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赋》85.终章

    这是防盗章哦~订阅率是60%(不够的话要等一天) 顺着林间小径带着两小尾巴似的小鹿元曦向寺里的方向走去, 穿过小月门,忽然听到了一阵笛声,那笛声清脆而悠扬, 宛若天空中飞过的那一群飞鸟, 时而盘旋时而驻足。
    元曦不禁好奇的沿着笛声的源头而去。她看见在那棵殿后的皂角树下,倚靠着树干坐着一位白衣少年, 少年未着中衣, 竟就光着身子穿了一件宽大的大袖衫,外衫松松垮垮的套在身上, 靠腰带系住落露出了脖颈到锁骨的大片肌肤。
    元曦有些羞涩,她从未见过哪个男子着这样的装束, 还赤着双足。少年并未束发,长发及腰只绑了一根银白的发带,约莫就十来岁的年纪,肤色很白却有着极俊逸的相貌, 那双眼睛深邃而淡漠。元曦突然觉得脸颊有些热, 她不知道为何,或许是因为少年那不似北朝人的怪异装束。
    不知是否因为动物天生都喜欢音律, 两只小鹿倒是大方的一蹦一跳的向少年奔去,想来是少年看到了小鹿,放下了竹笛, 从树后拿出了一双木屐。摸了摸小鹿们的脑袋, 抬头又看了眼不远处站着的那个软糯糯的漂亮小女孩, 穿上木屐吧嗒吧嗒的拿着竹笛走了。元曦忍不住冲他问到郎君贵姓。少年低头轻笑了一声挥了挥手并未回头。
    已时至傍晚, 香客应该早已离去,想来他并非香客,好像又未听法师说起过寺里有客。元曦想不通少年从何而来,作为一位长期受母妃教育的姑娘,她虽好奇也不能跟去,想想也许哪天有缘又在能碰见吧。
    那位少年长得真好看,和她所有认识的人的好看都不同。她认识的人里父皇也好看,父皇的好看在天生的王者气度;三舅舅好看,好看在温暖而热情。昙提流支法师也好看,好看在悲悯众生的慈悲。但这少年不同,元曦无法说出他到底哪里好看,或许是他转身时翩翩的大袖,或许是那吧嗒吧嗒慵懒的步履声。也可能是那阵宛若飞鸟划过的笛音。
    元曦并未把遇到白衣少年的事告诉阿衡姑姑。但从那以后她常常会去寺里各个角落走走,须弥殿里,僧舍外,工匠们正在修葺的佛塔,皂角树,甚至菜园和山门也不放过。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只想再见到他,问一问他的名字,然而那少年再未出现。
    夏日却已提前到来,小舅舅穆焕学堂开始休田假,因生性顽劣,总爱闯祸,被陆氏拘着,只能打着看元曦的旗号来寺里玩玩。来寺第一天就闹着要去学石刻,又拉着元曦去了佛塔。
    几日下来石刻没学上倒是和修塔的工匠越发熟络了。小舅舅走后元曦也就时常带着些消暑的水果、酸梅汤过来。闲着时也看看石刻壁画。制作壁画的画师听说是从西域敦煌来,是一名壁画彩绘大师,已过不惑之年,仍坚持绘画。壁画绘制异常辛苦,需长时间站在木质的脚架上,脚架高且窄,很难活动。常一日下来整个人已僵麻。好在壁画的工作已接近尾声,大概只需月余就能完工,现已绘到了第九层的极乐净土。
    连着下了几天暴雨,修塔工作也需停工几日,给工匠们放了假。这几日元曦也没有出门,就在屋里看书抚琴,实在无趣时也跟着阿衡姑姑学绣了几个图样,就不知不觉的过了。天气放晴后,元曦照例又带着瓜果去看工匠们。才行至塔外就听闻了画师前几日在街上被人骑马撞断腿的噩耗,更可恶的是那骑马人并未停下竟直接跑了,是何人都不曾看清。但绘塔的工作却不能停,此后都由画师的徒弟继续完成。
    元曦边欣赏着刚绘制完的壁画边踏上了第九层,扶着陡梯边的木质栏杆,她抬头又看见了他。那个少年,未着白衣站在高耸的木架上,虽背着身子,长发已挽上,正绘着一只巨大的佛国伽林频伽鸟,但不知道为何元曦就能肯定的知道那就是她。
    她提着装了还剩两块西瓜的食盒,悄悄走到木架下抬头看他,她不敢出声,其实她还隐约有些担心这木架实在太高了。
    少年异常专注,和那日完全不同,他提着笔认真的勾勒着每一片羽毛,包括羽毛上那些繁复的纹理。元曦站在下面望着他很久,久到他已完成了一只翅膀。
    低头才发现架下的小女孩举着两块西瓜对着他笑。女孩梳着两个像花苞一样的发髻,髻上拴着绸带,带下还坠着两只精巧的银铃,五官小巧而精致,同那日见时一样,只觉得软糯糯的。少年放下笔,利索的从木质脚架上爬下来看着她。
    元曦又有些紧张,怯生生的说了一声请吃瓜。少年看了看小姑娘又看了她托着食盒里的西瓜,笑了笑从怀里掏出一张手帕搽了搽,拿了一块瓜席地而坐。元曦也掏出手帕垫在地上坐了下来,只听少年说道,宇文澈。元曦奇怪的问了声什么?少年说我的名字,宇文澈。
    元曦低头笑了,原来他在回答自己那日的问题啊。元曦不敢告诉他自己的名字,在北朝毕竟只有一户人家可以姓元。于是她告诉他自己叫阿朝。少年也未说什么,就叫了一声阿朝。起身搽了手又爬上了木架。元曦就坐在那里啃着食盒中最后一块瓜看他绘画。
    两人都没有说话,但元曦觉得此刻竟然就有一种岁月悠长而静好的味道。一排排木质窗户中透入点点夏日午后的暖阳,风吹过那些五行金铃,叮当作响。少年站在高处握着笔,绘着羽毛。少女穿着鹅黄的夏衫抱着腿静静的抬头看着他,看他笔下绘出的艾绿、群青、青葱、绿沈。
    “。   没有关系的,若有缘还会遇见是不是?”元曦转头对着阿澈如是说道。
    “。     是。我们一定会找到他的。”宇文澈答道。
    四人就这样平安回到豫州。
    不日,便收到宇文将军来信,南线大捷。胡皇太下诏宇文将军立刻带兵回洛阳勤王。然而宇文将军在收到那诏书之时,看都未看便丢入了炭盆中,全当添了火。
    并当即下令宇文澈之二弟宇文鸿,速带十万兵马,北上豫州,助成大业。
    豫州大军闻讯一片欢呼雀跃。
    这日,有一群人来到豫州城下,振臂高呼,欲向伐军投诚。
    宇文澈亲自出城查看,见那领队尽然就是那日孟津渡那灰衣少年郎君高盛。
    那日围观百姓众多,高盛并注意过宇文澈,如今只觉这伐军将领,果然是相貌出众。
    高盛上前一步,道:“我等乃六镇武川镇镇民,曾参加过起义军,哪知却被那鞑虏击败,我武川还被那妖后割让给了外族,我等不平,故来投奔将军,不知将军要还是不要。”
    宇文澈道:“敢问小将军,可有马乎?在我豫州,有马之人可做主队,无马之人能为士兵,之后升迁之事,一律按军功受封。”
    那高盛带着那帮人,本就都是些武川贫民,皆出生贫寒,可以说是破落子弟,就生活都不太如意,才欲参军混个前程,哪里还有什么马。
    “我无.”正欲答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