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原名:合理的存在)》16.第 16 章

    正月十一,常州。
    我们入书院大门的时候,正好碰上要出门的魏宁。一问才知是孙主事在城外给人伤了,正好魏老爷碰上,就顺便救了让魏宁送回来。
    得知孙主事此刻正在东厢后面的小楼里歇息。我们赶忙前往探望。
    我们入书院也快一年了,我一直就很好奇这位从不管事的孙主事。想不到与他的第一次见面竟是这般情景。
    东厢后的小楼历来是两位主事休息的地方,平常鲜有人来。离小楼还有数米我就闻到了一股浓重的药草的苦味。我微一皱眉,大步向前。
    此时,病床上的人两眼紧闭,薄嘴唇此刻紫的吓人。身上依然穿着艳丽的红。
    “是他?”我小声叹道。
    易商安和吴音冲我点点头而后又摇摇头,脸色凝重。我便不再说话,只是寻了张椅子坐下。
    过了许久都不见主事醒来,我有些着急,看向他俩。
    吴音指指门口,我们便一起离开了。
    深夜,我在梦中听见一阵喧闹,便知是赵主事到了。
    此后三日,易商安和吴音神色凝重,频频出门。吴满吴华也不似往常般嬉闹,与吴音更是寸步不离。易商安让安和日夜跟随我,商翼更是在此三日内出城两次。我约莫感觉有什么大事发生,却未开口询问
    。
    正月十五晚,赵主事约我于东厢后的小楼单独见面,且不得要求我让他人知道。我应了。
    好在当晚吴音和易商安都不在书院,只有安和与我一起。我便趁着安和去茅厕的档子溜了出来。
    我进小楼的时候,赵主事正在给孙主事喂水。
    “主事!”我恭敬的唤道,垂手站在一旁。
    “你来了!”主事放下手中的碗,示意我在旁边的茶几旁坐下,然后由袖中取出一张叠得四方的纸,“你先看看这个!”
    我接过,小心地打开。里面写道:
    正月十一,韩国新科状元返京途中遇劫杀,萧国太守死于家中,死因不明。
    正月十二,吴国驸马遇刺,楚国右将军堕马身亡,陈国六皇子与三皇子中毒身亡,
    正月十四,商国国舅,韩国司马,宋国镇国大将军分别死于家中。
    几日内诛杀多名官员?我有些心寒,将字条递还给主事。
    主事接过,转身在烛火上烧了。“你有何看法?”
    “孙主事遇险也在正月十一。不算孙主事的话,遇害之人皆是官员!”我答道。
    “算上的话呢?”主事问。
    我摇摇头,想不出不务正业的孙主事与这些朝廷大员有何相通之处。
    “他们皆是书院之人!”主事一字一字缓缓地说。
    “书院?”我不解。
    我却曾想过书院有些蹊跷,有些名过于实。可如果这么多有权势的人都是书院之人,说常州书院是韩国第一书院的名号倒是有些谦虚了。
    “你可曾觉得书院有何不寻常之处?”主事正视我的双眼,虽是询问,口气却是十分肯定。
    “太过有名!”说到此处,我便知主事唤我前来,必是有要事交代,便也就诚实答了,“就学问而言,书院与一般书院并无太大不同!”
    “不错!那你可知书院为何如此有名?”
    “学生不知!”我垂首观心。
    “如果我说,书院的名气是自己吹出来的,你可相信?”
    我曾想过无数的可能,不想答案居然会是这般。不觉嘴巴微张。
    主事拍拍我的肩,坐到旁边。
    “这书院是两百年前孙家先祖所建,为的不是桃李天下,却是天下太平!”主事顿了顿,“陆生七国,各有不同。七国互相窥视,都想统一大陆。可七国中虽有强有弱,却也相去不多,谁要灭了谁都不是简单的事情。各国征战多年,却只换来民不聊生。”
    我点点,自古以来都是如此,当权为官者都想开拓疆土,名传后世,却不知:一将功成万骨枯。
    “孙家先祖本是韩地的大商人,虽每到战事灾荒都全力接济穷人,却也是杯水车薪。于是孙家先祖就想,与其如此,不如找个解决根本的方法!”主事喝了口水,接着说:“天灾自是没有办法,但是让各国不打战却也不是没有可能•”主事看了我一眼,放下手中的茶杯,“只要各国朝中大臣都能关心民生疾苦,自然也就不会轻言战事。”主事顿了顿,“只是七国历来官员都是世袭,大臣们又怎会知道民生的艰难?”
