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弦》微弦 第一百四十四章 初始化

    “首席好眼光。”宋嘉从那么细微之处就能看出端倪,中将的目光中不由带上一抹钦佩。
    然而宋嘉并没有就此继续询问目的地,“外面这架大飞机应该来头也不小吧。仅凭这内部空间和所装的飞机,它的载重量和容积就算全世界来说应该也是数一数二的。”
    “这是我们下一代战略运输机的3号原型机,现在暂时调归‘破晓’使用。”
    “没想到我们这方面的技术也已经发展到这样的地步。”抬头巡视中,宋嘉感叹道。片刻,“而且,制造这样的飞机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仍未观察完舱内全貌的视线继续扫描着。
    军事装备从来都不只是技术问题,也是战略问题,对天朝而言更是如此。
    中将并没有正面回应,只轻轻地来了一句,“因为,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吧。”
    宋嘉闻言先稍一愣,不禁莞尔,两人相视一笑,不需再多言了。
    看来,军方在“微弦”理论的应用领域早已布局,成果也源源不断,宋嘉虽未参与其事,但也深感欣慰。
    另一方面,从欧阳尚话语透露出的蛛丝马迹中,宋嘉对“破晓”有了更多八九不离十的猜想。
    来到可变振动翼飞机前部的雷达整流罩边,正看着上面的铭牌,“‘破晓’不是这种,或者说不仅仅是这种走纯技术路线的工程吧。”宋嘉平白冒出这么一句。
    “我们也曾走过技术路线。”中将同样波澜不惊,就好像他正等着这个问题,“但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在这个问题上没法给我们太多帮助。”
    “什么问题?”宋嘉继续参观着整流罩。
    “初始化。”
    宋嘉立刻明白了什么,“你们是要直接开启‘心物二象性’的非受限运用?”他的脚步一下停住了。
    “我们只是想在某些方向上稍微解开心物二象性的锁闭,好让我们在未知的的危机面前,多少有一点技术以外的应对手段,减少被一网打尽的可能。”
    “你们应该多少知道这锁闭背后的份量,以及这锁闭与意识间的关系。”
    “不敢说了解,在这个领域,我们越来越感到自己连盲人摸象都谈不上。”中将的神色渐渐沉重。
    “但你们还是摸了。”
    “因为我们必须这么做。”这种坚定不是来自于军人的身份,而是来自于这个人本身。
    宋嘉还想就此说什么,但看到欧阳尚的目光,他放下了这个念头。另一方面,在更大的政治因素面前,科学角度的考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作为政治动物的人,他的一切作为背后都逃不过政治,即便是看似与政治无涉的科学,在它的深处又何尝没有政治的影子,只是由于“科学”的门槛过高,光环又如此耀眼,以致外人无从知晓罢了;而且科学深处的政治,也是人性中更根本意义上的政治...
    “如果要初始化,你们所要面对的是一种无形却又比一切有形物更根深蒂固的阻抗。看样子你们在此之前,已经尝试过各种不经初始化解锁心物二象性的方式吧。”“盘古”早就走过这样的弯路,而那又是不可避免的。
    “但都行不通,就像3371项目中发现的那样。”
    “我们只是验证‘心物二象性’原理,并没有试图去解锁什么。”宋嘉太清楚那道锁意味着什么,它背后的力量是人类的意识与认知能力根本无法把控的,这也是它为什么会成为“盘古计划”中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
    “但这种验证也已经触及了那把锁,而这把锁一旦被触及...”中将看着宋嘉的目光里,已然染上了某种脱离了常规世界的异色。
    “但那不仅是一把锁,也是安全阀,它所要控制的东西,已经不是已知和未知的问题,而是让我们之所以是我们的问题。”对方眼中的那种异色对宋嘉来说并不陌生。
    “可这把锁的坚固度和深不可测的根系,不是我们想动就动得了的。”
    宋嘉沉吟片刻,“这个过程中,再怎么看似先进的技术都帮不上忙了吧。”技术手段本就是那“锁”的同体物。
    在宋嘉那洞彻的目光下,中将笑而不语,这的确就是他们从最初的技术路线转型的原因;而这转型过程本身又有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艰难和阻力,此时在宋嘉面前,这付之一笑,对方便什么都懂了。
    “你们进展到哪一步?”
    欧阳尚呼了口气,“我们不清楚初始化的极限在哪儿,也不清楚它是否有极限,只是现在,我们看到了受试者身上出现的一些超常现象,我们认为这就是初始化进展的某种呈现。”
    宋嘉退后了一步,他不敢想象在这种近乎盲目的探.索中打开那个最终极的“潘多拉之盒”会发生什么,“‘心物二象性’的同义词就是心与物的互为因果性。”
    “如果在参与‘破晓’之前,首席的这句话我是不会相信的。但现在...”说着,欧阳尚的目光转向了窗外。
    宋嘉淡淡一笑,“它与人是不是相信无关。”
    话到此处,有没有表示都已经没有关系了,对话看似依然发生在两个人之间,但某些东西似已不再有界隔...
    “你们用什么人做受试者?”
    “军人志愿者。”
    “一般人是极难被初始化的,军人也不例外。”3371虽然从未做过类似的实验,但对那道锁闭的了解还是不少的。
    “这方面,‘盘古’的3371项目也给了我们很大启发。”中将的视线回到宋嘉身上,“最初,我们选用的受试军人,是按我们当时认为最严格的标准选拔的,但他们即便在各种技术的辅助下也无法丝毫摆脱被固化的‘心物二象’模式。”
    “这个象限是被锁死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