小儿子梁宇……”
    张凡含笑点头,随后稍微向梁氏众人介绍了一下周扬、郑澜便暂别离开。
    他们一走,那些东南亚华商便打听起来,很多人对郑澜是如雷贯耳,但对张凡和星火集团还是不太了解。
    ……
    另一边d4观礼台,随着张凡等人抵达,观礼台出现一些小范围的激动,不少人兴奋的起身跟张凡一行合影。
    约过了10分钟,众人才来到郑国兰三口所在的第2排看台。
    “可算来了,快坐,你们早上吃饭没。”
    “哪还来得及吃饭,我们从香山下来都7点多了……现在饿的肚子咕咕叫。”说着,郑澜挽着小姑欢谈。
    张凡入座后,一旁王女士挽着奶奶葛云晴道:“你好张先生,我女儿和小儿子也是您的粉丝,能不能替我签张名……”
    “当然可以。”张凡含笑点头,王柳馨说了句‘谢谢’赶忙翻包找笔纸,活动时一不小心把奶奶腿上的相框撞掉,还好雪君手快及时接住。
    王女士脸色煞白道:“对不起奶奶……”
    “没事,是你爷爷自己淘气。”葛奶奶和蔼的笑了笑。四周众人听到这儿,似乎明白相框抱着的是什么。
    郑国兰问道:“这是老先生的遗照?阿姨干嘛用红布包着?”
    葛奶奶笑道:“想带他来看看,又怕大家忌讳,所以就找块红布包着。”
    “看您说的,那有什么忌讳的。”
    说着,郑国兰转头道:“跟大家介绍一下,这位是葛云晴女士,他先生曾经参加过多场抗日战争……”
    “让人遗憾的是,就在上个月月底老先生忽然病逝。生前心愿是来参加今天的60年阅兵……”
    “我们鼓掌欢迎先生好不好!”
    “好!好——”
    一呼百应,d4看台的人郑国兰带动下纷纷起立鼓掌!热烈的掌声和大声叫好声引起四周看台观众、以及直播镜头的注意。
    葛奶奶感动的看着四周。带着孙女向鼓掌观众鞠躬致谢。
    郑澜振奋道:“光鼓掌可不行。让我们为老先生唱首‘红歌’吧!张凡。给大家起个头!”
    张凡笑道:“你提的怎么让我来起头,你不知道我是五音不全?”
    众人一片欢笑,赵雪君笑道:“不如我提张凡给大家起个头吧?我觉得有一首红歌,很适合送给王老先生和各位老前辈。”
    郑澜意外的看着雪君,见她红着脸与张凡对视一眼,深吸一口气清唱道:“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
    ……
    哄——
    随着雪君唱出《十送红军》第一句歌词。四周众人瞬间燃烧!
    她清亮柔润的嗓音,好似一条小溪穿过众人心田,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一个青涩的少女,站在山头目送丈夫和红军战士下山场景……’
    霎时间,葛奶奶眼眶湿润,脑中闪过先生70年前曾和她说过得一句话:
    “云晴。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乃是大丈夫该行之事!你且听着,若我生前不能跟弟兄凯旋,待到胜利之时。请务必烧一封书信给我!”
    想到这儿,葛奶奶慢慢解开红布。抚摸着先生遗照、泪如涌泉的举着他面向四周鞠躬。
    刹那间,众人都被一种无声的情绪感染,跟着雪君清亮的嗓音合唱道:“三送里格红军,介支个到哪山……”
    “山上里格包谷,介支个金灿灿……”
    “唔!”旁边孙女彻底泪崩,两手作揖向众人还礼。
    顿时,众人嗓音更加洪亮,张凡等不会唱的拍手打着节拍。
    渐渐……d4观众台数百观众凝成一股!
    齐至的掌声与响亮的《十送红军》,贯穿**广场。无论是看城楼上的开国元老、还是四周4万观众,都被这股令人心神震撼的合唱定住!全场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人心中同时生出一种想要抒发的激动,那是心灵的呐喊!
    ……
    央视导播间。
    “快,1号镜头对准d4观礼区,2号镜头拉开远景拍摄,3号镜头锁定主席观礼台,其他机组拍摄各区域观礼台……让空中拍摄机待命!”
    “主持人停止其他讲解,告诉观众‘现场群众在自发合唱《十送红军》’……”
    “等等,好想有人抱着‘革命前辈遗像’……快镜头对准他们!”
    听到导播室导演指令,男主持岩松莫名激动起来,看着镜头内‘葛奶奶抱着先生遗照向周鞠躬’的场景道:
    “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片观礼区观众在合唱《十送红军》,整个**广场现在一片安静。”
    “通过镜头大家可以看到,此刻老大娘抱着遗照正向周围合唱者鞠躬致谢……”
    “我想这首《十送红军》的合唱,应该是送给这位‘迟到的老战士’,让我们一起静听吧。”
    ……
    随着岩松结束主持,画面放大对准直播镜头。
    电视机和网络前亿万观众,此刻都仿佛感受到一种力量在冲击心房。有人跟着哼唱,有人心中酸楚,此时此刻整个华夏都仿佛安静下来……
    现场主席观礼台。
    郑老、周老等一群满头银发的开国元勋听着耳边哥声,统一陷入建国前那段回忆……
    也不知道谁先开头,城楼上也开始跟着合唱起来,苍劲的歌声与台下众人相接……随后大合唱如同荡起的涟漪一般,波及到每一个人的心田!