    我又点点头,就算是现在也只有韩国才在十年前开始科举。各国中官员多是富家子弟,若不是如此,自然也就不会有“何不食肉焉”这样的话了。
    “所以孙家的先祖就建了这常州书院,花巨资请来当时的知名才子到院中任教。同时花钱请人到各国宣传书院的好处,引来各国权贵的公子。然后,书院便在教学中一步一步的引这些孩子们接触百姓,让他们看看百姓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书院还会在这些孩子中间挑选本就仁厚的孩子单独教育,让他们今后为官之时务必阻止国主征战。”
    “也就是说这次死的官员都是书院单独教育的学生咯?”我插嘴问到。
    “嗯!”主事点头。
    “可谁会这么做,这么做又有什么好处?”我问。
    “这么做无非有两个可能,一、就是要使各国混战,二、就是与书院为难。”
    “各国权贵在此学习之时必是隐姓埋名,谁又能知道得如此准确?就算知道了,谁又有这样的实力?”我又问。
    “你问的才是我最担心的!”主事转头看向孙主事,眼底竟是温柔,“孙浩的毒不能再拖了,我将尽快带他启程去寻找天下名医。”
    “那主事此番叫学生前来是••••••”
    “你可还记得你曾问我何事比回吴国当皇帝更重要?”主事不答反问。
    我点点头:“主事做的,确实比吴国天下还重要。”
    “那你可愿替我做下去?”主事问我,两眼犀利。
    “为何是我?”我并不觉得我是最适合的人选。
    “你的身份,你与易商安,隐儿的关系,更因为你不同寻常的淡薄!只有真正淡薄名利的人才会真心把百姓放在心上!”主事微叹口气,说,“再说,现在也没有时间了。”
    “你说易商安••••••”吴音的身份我是知道的,只要他愿意,这样的身份可能在适当的时候给我提供生命的保障。
    “易家商号,很可能不只是商号!”
    “那是?”我问。
    “还不清楚!但不管怎么说,易家商号在七国中的实力都是不容小觑的。”主事微一点头。
    “那••••••”
    “敌暗我明,我携孙浩此去怕是凶多吉少。若我们有何不测,我想你科考入京,务必设法阻止各国挑起战事!”主事说着握住我的手。
    “可是下届科考还有三年!再说学生才疏学浅,怕难当此任!”我说的是实话,并不是推脱之辞。
    “书院众人虽死,但影响还在,估计此后两三年还会比较太平。所以下届科考并不太晚。实在没有办法的话,你恢复身份嫁到商国也是办法之一!”
    “嫁到商国?”是了,主事刚刚提到我的身份。原来这才是我被选中的原因。
    “如我估计得不错,七国中最先御敌的将是韩国!”主事肯定地说,“七国中虽各有物产,商国的毛皮马匹,陈国的美女玉器,萧国的陶器,楚国的棉布,宋国的丝绸,吴国的兵器样样有名,却都不及韩国产的海盐来得诱人。”
    我点点头,盐乃民只根本,自是最重要的了。
    “且韩国国小,虽国富,却重文风,百姓羸弱自是各国眼中的肥肉。而商国地处极北苦寒之地,百姓以放牧为生,个个彪悍善战。若韩国与商国结盟,就算各国有南侵之心,也要顾忌商国的铁骑。只要韩国不灭,以韩国之海盐,又可要挟其他六国,天下又可以天平一段了!”
    “学生定当尽全力,但出嫁一事,恕学生不能从命。”我站起来,向主事行礼,算是接下了此事。
    “出嫁一事乃是你的私事,我自无法强求,只望你凡事以天下苍生为重。”主事从抽屉里取出一叠银票,“这里是一千两银票,你拿着!”
    我心知今后很多事情都要用钱,便也不做推辞,接过放入袖中。“书院可还有其他门生健在?”
    “没有了。以后诸事就只能靠你自己了!你去吧!”主事起身回到床边,继续给孙主事喂水。
    次日,主事派人给我送来惠州知府的保荐书一份,里面却未注明被保荐者的姓名,出生年月。
    再次日,赵主事带着孙主事北行,常州书院关闭,书院中人各自回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