    四万现场观众齐声下,那股令人激荡、燃烧的心灵力量顷刻喷发,很多人都激动的面红耳赤、手臂颤抖!
    即使是那些外国嘉宾和海外华人,也不由得精神振奋,跟着声声浪潮打起节拍……
    “五送里格红军,介支个过了坡。鸿雁里格阵阵,介支个空中过……”
    “鸿雁里格能够捎书信。鸿雁里格飞到天涯海角——”
    主席休息室。
    “总书记。外面……”随着秘书推门而入。外面歌声顿时灌满休息室空间!
    总书记与总理等人相视起身,目光闪亮的看着门外,谁也没有说话……
    这时,只听一阵军鼓齐响,清澈小号声吹奏起《十送红军》旋律为万人伴奏。
    一时间歌声、曲声横跨长安街东西两头,在**44公顷的土地上,慷慨激昂的回荡着!
    嗡——
    众人大脑心灵又一次受到歌声冲击。相视中,不约而同的迈步走出休息室。
    随着他们走上**城楼。耳中歌声与激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万观众,以及远处参阅方阵、十万游行群众齐唱道:
    “十送里格红军,介支个望月亭。望月里格亭上,介支个搭高台”
    “高台里格十丈白玉柱……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
    收音……
    无论是现场观众,还是电视机观众,此刻都压制着激动,期待着有人喊出第一声!期待着掌声响起来!期待着国歌奏响!
    而在‘事发地’d4观礼区,数百观众更是脸色通红,手脚都在颤抖。
    葛奶奶和孙女现在已经忘了流泪。两手紧握的看着喘着呼吸。
    再看领歌的赵雪君,红着脸都不敢向四周看一眼。因为郑澜、周扬、董鑫以及几十双眼睛都在盯着她。
    张凡含笑耳语道:“我为你骄傲。”话落,打破安静的空间带头鼓掌!
    哗,掌声如同大浪般瞬间扩散开!
    有人压着不住心中,情绪激昂的大喊道:“祖国万岁,向先烈致敬!”随之万人响应,齐声大喊:“祖国万岁,向先烈致敬——”
    哄!响亮的掌声、呐喊,通过电视信号和网络数据传递到千家万户,直入亿万华夏观众和海外华人耳中!
    民族情绪与爱国情绪,在这一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之前央视一个月的筹备和宣传,也不及此刻一秒钟创造的爱国共鸣感……
    ……
    央视电台直播室。
    男主持岩松红着眼圈深处一口气,舒畅道:“可能这句‘祖国万岁,向先烈致敬’就是现在每一位华夏人,最想听到的一句话。”
    “也是告慰先烈、乃至今天这个60周年国庆最好、让人听着最舒心的一句。或者说是全球华人一句发自内心,发自肺腑的呐喊!”
    “60年了,华夏能成长到今天,实在不易。”
    “抱歉,我现在情绪有些激动。不过我想此刻正在电视机前收看的网友和观众朋友们,也跟我一样激动吧?”
    女主持接话道:“不错,这场没有排演的《十送红军》,却是我听到最一致的歌声!直到现在,我大脑中依然还回荡着刚才的合唱。”
    “嗯。”主持人岩松道:“好,现在时间接近10点,我们暂时先把激动和疑惑放下,让我们迎来大家最期待的阅兵开场。”
    “关于刚刚镜头里出现的‘老奶奶’和她手中‘老先生遗像’,我们会在阅兵结束后进行跟进报道。相信在这背后,还有更深的、让我们感动的故事。”
    “或许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刚刚那一幕,4万人合唱的《十送红军》。”
    “好,就到这里……”
    直播间,画面切断。
    总书记和总理等出现在镜头前,随着上午10点准时来临!
    2009年10月1日,《华夏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总理宣告中正式开始!这也是华夏迈入21世纪后,第一次举行阅兵仪式!
    接下来,鸣60响礼炮,国旗班护卫着五星红旗,步行169来到国旗旗杆前。
    整齐的收枪和立正动作,再次引起现场激动的情绪。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迎接心中期待的升国旗、奏国歌!
    漫长的5秒过后,司仪提起嘹亮的声音道:“请起立……升华夏五星红旗,奏华夏国歌。”
    哗,四万观众齐刷刷站起来。
    经过刚才的大合唱,众人内心似乎都有一根无形的线相互牵连。默契程度,让到场参加阅兵、直播的外国记者和嘉宾都看傻了眼……
    ……
    **摄影区一角。
    美国n记者斯密斯.乔治和同事呆看着四周,隐隐感觉到什么,但却说不出来。惊讶、震撼、激动等情绪都堵在嗓子眼内。
    “不是开玩笑吧?托尼,你觉得以后要是我们跟华夏发生战争,能赢吗?”
    “我想我们会被华夏人痛扁一顿。太让人震撼了乔治,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是的,我现在认为拿破仑说的很对:‘……,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
    说到这儿,n记者乔治话音中不知觉带着几分颤动。他能从四周华夏同行身上,感受到那种对国家的自豪与骄傲。
    当耳边华夏国歌响起时,二人仿佛真的都听到了‘那头雄狮的低吟’。
    而此刻麻雀网上,‘祖国万岁,向先烈致敬’这句话几乎刷爆网站后台,每秒数万次的快速向上累积着……
    截止《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结束,相关信息条数已达到‘4473万条’,巨大的数据洪流让星火服务器都有点‘激动’。
    ……(未完待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